對民族資本賣國的猜想
本貼純屬胡猜亂想,但胡猜亂想的根據卻是實實在在的有根有據,絕對不會有半點胡謅。
因為結論太過奇怪,所以只能是猜想。
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上看到了煙臺張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轉讓股權的公告,終于有點明白產權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見一斑而知全豹。
煙臺張裕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是著名愛國華僑 張弼士 先生1892年創辦的“張裕釀酒公司”,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企業。
猜想一:(估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張裕釀酒公司”必然被改造為全民所有制的公有制企業。猜想一結束)
1994年9月,“張裕釀酒公司”被改制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煙臺張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猜想二:(這是國有資產變為私有資產的第一步。猜想二結束)
1997年,向海外發行8800萬股B股,募集設立股份制企業――煙臺張裕葡萄釀酒股份有限公司。
猜想三:(將國有資產化公為私畢竟底氣不足,要挾洋以自重。猜想三結束)
2000年,發行3200萬股A股。
猜想四:(進一步淡化公有性質,進一步加強股份制的成份。猜想四結束)
2004-2005年間,煙臺張裕集團88%的股權被轉讓給煙臺裕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45%)、意利瓦薩隆諾投資公司(33%)、國際金融公司(10%)。
實現這一大跨越的原因是“為了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
滑天下之大稽!一個賺錢的大聚寶盆,沒有遇到危機,沒有遇到困難,沒有遇到壓力,糊里糊涂地就變了主人。
普天之下,能找到這樣一個私有企業嗎?!!!
如果沒有一個這樣的私有企業,那公有企業為什么會普遍地這么傻B呢?!!!
猜想五:(化公有為私有已成必然之勢,但化公為私有些人仍感覺底氣不足,于是便引進洋大人,挾洋以自重。于是,大量的國有股權就被洋人“買去”了。猜想五結束)
自此以后,張裕就變成了一個中國民族資本與國際資本共同投資的股份制企業了。
于是企業改制成功了!!!
于是實現了偉大的改制!!!
當然,這后面還有一些少插曲:
自2004年以后,張裕進行了連續5年的大分紅!!!
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最后的猜想:
1、張裕的投股股東――裕華投資,不論其如何變幻,它必然是上市公司高管控股的企業。
說到底,張裕最終是被幾個高管控股的。
不論如何將價錢壓低,高管們還是支付不起買斷張裕的錢,于是就通過不斷的資本魔術――裕盛投資、中誠信托等這些中間過場,最終將魔術表演成功:張裕集團歸幾個高管所有。
這中間,對張裕實施殺雞取卵式的分紅,為高管們募集買斷公司的資金,是導致其連續多年極高比例分紅的重要原因。
2、通過資本魔術,通過高比例分紅的轉換,張裕高管們最終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可能不需花費多少,甚至根本不需花費一分錢。
3、洋人在其中漁翁得利。一是洋大人在其中主要是發揮壯膽的作用,為小子們撐了腰,必然要得點利。二是洋大人與小子們私下有約,將其投進來的錢在幾年間通過公紅送回去。三是洋大人為小子們私分公產做一個橋梁,等事成之后退出。當然,小子們會再送上一份厚禮。
最最后的猜想:
改制成功后,企業大發展,民族資本大發展,國際資本大發展,實現了多方共贏的結局!!!
哈哈哈
俺實在是以張裕來舉個例子,如有不對俺是堅決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的。
在依法治國的今天,俺是打不起官司的。
在依法治國的環境下,只有資本才有資格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利益,俺是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權利的。
因此,俺不對俺猜的東西負任何責任。
俺與張裕沒有任何關系,既無親也無仇,張裕實在是一個信心拿來的例子。
如果張裕有意見,那也沒法子,誰讓你是上市公司的!
實在有人不讓俺,你就瞧著辦吧,咱奉賠到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