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周末》看自由派何以沒有進步?
《南方周末》雖然是中國眾多黨報之一,卻意外的成為國內自由派最主要的陣地和象征。當然《南方周末》面世之初,更象一個左派報紙,關注弱小群體、揭發時弊。但是發展到現在,與中國體制越來越遠,與西方體制卻越來越近。甚至中國傳統的“一方有難(汶川地震),八方伸手”也被《南方周末》解讀為來自西方的“普世價值”。儼然已是二十年前中國殘存的自由派大本營,而其自我定位也是高的出奇:“在這里,讀懂中國”。前幾天,看完《南方周末》1311期(4月2日),不由大為驚嘆中國新聞開放之程度,更令人震驚的是《南方周末》所代表的自由派何以二十年來不僅沒有多少進步,反而大幅倒退?
《南方周末》首先對準的是中國的愛國主義。這從它談論兔首、鼠首拍賣的壓題文章《誰在操盤百倍暴利?》中表現的清清楚楚。眾所周知,二十年前自由派人士大爆發的時候,是打著愛國主義旗幟、而且特別強調愛國主義特征的。何以二十年過去了,自由派要拋棄這面大旗呢?就是自由派人士要向西方看齊,難道看不到西方哪一個政黨都是國家利益至上嗎?他們在競選的時候,無不比拼誰更愛這個國家。而且總是攻擊對方不夠愛國?小布什打著反恐和愛國主義打下阿富汗和伊拉克,盡管深陷泥潭,但在告別演說里一再強調是為了國家利益。一切按照國家利益為準則。就是想要接替布什來自同黨的麥凱恩,更是把“國家至上”做為競選主題口號,廣告處處體現自己參加過越戰為國流血的歷史。奧巴馬大選獲勝后的就職演說,對民主一字不提,張口閉口就是“美國,美國利益”。華人社會第一個民主試驗地臺灣,選舉時更是拼命表白自己愛臺灣。馬英九甚至一再高呼:我是臺灣人,我是臺灣人,我燒成灰也是臺灣人。就是這樣,民進黨還要質疑他對臺灣的忠誠。顯然,無論是從自由派二十年前的傳統還是現在他們要看齊的西方,無不把愛國主義奉為至上,何以現在的自由派就倒退的如此不堪?
下面,就要一篇篇的分析,何以自由派人士拋棄傳統、拋棄西方的愛國主義?!赌戏街苣肥沁@樣描述二十年來關于獸首的歷史:“以回歸為背景,以國寶為噱頭,以愛國為包裝,一場關于獸首的狂歡大戲卻已上演二十年”。短短幾句話,就把它的立場清晰的表達出來。而整個文章也由此展開。
文物是不是國寶有很多因素,比如一流大師的一流藝術品。但有的并不是藝術品,甚至本身物理價值幾乎是零,但由于歷史因素,仍然可能是國寶。比如印度國父甘地用過的眼鏡等物品(就在兔首鼠首拍賣幾天后,美國不顧印度的反對,還是將之拍賣,后被印度買回)。而兔首、鼠首就是這一類文物。不錯,正如用《南方周末》借文物學者謝辰生之口所說的:獸首不過是有點漂亮的皇家沙龍頭。而且設計和監制都是外國人。本來,這類文物在有著悠久歷史的中國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不是哪場屈辱的大火和屈辱的被入侵,這些獸首真的可能一錢不值,更別說成為國寶。很遺憾的是,信奉普世價值的英法聯軍不僅打進北京而且還放火燒了萬園之園。自此,園明園的一切都與這段歷史銘刻在一起,與民族情感融和在一起。兔首和鼠首也由此“有幸”進入國寶行列。可以說這段歷史及其凝結的民族情感是獸首成為國寶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其價值和賣點所在。任何人要打獸首的主意,就必須從這個方面下手,根本不存在炒做民族感情之說,更不是他人操作的籌碼(就如同3G手機,它的新功能就是它的價值,高價也是因為它的新功能,怎么能說是炒作?如果把一個沒有的功能進行包裝恐怕才是炒作吧)。這也是為什么每一件園明園文物的失而復得都被打上濃濃的回歸情節。外國人未必理解其中真味,但《南方周末》應該是懂得的吧。其實,這次如果拍賣的不是園明園文物,也許中國不會這么關注。甚至就是園有園文物,只要不在法國或者英國拍賣,也同樣產生不了這樣大的轟動效應。
《南方周末》的第二刀是針對獸首“離奇的高價”。并將之歸結為炒做,是高價盛宴,是為了利益。并引用不知何處何人的“西方收藏者”之口認為他們收藏中國文物的目的就是再高價賣給中國人,不惜暴露他們心儀的西方本質。而事實如何呢?眾所周知,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發達國家的文物才真正能夠賣到天價,牢牢占據文物高端市場。這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而中國文物開始被追捧,只是這幾年的事。原因自然與《南方周末》看不慣而冷嘲熱諷的中國模式的成功有著直接干系。獸首1985年代首次被交易時,僅值1500美元。4年后公開拍賣也才十幾萬英鎊。這和西方文物動轍上億、數千萬美元相比簡直什么也不是。直到中國崛起之后,2000年被拍賣時便一下升到700萬港幣,隨后更是上升到兔首、鼠首拍賣前的六千萬港幣。直至這一次的突破一億元人民幣。這個身價的變化也與中國國力上升的曲線相一致。然而,盡管如此,與西方文物相比仍然差距甚大。就是這次拍賣,兔首和鼠首的拍賣價都進入不了前五名。所以,中國文物不是價格太高,而是仍然太低。隨著中國的發展,西方不過才剛剛開始注意到中國文物而已。如果這點價格就是別有用心的炒做,請問,西方為何要把西方的文物炒到天價?而且購買者主體也是西方。難道他們也要對自己別有用心?就在看到這期報紙一刻,我在法國的舊書市場買到一本法文版的《西廂記》,僅售0.5歐元。而一本舊版兒童畫冊就買到2歐元。我固然心喜,但也同樣內心艱澀?!段鲙洝返膬r值恐怕要遠超一本兒童畫冊,但由于中崛起完成還有相當的距離,也導致文化仍然在西方得不到其應得的價值和地位。所以才會出現一本法文版《西廂記》居然不敵兒童畫冊。如果這是一本莎士比亞的作品集,恐怕不知價格要高到多少倍?!赌戏街苣纷鰹樽杂膳芍R群體的代表,這樣的眼光應該不會沒有吧?但卻何以糊涂至此?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南方周末》對蔡銘超的否定態度,在題頭醒目之處稱之為“拍了不給錢的肥皂劇”。它以采訪謝辰生為籍口,得出蔡銘超根本不是愛國,是騙人家的結論,并強調“這是一種很不誠信的做法,這一次你耍一下,傷害的只是你自己”。眾所周知,中國不是不希望通過合法的方式要回文物。然而,面對西方制訂的規則,制訂的保護他們利益的規則,中國是根本不可能要回來的。要的結果只能是自尋其辱。當兔首和鼠首被拍賣成功時,全場響起了持續幾天的拍賣過程中唯一一次掌聲!這就是西方的邏輯。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要和西方做君子之爭,是不是太書呆子氣了?當然,還有不少自由派的人士說,由于時代久遠,已經找不到證據來證明這是被英法聯軍搶走的。這個說法恐怕更是書呆子氣,更是缺乏對西方足夠清醒的認識。就在巴黎密特朗圖書館,收藏著韓國珍貴文物“皇家祭祀”文本。這是當年法國出于報復朝鮮人殺死幾名傳教士而出兵一直打到朝鮮王宮搶掠而走造成的。就在展室中,詳細的介紹了這個文物的前因后果,是哪一個法國統帥所為,清清楚楚,證據確鑿。韓國為此也多此據理要求歸還,卻都被法國一口回絕。不僅韓國的文物,許多國家的文物都證據確鑿,也仍然要不回來。這就是西方列強一以貫之的本性。直到今天,也仍然如此。哪些試圖為西方緩頰的自由派知識群體,要么是無知,要么只能是真正的別有用心。
處理完了“兔首鼠首”,《南方周末》下一個目標則是在中國引起轟動的《中國不高興》。應該說,《中國不高興》做為一本由五位學者對話組成的、非理論性著作,他們追求的不是嚴謹的理論建構,而更多的是感性的訴求。理解這本書的關鍵是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與西方面對中國崛起而施加的越來越大的遏制。然而,《南方周末》都故意忽視這兩點,而它否定的方式卻相當的出人意料,頗有創意。一是通過采訪作者之一劉仰,用突出劉仰接受采訪時的溫和與克制來達到否定文章觀點的效果。并借作者之口,把觀點的尖銳與鮮明歸于“寫文章的時候,難免一些激動”。然而,《南方周末》就自己出來發表立場了:“但是坦率的講,我寧愿相信這本書里的激烈觀點不過是一種書商對書的策劃與包裝,用情緒化的民族主義言論吸引最大量的讀者;或者,這種激烈的姿態,出自作者對于要解決的書中諸多問題‘矯枉必須過正’的思維”。并以這樣的句子結論:“也許最開心的是策劃本書的書商。北京另一家出版社的人在和我聊天時感嘆:‘我們動手晚了’!”。歸結起來,《南方周末》無非是想說這本書的觀點是作者們的一時沖動之語,或者干脆就是出版社的策劃與包裝。從而也就達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而已??上У氖?,我也和這本書的作者之一王小東先生有過深談,而且有一次談到凌晨兩點。我知道《南方周末》得出的這兩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而最為絕妙的是這篇采訪引用一位網友留言做為結尾:“‘我沒有心思去考慮什么大目標,忙著找工作呢?!晃唤衲戤厴I的大學生在網上留言說。在文字后面,她留下一個長長的嘆息的符號?!薄赌戏街苣返牧霾痪褪钦讶蝗艚伊藛幔?/p>
當然,對于《南方周末》來講,一篇采訪還不足夠,出手的還有他們的王牌評論員之一長平。對于長平,相信沒有多少人不知道其立場和背景。在其鳳凰博客,自我介紹中赫然寫著的是美國訪問學者。這也難怪他對中國央視春晚的假唱極盡冷嘲熱諷,而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假演則沉默不語。其實,在海外,各種人士這種前后矛盾的表演并不少見。一向主張非暴力的達賴,當面對羅馬教皇都指責的美國入侵伊拉克行徑,他卻保持沉默。當他寄居籬下的印度進行核試驗,美國都強烈譴責時,他又保持了沉默。在這一點上,長平只不過是一個效仿者而已。不過,這次他又是先拿美國說事。在不長的評論文章中,用了近一半的篇幅進行“美國”鋪墊,大談美國電視劇優良(有些對現實政治進行無情嘲弄,調子十分昏暗,甚至令人絕望。),是一位美國朋友(也就暗指全體美國人民)愛國的原因。而不是因為這些電視劇宣揚了愛國主義。繞了一圈之后,才開始談到正題《中國不高興》。上來就是“基于對《中國可以說不》的了解,我沒有讀這本書的任何興趣?!比缓螅姓J,由于網絡上到處都是書摘,所以也被動的看了不少介紹和段落。于是他就有了發言權:“首先,我不清楚抽象的‘中國’如何表情,這里是中國政府呢,還是中國人,抑或是中國政府代表的中國人?我知道很多中國人的確不那么高興,孩子喝奶唱出了腎結石,吃豬肉吃到了含毒瘦肉精,丈夫被挖煤被活埋在地底下,官員抽的煙上千元一條,去上訪被送進精神病院,買本書一看邏輯混亂,他能高興得起來嗎?”這段文字,我不妨做如下點評。第一你沒有看完這本書,你就沒有發言權。第二,這本書是針對中國面臨的國外的挑戰和問題。第三,對國內問題的不高興誰都有權去講,但和這本書的主題無關。而長平把這些拉進來,其要想表達的意圖是什么不就很清楚了嗎?我在此,不妨效仿一下長平先生的模式來談一談他心儀的美國:首先,我不清楚抽象的‘美國’如何表情,這里是美國政府呢,還是美國人,抑或是美國政府代表的美國人?我知道很多美國人的確不那么高興,制定的美國憲法居然是一群沒有合法性的代表自做的主張----而且哪個時候還沒有美國呢,更別說美國人民,他們就居然先制訂了美國憲法,而且還要把黑奴制用憲法的形式保護和固定下來。美國二百多年的歷史,黑奴制實行了一百年,種族隔離也實行了一百年,美國人民自然不高興。大學生在校園里反戰,美國政府派坦克和武裝人員去鎮壓,美國人民自然不高興。卡特琳娜颶風一來,布什總統忙著度假,“黑人的女兒”賴斯忙著打球、看戲、豪華購物,幾天之后才想起這些災民,災區凄慘程度勝過伊拉克,美國人民自然不高興。給布什總統捐錢甚多的安然公司由于造假賬倒閉了,無數的人傾家蕩產,經濟危機中大財團一方面接受政府的巨額捐助,一方面繼續大把的分紅,而美國破產的百姓頻頻自殺或者成群結隊的住到大街上,美國人民能高興得起來嗎?”最后,為了增加長平先生的國際視野,我再不煩要言另舉一例。去年奧運會結束后,法國電視臺組織一個辯論,恰逢三鹿奶粉事件爆發。主持人別有含義的請教一位印度記者的看法。不料這位印度記者的回答令所有人瞠目:這種事情在印度幾乎天天發生。
當然,長平先生的重點在后面,“這本書的倫理基礎是愛國,但是它不是通過指出國家的問題、幫助國家進步來實現這個目標,而是通過恨別人的國家,恨愛別人國家的人”。還是哪句話,長平先生僅僅看過這本書的片段,就下了結論。這本書主要是談中國和西方關系的,不是談國內事務的。至于恨別人的國家,我們要想想為什么恨??箲鸬臅r候,我們不就是通過恨日本來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嗎?現在有國家想干預我們的內政,支持想分裂我們國家的勢力,我們不恨難道還要愛嗎?至于長平先生所說的“恨愛別人國家的人”,我不知道是不是他有所指,我想愛國應該是獨一的吧。我們不可能對兩個國家都有愛國主義情感。如果說愛中國,喜歡別的國家,還是能讓人接受的。至于說愛中國,也愛其他國家,我想至使法國人也做不到。我從沒有聽到過一個法國人講他愛法國,也愛美國或者英國,或者德國。一向只是愛法國,嘲笑或批評其他國家。顯然長平先生在愛國這一方面,已經超過西方了。當然,令人奇怪的是,剛指責了“恨愛別人國家的人”的人,他馬上自己也變成這樣的人了:“如今我們能叫的上名的演藝明星,大多數都移民到了國外。顯然這些愛國教育,并沒有讓他們高興起來?!憋@然對哪些移民到國外愛其他國家的人,長平先生是不滿的。不知這和《中國不高興》“恨愛別人國家的人”的人有什么區別呢?
不過,如果說《南方周末》一點不愛國,恐怕也有扣帽子之嫌。不過,在我看來,它愛的國必須與普世價值聯系起來--就如同汶川地震,中國傳統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被它包裝成普世價值,它才會正確肯定。盡管它對現在“極端”的愛國主義行為大加嘲諷,但如果這些極端的行為是為了普世價值,甚至表現的更為極端,哪怕成了暴民,犯了殺、燒,打,砸行為,南方周末恐怕也還是要大唱贊歌的。
這一期《南方周末》,還有兩篇談到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國受影響的兩個群體。一個是談海外華商的大舉“撤退”。一個是談制作提琴小鎮的“金融危機”。這里,關于該報的視角,我就隨手舉幾個例子吧。一是說海外華商資產縮水約三分之一。不錯,這是一個很大的經濟問題。可是如果和美國通用縮水97%、花旗銀行縮水96%相比,我們華人實大令人驕傲啊。當然,最令人莫名其妙的是,居然又和北京奧運會聯系起來了:相當于蒸發掉近三十場奧運會。當然,最為不可思方的是,這篇文章剛說了由于俄羅斯等國貨幣大幅度貶值,對中國華商造成重大損失,不得不大舉撤退。另一篇文章則又說,由于人民幣升值(這個時候美國還在指責人民幣匯率不合理,要升值),造成提琴制作小鎮的農民利潤大減,難以為繼。真不明白《南方周末》想表達什么,是期待人民幣象俄羅斯一樣大貶值,還是要俄羅斯盧布大升值?
《南方周末》近年來對社會的影響日趨萎縮,日益被冷落甚至反感。2008年地震災區大學生自發火燒《南方周末》,已是對《南方周末》最好的評價。其實,《南方周末》的命運就是中國自由派命運的寫照。想想二十年前,自由派人士在大學、社會、海外一呼百應,而現在卻應者廖廖。我想,原因還是在自由派自己身上。二十年過去了,如此的沒有進步,還不值的認真反思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