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與“窮人”
庫爽生
當下,在媒體上已經很難看到“無產階級”、“資產階級”等詞匯了,代之而起的是“窮人”、“富人”這些滿天飛的稱呼。看來,中國人儼然被劃分為“窮人”和“富人”兩個大類了。不知道這是不是階級抑或階層、等級的粗略劃分?說是貧富懸殊兩級分化在語言演變上的反映,大抵不會有問題。
富人們的富裕程度早已令人瞠目了。這從胡潤(Rupert Hoogewerf)于1999年開始做的一年一度的中國大陸富豪榜上看得很分明。2003年榜上百人的資產總額達到1907億元,相當于上年中國GDP的2%。盡管富豪們一個個“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是他們財富增長的速度非常驚人。1999年時,上中國百富榜單的門檻為5000萬元,到2003年榜單門檻已經為9億元,到2007年已經達到75億,而榜上首富達到了1300億。
而且上榜富豪只不過是制榜者“能夠找到、并能確切估計其財產數額的人。很可能還有很多比這100人更為富有,但他們可能不是經商者,而且我們無法查出他們的姓名。”“像其他地方一樣,在中國也有很多人想隱匿他們的財產”。
眾所周知,目前極少數人掌握著絕大部分財富。在貧富兩級的另一端,社會底層窮人的數量無疑是極其龐大的。
沒有誰有能力并愿意制作“窮人排行榜”。窮人數不勝數,赤貧者浩浩蕩蕩,他們幾乎是站在同一貧困線上,如何排列順序?而且,富人上的是光榮榜,誰愿意上恥辱榜?制作富豪榜的英國青年胡潤,一個普通的會計師,曾多年在上海灘左沖右突,干不出名堂,靈機一動靠制作富豪榜取得成功,自己也成了富豪,且被稱作頭號“榜主”、研究中國民營經濟的“教父級”人物,名利雙收,不亦快哉。若制作窮人榜,會不會顧慮自己也成了窮人?
窮人榜難做,互聯網上卻有好事者制作了窮人標準線:年收入在3—8萬之間的人是窮人;年收入在1—3萬之間的人是很窮的人;年收入在5千—1萬之間的人是非常窮的窮人;年收入在1千—5千之間的人是窮得沒衣服穿的窮人;年收入在100—1000元之間的人是窮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窮人。按照這個標準,工人農民基本上都是窮人甚至連“窮人”都稱不上的人,窮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也是多得漫山遍野、充街塞巷。
富人們是怎樣先富起來的呢?靠聰明才智、守法經營而先富起來的人是有的。但不可否認,靠空手套白狼鉆政策空子或者坑蒙拐騙而先富起來的人也不少;特別不少人發了“國難財”(國有企業困難財),即在國企私有化浪潮中,通過暗箱操作,廉價收購國企資產,而一夜之間,最便捷、最迅速、最神奇地成了億萬富豪。他們不但令人不可思議地迅速暴富,而且轉眼間頭上增加了民營企業家、優秀企業家、政協委員等一道道耀眼的光環。
甚至還有靠工薪致富的一族。那些國企特別是金融國企的高管們,年薪高得離譜,動輒上百萬、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幾年之間,就借助國企的平臺和資源,坐在舒適的寫字樓里搖身一變,輕輕松松成了富豪。
窮人們是怎樣窮起來的呢?是因為懶惰,還是因為弱智?
客觀地講,社會底層的很多人,盡管按照上述標準還屬于窮人,但還是托改革開放的福,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但是,這些年,一般來說,城市普通市民中的多數人,生活水平是在倒退甚至大幅度倒退。城市居民有職業者,多數是私有工商企業職工,他們總體上都比原來在國有集體企業的待遇低或者相對于物價漲幅而下滑。
而最貧困的群體,則非國企改制造成的下崗失業職工莫屬。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已經沒有任何優勢,生活陷入令人難以置信的困境。這是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不算大量的集體企業,僅國有企業私有化改制,就有三千多萬工人下崗失業,即波及三千多萬個家庭、上億的人口。在GDP多年保持高增長的形勢下,這數千萬下崗失業職工生活水平何以不能水漲船高,反而逆勢而下?其實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他們在長期為共和國作出無私奉獻之后,“人老珠黃”之后為國企改制付出了“犧牲”。這種“犧牲”是他們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造成全家生活陷入赤貧,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不可自拔的泥潭,從而被一些富人蔑稱為“窮鬼”。
數千萬下崗失業工人成為國企改制的“犧牲品”,淪為“窮人”,這樣一個被社會和時代遺棄的龐大群體,這樣一個蘊含著極大不公正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不應該發生的悲劇,是值得各級人民政府反思、高度關注并予以強力糾正的!
當今,窮人和富人的生活質量根本就無法相提并論了。一些輕松暴富的富豪們正在享受著靚車別墅美女的人間天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窮奢極欲到窮人們難以置信的程度;而曾經為國家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原國企下崗失業職工卻淪為無可爭議的全國最貧窮的群體,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而且最近主流經濟學家茅于軾還建議人的屁股也要分級別:窮人們住的“廉租房應該是沒有廁所的,只有公共廁所,這樣的房子有錢人才不喜歡。”照他的觀點,富人命該享用金馬桶,窮人命該使用骯臟的公廁蹲坑。
盡管我們很不喜歡把國民分為富人和窮人兩大陣營、兩大等級,可窮人和富人的形成已經是既成事實。現實是殘酷的,但是我們不希望,富人一天天“豪”起來,窮人一天天“苦”下去。我每次看到“窮人”和“富人”的字眼,耳邊就響起歌星林媚令人凄然淚下的歌聲:“手拿碟兒敲起來,小曲好唱口難開。聲聲唱不盡人間的苦,先生老總聽開懷。月兒彎彎照高樓,高樓本是窮人修。寒冬臘月北風起,富人歡笑窮人愁。”這使窮人“口難開”的小曲真的不難唱,可這吟唱是的解放前的情景,是控訴舊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平等的丑惡現象啊!毛主席、共產黨已經領導人民砸毀了舊社會,窮苦人民已經翻身做了主人,六十年快過去了,怎么這首歌聽起來卻像反映了當今的社會現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