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不公是重慶萬人棄考的總病因
——論重慶萬名高中畢業生棄考事件
作者:武候坡
近日,重慶萬名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事件被謀體披露后,引發社會各種討論和熱議,各種觀點五花八門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棄考是正常現象,體現了各階段教育的正常分流,體現了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和目前學生成才的途徑多元化;有人認為棄考是“讀書無用論” 影響的結果; 還有人認為是當前經濟危機就業形勢嚴峻造成的影響,等等。
在我看來,以上都不是問題的本質原因。 實際上,重慶萬名高中畢業生棄考,絕不是中國某個地區的個別現象,而是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尤其在我國中西部和不發達地區,這種現象存在良久,早已是個被改革精英們遺忘在角落里的嚴重社會問題,只不過在經濟低迷就業形勢嚴峻的當下, 重慶萬名高中畢業生棄考,使我們這個社會的此種病態顯得更加突出更加醒目而已。
萬人棄考, 絕不是個別地方政府部門所謂的各階段教育的正常分流和目前學生成才途徑多元化的體現, 不是彰顯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所謂成就,也不只是“讀書無用論”和當前經濟低迷就業形勢嚴峻影響的短期現象。而是市場原教旨主義長期統領中國社會導致只重物質文明輕視精神文明社會畸形發展的必然,是廣大弱勢群體長期被邊緣化底層化從而社會營養長期不良的結果,是當今中國自經濟教育文化科技等全面市場化以來長期累積的社會資源分配嚴重不公弊端的折射,更是當今中國貧富分化日益加劇普通弱勢民眾面對現實無奈選擇的被動體現。 所以,萬人棄考,不是我們社會改革開放前進了的榮光,相反是歷史的某種倒退,是還掛著特色社會主義招牌的中國的悲哀和恥辱。
無論如何粉飾,無論如何改良,無論用怎樣的手法修補,在長期金錢至上和分配不公的主導下,當今中國社會貧富分化地區分化日益加劇,當下社會真可謂漏洞百出,問題多多。盡管改革精英們四處奔忙,到處滅火,但還是按下葫蘆起了瓢,深感力不從心心力憔悴,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目前的政策和手段未觸及一切社會問題的總病根—這就是畸形的社會財富的保管分配制度。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和社會意識形態。而任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物質文明的建設,無非是財富的生產創造和財富的保管分配。同時解決好財富的生產創造和財富的保管分配,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基本必要前提,也是科學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舍此其中任何一項,都等于將這個國家和社會安放在了一座活火山上,這個國家和社會隨時都可能面臨崩潰或毀滅的危險。
三十多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引進市場經濟配制資源,的確比較好的解決了財富的生產和創造,但與之相伴,貓論和金錢物欲至上錯誤觀念的長期主導, 資本主義腐朽社會生活方式的長期污染和侵蝕,使我國物質財富增長的同時,社會財富的保管分配體系及其制度卻千瘡百孔畸形發展,導致了社會貧富分化地區分化日益加劇。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社會財富社會資源在所謂合法旗號的掩護下,越來越人為集中在少數人手里并被其所控,而廣大普通民眾被逐漸邊緣化底層化貧窮化。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更是空前,也是極為突出的問題之一。
所以,在我看來,由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制度主導下的長期的社會分配不公所導致的嚴重貧富分化,不僅是重慶萬人棄考的罪魁禍首和本質原因,更是當前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總病因。 據相關調查和報道,在重慶棄考的萬名高中畢業生中,主要是來自農村和貧困家庭,這就更加佐證了我們判斷的正確。
總之,萬人棄考是對當前我們這個社會病態分配制度器畸形發展的預警,更是對改革精英們解決民生問題的警示。只有徹底根除總病根,建立起體現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社會分配制度,使社會財富的生產創造和財富的保管分配制度相得益彰,我們所倡導并期待的社會和諧才可預期,才不會變成毫無意義的扯蛋。
武候坡 2009/4/22寫于浙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