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評水滸是在敲某些私欲熏心的共產黨人的腦殼
毛澤東評水滸是警示共產黨人:革命中大凡私欲熏心的引領者,最終都會發展向“投降”?! ?/p>
毛澤東說: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端疂G》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爭,是地主階級內部這一派反對那一派的斗爭。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臘。這支農民起義隊伍的領袖不好,投降。李逵、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好的……”
本網民關于毛澤東的這段《水滸》評論,已有過不少學習文字。毛澤東這個評論雖然極短,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問題,高屋建瓴,入骨見質,不僅讓我們能徹底看清《水滸傳》核心思想,還能讓我們看到中國歷史的若干玄妙,以及現代某些人改革畫皮里包裹的骯臟。
毛澤東的這段評論,實質是包含這樣三個結論的。
一是,大凡私欲熏心的領導者 ——宋江這類人,必然是個投降派,一旦掌權,就必然用一種新的什么名義,修改當初那些——讓廣大群眾起來的——革命原則和口號,從而走到反面去,使自己成為新的剝削統治者;這是世界歷史中一種較為普遍的投降方式——背叛本來的原則和道義?! ?/p>
二 是宋江這類人物,一旦長期謀奪仍掌權不成,就會走同晁蓋是相反的路線,把晁蓋排除在108人之外,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倚自己“山頭”的實力,要挾強勢統治者“招安”;這是直接意義上的投降?! ?/p>
三是告訴廣大群眾,人民革命的成功,必需有遠志大向,否則,是容易被人引入岐途的?! ?/p>
毛澤東的這些科學觀點,實際是在敲某些私欲熏心的共產黨人的腦殼,——并且讓人民也心明眼亮?! ?/p>
毛澤東的這些結論,不是他個人的憑空臆想,而是依傍其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哲學世界觀。投降,不但在世界歷史中不乏其例,就是在現代,——請看蘇聯,也直接應驗了。列寧斯大林后,由于不破私,列寧斯大林的思想,包括同他們思想連于一脈的馬恩理論,在上世紀50年代,便漸漸被前蘇共排除在外了。這種情形,是很有點“宋江味道”的。
有一個網民寫得好(實對不起,我在下載、編輯此文章時,把文章作者給丟了。如相巧作者看到下文,可在文后聲明),他說(以下雙引號內,盡是該網民的,只是有個別地方被本網民刪削):
“《水滸傳》的主人公是宋江,整部小說都是圍繞他來寫的。這部書好象很復雜,可是如果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的骨架和情節……我們就一目了然了?! ?/p>
“當初,宋江還是個小吏的時候,就一心想著當大官,干一番消滅貪官的偉業,光宗耀祖,所以經常給人施點小恩小惠,也蒙蔽了不少人??墒撬粌H沒消滅貪官,反而差點被貪官消滅,現實把他夢想的氣泡擊得粉碎,所以不得不到梁山上去暫時躲避一下。這也相當于是后人的曲線救國吧。因為是暫時躲避,所以在躲避時,自然是不會忘記原來的美夢的,還想洗刷罪名,到朝廷里去當大官?! ?/p>
“可是當時的掌權者晁蓋不理他這一套,他也只能保留個人意見,在墻旮旯里自己念叨,或找三兩個知己咕唧咕唧。后來,晁蓋死了,他看實現宏圖的機會來了,自然暗喜??墒潜娙送扑最I的時候,他還裝模做樣地推脫。剛掌權的時候,人心還沒穩,大家都還不服他,所以還是要借晁蓋來壓服眾人的,因此就稱要給晁大哥報仇,還時不時就“晁大哥,晁大哥”的,還把“替天行道”叫得山響?! ?/p>
“他掌權后,第一件事就是忙不迭地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眾人也都不懂他的深意,以為只要他還拿晁大哥當回事,還‘替天行道’,這就不算什么,無非就是改兩個字?! ?/p>
“再后來,就是費盡心思把盧俊義搞來。盧是官宦世家出身,自然支持招安,而且在朝廷里也有一定的勢力,方便溝通;同時盧的身份還能給宋江等染上好看的顏色,所以不把他搞來不行。一切調停好后,就是排座次。讓盧坐第二把交椅。吳用,知識分子,對招安不怎么反對,而且在兩派之間有很強的調和力,所以安排第三把交椅。公孫勝是個出家人,對招安也不反對,安排坐第四把交椅?! ?/p>
“就這樣形成了一個這樣的領導核心,宋江的權力就如鐵打的一樣了。他就不再理會什么晁大哥了,也不想什么替天行道了。雖然杏黃旗上還寫著‘替天行道’幾個字沒變,可是在旁邊又添上了同樣大的‘忠義雙全’四個字,好象它們并不相悖,這就是‘特色’。因為有了這四個字,那‘替天行道’的口號其實就成擺設了。他完全干的是招安的勾當,他是一門心思的想招安,堅定不移的想招安,要把招安進行到底。再后來,就是通過齷齪的外交手段進行招安,連皇帝身邊的紅人——妓女——都巴結?!薄 ?/p>
好了,本網民這里引用別人寫述的故事梗概太長了,就寫到這里吧。大家看看,如果用毛澤東對《水滸》的點評提示,從政治角度來看,《水滸》意態傾向,——關鍵是國人中很多人又精于宋江之道,由此才有《水滸》中的宋江式的藝術形象,再聯系古今中外的革命夭折的實際情形,一切不是很清楚嗎!
就實而論,毛澤東深深懂得,過去凡稱得上革命的社會運動,──在中國,大多是以“仁”德,以“公”義,以“天下公”,為推動力量的。不可否論,歷史上的不少革命,──由于歷史局限,一有所成,有的就走向公德仁義的反面;也有的有如宋江,為私而佯公的造反,終而去投降的。而我們今天的革命,在現即的社會大生產條件下,包含個人正當利益的集體主義,已是全社會發展的“真實”要求。這就是說,歷史上那種向公的反面運動的情形,共產黨人已有責任去避免了。出于此,毛澤東晚年突出了“斗私批修”的要求?! ?/p>
故而,今天的真正的共產黨人應當認識到: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實際的社會利益分配及社會運動的推動中,共產黨人本身(基層群眾當另作別論,當置放在另一管理系統中)任何對“去私奉公”原則的有意遺忘、偏離和修正,都不足??;任何縱容某些人戰略性地在“公”的棧道下走“私”,都是有危險的。這倒不僅是以毛澤東的“評《水滸》”理論為標準,因為歷史辯證法也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這一點。這里得重申:革命中,大凡私欲熏心的引領者,最終都會發展向“投降”!
由是,可以說,真正的時代的人民的精英,朝著這一反宋江的方向的改革、開拓和摸索,才是時代創新!某些人可能很不愿意聽到這樣的話,可是,歷史的恥辱柱就聳立在眼前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