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場宣傳雷鋒精神 喬安山突發腦溢血住院
來源:華商晨報
那張家喻戶曉的雷鋒手握鋼槍照,作者是原《沈陽日報》記者周軍
資料圖:喬安山宣講雷鋒精神
從1997年起,每年的3月成了雷鋒戰友喬安山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月份——到全國各地作報告、參加學雷鋒活動和座談會。而今年的3月1日,這位68歲的老人因之前連續參加活動在發言時突發腦溢血。經搶救喬安山脫離危險,目前病情穩定,正在康復中。病榻上的喬安山仍惦記著宣傳“雷鋒精神”。
堅持站立發言突發腦溢血
4日13時,沈陽202醫院神經內科病房。喬安山側臥在病床上。
喬安山的老伴張淑芹說,丈夫是3月1日發病的。“當天在鐵嶺參加一個活動,他在發言時想把話筒扶正,可右手抬不起來了,但他堅持站著講完。”張淑芹說,活動結束后,喬安山的右腿也不能正常走路了。
“趕緊送到202醫院檢查,老喬是突發腦溢血。”張淑芹說,喬安山最近四五年作報告堅持站立講話,“老喬發言時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他說站著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是尊重雷鋒精神。”
高密度活動埋下隱患
在病房內,記者見到了河北省石家莊市政協委員、的哥賈德利,他是從石家莊專程趕到沈陽探望喬安山的。面對記者,他直言是來“請罪”而不是探望。
賈德利所說的“請罪”得回溯到2月21日,“我邀請喬老到河北作報告并參加學雷鋒活動,6天參加了10多場活動,喬老是太累了才病倒的。”
病床上惦記宣傳雷鋒精神
主治醫生蔣智林介紹了喬安山的病情,“頭部CT顯示,喬老左側腦出血,但出血量不大,約為3毫升。目前病情已經平穩,需要臥床靜養至少3周。”蔣智林說,發病與參加高密度活動有關。
雖然身臥病床,但喬安山仍掛念著宣傳“雷鋒精神”。“如果不是突然發病,他現在應該還在作報告。”張淑芹說。
喬安山簡歷
1941年5月15日,喬安山生于遼寧省遼陽市一戶貧苦家庭。
1962年8月15日,雷鋒倒在他的車輪旁。
1962年8月18日,10多萬群眾在撫順為雷鋒送行。
6個月后,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為雷鋒題詞。
1997年,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使喬安山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他開始在全國作報告宣傳雷鋒精神。
至今,全國已有29個省、市、自治區邀請過喬安山作學雷鋒報告。
對話——“雷鋒精神時刻都在”
昨日19時,記者再次來到喬安山的病房。與其他病房不同的是,喬安山的病房關著燈。
記者:您的病房為什么關著燈?
喬安山:雖然還沒睡覺,但亮著燈浪費電,所以就讓老伴把燈給關了。
記者:您覺得雷鋒精神現在是不是過時了,將來會不會過時?
喬安山:在我們國家發展的各個時期,雷鋒精神的內涵都在發展。你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其他人就能感受到你的這種雷鋒精神,讓人去感染和影響人,比單純的說教有用得多。雷鋒身上體現的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因此現在沒過時,將來也不會過時。
記者:作為宣傳雷鋒精神的知名人物,您是否感覺過勞累?曾經有種說法是“雷鋒三月來四月走”,您怎么看?
喬安山:一個人的聲音是小的,但現在全國千千萬萬人都在宣傳。作為雷鋒精神宣傳者的一員,有時身體很勞累,但心里很欣慰。現在有很多以雷鋒命名的學校、單位和集體都在影響著人們,所以不僅在三月,雷鋒精神時刻都在。
記者:您想向讀者表達怎樣一種期望?
喬安山:雷鋒精神對老百姓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雷鋒精神不只是艱苦樸素和做好事那么簡單,比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愛國愛黨、珍惜時間、勤于鉆研都是在學雷鋒,都是在踐行雷鋒精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