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多,必須靠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靠低工資為洋老板打工,才能解決就業問題。”這種觀點代表了許多人的共識(包括一些主流經濟學家),但卻是錯誤的。
這是一種坐井觀天、鼠目寸光的俗見。什么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此之謂也。
1、勞動密集性企業是有限的,并不可以無限擴大。發展到一定程度,這邊多一個,那邊就會垮一個,出口也是一樣。
2、社會就業是一個多層結構,必須高、中、低端全面發展,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不可能只靠低端解決就業問題。第三產業和高、中端就業遠比低端就業容量大得多。
3、就業的根本問題是消費總量,只有提高勞動價值,提高勞動報酬,提高國內大眾消費,擴大國內消費總盤子,才能使第三產業和高、中端就業得到發展,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
4、過分依賴低端就業,依賴血汗工廠出口,壓低工資水平,只能因小失大,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失去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這就是低薪扼制消費的惡果,造成所謂“無就業增長”,大學生都難找工作)。而且在中國目前血汗工廠、低端勞動密集型企業,已經達到登峰造極,想再增加,比登天還難!造褲子工人還能再增加嗎?要想增加就業就得造飛機!
5、對外貿易都是對等貿易,出口必須以進口平衡,出口的就業增長必須用進口的就業損失做交換,并不能增加就業。以進口犧牲高端就業,換取出口的低端就業,則是十足的賠本買賣。除了換回國內需要的能源、原材料等必需品,多余的出口只能換來廢紙與廢物,所以外貿必須適度,絕非多多益善(中國2005年GDP2.2萬億美元,外貿1.4萬億美元,外貿占GDP的比重已經遠遠超過了正常值,發達國家一般都在20%左右)。
6、對于一個有貨幣發行權的主權國家來說,“錢”根本不是問題。一個國家完全用不著為“錢”向外資卑躬屈膝。凱恩斯早就提示我們,貨幣發行不需要有任何抵押物,完全可以根據需要提供。只要社會有潛在的需求,有潛在的資源和勞動力,就可以放心投入貨幣使價值得到實現。比如老百姓有醫療、教育、住房、交通、環保等潛在需求,中國又有潛在的人力物力資源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那么政府就應該大力投入資金使之實現。這樣不但滿足了需求,也同時提供了就業和創造了產值。
7、不靠洋老板,不搞血汗工廠,中國能否解決就業問題?當然可以。如果按照日本、美國的標準,中國有幾百萬億的國債資金可以動用,哪里需要靠外資來“輸血”呢?為了得到1元的所謂“勞務費”,我們需要付給洋人10元以上,這意味著幫助洋人把中國財富搬往國外,每搬出10元可得1元,這樣的蠢事我們能干嗎?放著自己大量的資金閑置浪費,卻為蠅頭小利將國內市場和巨額利益拱手讓給外國人,這難道不是危害國家的賣國行為嗎?
8、曾被人指為“世界工廠”的日本,其做法與“主流”們的理解大相徑庭。因為日本在發展之初就很明確地“關閉國內市場”,根本不讓外資進入。日本的產業,主要為本國國民服務,外貿所占的份額不到五分之一,而且只出口高附加值產品,從來不是什么都造,什么都賣。日本可以購買國外專利,聘用國外專業人才,但從不搞什么“以市場換技術”,強烈抵制外資。即使在羽翼豐滿的今天,日本仍然對“歧視外國公司”的指責嗤之以鼻。如果“主流”們所說的“世界工廠”是指日本模式,那我們倒是舉雙手歡迎。
9、高工資國家的工資水平并不是“一點一點”發展起來的,而是政策帶來的。拉美國家發展起來了嗎?韓國1968年人均87美元,現在早超過1萬美元了,而菲律賓20年前就2000美元,現在還是兩千美元,這就是政策的差別。提高勞動價值、提高大眾消費力的政策,才是勞動大眾富起來的根本途徑,也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
10、就業并不是只有“加法”,還可以做“減法”。比如減少工作時間,增加假期之類,對就業都是有益的推動。如果能提高收入,使一人勞動就能養全家,不必雙職工出去打拼,則對解決就業問題更是作用巨大。
11、一個國家要走向富強,必須大力發展高端就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不能死抱著低端“垃圾”就業不放,更不能干高端換低端的蠢事。那些沾滿血腥味的“土”“洋”打工低端就業,在經濟學中應該是被消滅、削減的對象,是劣勢而決不是什么“優勢”,更不是什么“國際分工”。所謂“比較優勢”、“國際分工”的說法,只不過是強者顛倒黑白的話語權。就象低手和高手下圍棋,可能要被讓九子,如果低手還要大談什么讓九子的“優勢”,以為自己占了大便宜,還要和高手談什么“分工”,豈不被人笑掉大牙?
12、中國只要有好政策,眾多的人口(包括龐大的農村人口)不是包袱,而是優勢!比如發行人均一萬元國債(這一水平比美國的人均2萬多美元、日本的人均5萬多美元要低很多),中國立刻就有十幾萬億元資金可用;比如搞好義務教育、大學免費教育,立刻就能使大量農村人口變為優質勞動力;比如學習日、韓等國經驗,搞好增加工資的政策,立刻就能使龐大的工薪階層受益再受益。中國只要把人均工資提高到年薪1萬美元,中國的就業就可以翻一番,中國的GDP就可以超過美、日成為世界老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