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一個較為沉重的話題
作者:寂寞的游絲
中小型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已經進行了6年有余,對改制的得失成敗媒體似乎不是十分關注,不見多少報道。
為什么要改制?對于這一問題,經過多年的宣傳教育,大家都已形成共識。一句話,改革是為了發展。改制剛剛開始時,我們國家國有和集體企業的經營管理現狀確實不容樂觀。經濟學家們認為:國有資產名為國家所有,實際上卻是產權不清晰,責任不明確,企業經營責、權、利不能有效統一,是造成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如果長此以往國有資產將逐漸流失殆盡,所以必須根據各企業具體情況通過個人買斷,股份制,以及兼并,歇業,破產等多種形式進行改制。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將國有資產賣給個人,既盤活了國有資產,又發展了個體經濟,從而增加國家稅收。這種觀點當然正確。但關鍵的是,改制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有關部門在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和前期準備工作卻不盡充分,沒有規范的操作方法,沒有相關的法律保證其實施。造成各地各打鑼鼓各唱戲,所以有跑調的也當屬正常了。
我們這兒有家縣屬水泥廠,未改制前兩年申請世界銀行貸款5000萬元進行了技術改造,由立窯改為旋窯,使年產值和利稅都上了一個規模。年產值近億元,利稅近一千萬元,成為該縣的龍頭企業之一。當改制的政策出臺后,縣政府下達指令,所有企業在三年內要全部改制結束。(什么事情不根據實際情況,見風就是雨,一刀切,一窩蜂也算是中國特色之一吧。)這個水泥廠在改制首選之列。偌大一個企業改為民營,又是如何操作的呢?首先沒有進入市場競標,由縣體改委和主管局領導說了算,指定由法人代表購買。其次資產評估這一關鍵環節也很草率,而不是由具有資質的相關事務所對其進行評估。因此評估結果是除了債務,除了該除掉的和不該除掉的,凈資產只剩一千萬元不到(而實際上遠不止這個數)。這個縣規定法人代表購買優惠30%,最后這家企業只用600余萬元就成交了(內部確認:直到現在這600萬還沒有付清)。改制算大功告成了,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百姓心中十分明了。光為這,職工就已去省城京城上訪過多次,縣紀委監察去查,查了也是不了了之。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改制后這個企業還剩3000余萬元的世行貸款還得由政府財政負責償還。老板就這樣一身輕松地當上了百萬富翁。當上了富翁倒沒有什么可眼紅的,關鍵改制后企業的走向如何,是人們所密切關注的。
那么改制后這家企業經營狀況如何呢?第一年,正逢轟轟烈烈的農村公路改造,和勢不可擋的房地產開發,水泥價格一路上漲,成了私企老板的原法人代表大發了一把,當然也為國家貢獻了一些稅收。但他早把一些對工人的承諾和對政府的承諾丟到爪哇國去了。該給工人的福利待遇無故克扣,想怎么處置工人就怎么處置。什么軍轉干,退養職工,離退休職工的一些待遇他不想解決就遲遲不予解決。什么勞動法勞動保障全不在話下。搞得職工無奈只有找政府上訪。政府去協調他根本不理這條號,我是老板我怕誰啊,你政府管得著嗎?由于一些工人的切身利益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個企業職工已多次去京上訪,弄得政府和信訪部門焦頭爛額。
這個原法人代表的背景是和主管局局長是哥們,不學無術,卻憑此關系當上了廠長,又憑此關系成了改制后的私企老板。他們之間的交易誰也說不清楚。但改制后的第二年,就逐漸顯露出經營管理方面的不善。05年開始走下坡路,職工上訪也愈演愈烈。目前,他的一幫子哥兒們竟然放出風來,說要讓企業破產。一千多名職工他們可以不問,一大堆疑難雜癥仍然交給政府,他們該上腰包的早上腰包了。
嗚呼哀哉!如此改制結果,是對這個企業的工人負責還是對政府負責呢?職工的利益得不到保證,政府又管不了,還要等著收拾爛攤子。當然這只是個例,但也反映出某些方面的共性。我們不可以以此否定改制成果。但改制這一關乎民生的大事,卻是一定要嚴密規范地操作,要有法律政策作支撐。對一些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誰來購買也要考證其是否有這個資質,是否具備這德行。也許這樣才能有效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使工人利益得到保障。否則國有資產流失事小,引起民怨卻是大事。
好在現在改制企業已全部要求上市,暗箱操作也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一些虧損嚴重的中小企業改制后有的也已起死回生,民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這多少讓人看到了希望。但企業改制依然任重而道遠。
歲月之書按:我就是在一個水泥廠喝水泥粉末長大的,廠子在花費了6000萬元上新項目后不到一年,就先承租后破產改制了,多次想寫點東西,又怕總是“滿紙荒唐言,一把心酸淚”,所以總也沒有下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