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堵死所有回頭路
云淡水暖 2009-02-18
新華網: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63932928
人民網在首頁上掛了一個“本周話題”——《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草民點進去拜讀,可能因為首頁字數有限制,里面的標題還要長一些,叫做《為什么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而不能走回頭路》,多了“而不能走回頭路”7個字。這個標題,草民是堅決贊成的,草民堅決擁護“不能走回頭路”。此專題其實是一組文章,由三位作者寫的。通讀下來,氣勢磅礴,高屋建瓴,幾乎全部是結論,30年前“必然”,30年后“不能”。而草民感興趣的是,什么是“回頭路”?怎么才叫做“走回頭路”?文章界定的不是很清晰。
比如,李忠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先生的文章“歷史抉擇 必由之路” 說:【社會生活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人民群眾也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所有這些,都需要認真對待、切實解決,但都不是走回頭路的借口。發展中的問題,從根本上說要通過深化改革、科學發展來解決。停頓和倒退絕不是出路,也不可能有任何出路。歷史不能倒退,人民也不希望倒退。】 ,王浩雷(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先生的文章“決不走回頭路” 用了4個排比段以“決不走回頭路”為段首論述“決不走回頭路”。
而草民感興趣的是,什么是“回頭路”?怎么才叫做“走回頭路”?怎么界定“停頓和倒退”?三篇文章界定的都不是很清晰。草民想,可能理論家們站得高,看得遠,無暇顧及,草民們在低處,看不遠,“眼淺”,領會有難度。
單從物理時空的概念來說,現實世界的演化進程是不能倒退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用一個詞來說,叫做“不可逆”。但如果把某些事物再現,叫不叫“回頭路”,這個需要探討。比如,美國人拍的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中,科學家發現了早已滅絕的恐龍化石中還有“未滅”的DNA,就復制出來“活”的恐龍,引發一系列驚險事件,草民大膽借用概念,復制“恐龍”怕就算“回頭路”了吧。
美國國會兩院通過了一個刺激美國經濟振興方案,在全球輿論的怒火中,還是不管不顧地在方案中加入了一條所謂“買美國貨”條款,媒體報道,美國制造業聯盟執行理事斯科特•保羅(Scott Paul)表示,最終條款要求經濟刺激計劃提供融資的公共工程項目僅可以使用美國制造的商品,還要求美國政府將這一條款與貿易承諾結合實施。
在國際輿論看來,美國最頂尖的政治精英們就是在“走回頭路”,國際輿論苦苦相勸,說世界經濟之所以在上個世紀30年代陷入大蕭條長達10年之久,與美國在危機之初挑起的貿易戰有直接關系。還舉出30年代經濟大蕭條之后,各國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才形成了WTO框架,在理論上“消除”了貿易壁壘,金融危機一來,美國政客連這點理論上的改革成果都要“停頓和倒退”,是可忍,孰不可忍。國際社會,包括中國的有識之士都發出警告,美國走“回頭路”必將倒霉。但美國政治精英們為何如此“僵化”,非要搞這種“停頓和倒退”的勾當,走“回頭路”呢。
所謂“回頭”,草民以為,還意味著對“已經…”的事物的《侏羅紀公園》似的復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第六自然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逐步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其中的“三個已經”表明了“過去時”,草民認為,如果從“三個已經”的里程碑往“生產資料私有”、“人剝削人”那么一“走”,按照《憲法》的定義,就是“回頭路”。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改革開放初期就下過定義“我們現在講的對內搞活經濟、對外開放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原則下開展的。社會主義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為主體,二是不搞兩極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在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鄧小平所說的“公有制”的前提,是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占整個國民經濟的90%以上,這個也應該是鄧小平對《憲法》中關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的堅持和維護。那么,在主流媒體上大肆鼓吹生產資料私有制取向,大量國有資產、集體資產在“產權明晰”的借口下折騰到極少數私人手里,算不算是對《憲法》“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和鄧小平“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現在占整個經濟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等論斷的“回頭路”?
《憲法》關于“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應該是指在人剝削人的制度下飽受欺凌的勞動階級的解放,這里的“人”當然是指最廣大勞動人民。如果出現了新的“奴工”、“黑磚窯包身工”、“現代包身工”,這些現象的頻頻再現,算不算“回頭路”?
最近幾天看到,美國西北有線新聞網站報道,美國全國勞工委員會曝光了“微軟在中國”的一家“血汗工廠”。工人們每天要在硬板凳上坐12個小時,每周工作7天,工作時間已超出中國法律的規定。工廠方面要求每名工人每秒鐘安裝一個按鍵,按此計算,工人每個月要重復此動作高達100萬次。但他們每人獲得的基本工資是僅僅是每小時61美分(約合人民幣4.1元)。除了高強度的工作外,工廠方面還禁止工人外出。如果他們想在周末外出休息,就要被扣掉兩天半的工資。
微軟這樣的企業,可以說是體現了當代“先進生產力”皇冠上的“明珠”的光輝的,怎么居然也靠這種血汗剝削行為賺錢。其實這是一個“間接”的行為,與“微軟”沒有直接關系,是被宣揚了多時的“東莞模式”的一個個案,也即按微軟等企業的訂單生產的在內地的企業所為。但無論如何,“血汗工廠”的事實是存在的。殘酷盤剝,也應算是對“人剝削人的制度已經消滅”的一種“回頭”。
賣淫嫖娼、吸毒販毒、賭博等社會丑惡現象,曾經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1000年前有,100年前“封閉落后”的年代有,60年前不知道算什么的年代還有,1949年之后,新中國對幾千年來的社會丑惡事物進行了徹底改造,可謂是“天翻地覆慨而慷”,兩三年內,黃、賭、毒“三害”盡除,這種局面,“僵化”了30年。
而根據公安部《中國2003禁毒報告》中統計,截止到2003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已經超過105萬,其中濫用海洛因74萬人。(人民網)而根據衛生部部長陳竺發布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報告估計:到2007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55萬~85萬)人,…2007年新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萬(4萬~6萬)人,因艾滋病死亡2萬(1.5萬~2.5萬)人。在5萬新發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占44.7%;男男性傳播占12.2%;注射吸毒傳播占42.0%;母嬰傳播占1.1%。其中賣淫嫖娼和吸毒為主要傳播源。
“黃、賭、毒”現象的死灰復燃,當然絕對是一種社會丑惡現象的“回頭”。
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回頭路,面對殘酷剝削、血汗工廠、“黃、賭、毒”丑惡現象的回頭路,都要堅決反對,堅決堵死,堵死一切回頭路。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3:50:12.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教育產業化”的回頭路! 2007年10月16日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 在十七大新聞中心下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教育部長周濟表示,我們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周濟說,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3:50:56.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廠長負責制”的回頭路 國資委主任稱央企反腐要破除“一把手”體制 2009年02月17日05:43 企業權力制衡的機制還不夠健全,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還沒有普遍建立,很多企業還是“一把手”體制,這是發生腐敗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搞好中央企業的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堅持把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同強化權力制約結合起來,做到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李榮融日前在中央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會上說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3:52:11.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大街上妓女隨便攬客的回頭路! 據報道,“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定要用安全套!每次都用!堅決使用!不用不做!”2008年11月26日晚,在廣州市花都區某卡拉OK的豪華包房里,一群服務小姐在國家高危人群干預人員培訓講師、四川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專家萬紹平的帶領下,高喊著健康誓言。為了這一刻的效果,萬紹平跟小姐們講述了整整一個小時的艾滋病危害。 據稱“2010年我國艾滋感染者將達千萬”這將是什么性質的問題?其消耗將要抵消多少經濟增長量?其罪魁禍首乃是賣淫嫖娼,為何仍是社會主義名稱的國家機器公檢法對此卻司空見慣、置若罔聞、姑息養奸?什么叫本末倒置?一邊是張燈結彩的興隆,另一邊如何能杯水車薪的滅火?原本已根除的劣跡為何又死灰復燃?什么是回頭路?“小姐宣誓”就是最好的注腳!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3:56:29.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走背離社會主義道路的回頭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十二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我們執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外國的技術,利用外資,是為了搞好社會主義建設,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道路。我們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增加全民所得。我們允許一些地區一些人先富起來,是為了最終到達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兩極分化。這就叫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95頁) 江澤民在1998年指出:國企改革“不能變成只有出售一種形式,統統采取一賣了之的做法。”并強調要“加強監督檢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絕不允許在‘改革’的名義下利用職權化公為私。”……“中國絕不會搞私有化”和“絕不能搞私有化”。(《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148、51、68頁) 吳邦國同志《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96年12月11日)中,遵循《憲法》規定,正確地指出:“當前,一部分國有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較多,有些還比較嚴重,但這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和增長方式,還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只能說明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而不能作為私有化的根據。這是事關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決不能動搖。”“私有化不能解決中國這樣一個后起的發展中大國的快速發展問題,不能實現共同富裕,勢必導致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和社會危機,廣大人民群眾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2006年2月22日李榮融在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工作會上的講話中說道:“我還是說這兩句話,小平同志講,社會主義一是公有制,二是共同富裕。在公有制中,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是核心,所以我們在座的同志要共同努力,保持我們國有經濟持續穩定地發揮主導作用。在我們國資委進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時候,我就要求全體黨員都觀看蘇聯解體的專題片,蘇聯共產黨是20萬黨員的時候,取得了革命的勝利,200萬黨員的時候打敗了法西斯,但是到2000萬黨員的時候,黨被解散了,蘇聯解體了,這個教訓很深刻。國有經濟是重要基礎,抽掉了這個內容,沒有太多的社會主義內容。” ……同時也有右的干擾,概括起來就是全盤西化,打著擁護開放、改革的旗幟,想把中國引導到搞資本主義。這種右的傾向不是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政策,是要改變我們社會的性質。一旦中國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四個現代化肯定實現不了。中國要解決十億人的貧困問題,十億人的發展問題。如果搞資本主義,可能有少數人富裕起來,但大量的人會長期處于貧困狀態,中國就會發生鬧革命的問題。中國搞現代化,只能靠社會主義,不能靠資本主義。歷史上有人想在中國搞資本主義,總是行不通。我們搞社會主義雖然犯過錯誤,但總的說來,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吸取歷史經驗防止錯誤傾向》—會見西班牙副首相的談話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229頁) 鄧小平說:“我們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某些人所謂的改革,應該換個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資本主義化。他們‘改革’的中心是資本主義化。我們講的改革與他們不同,這個問題還要繼續爭論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42、297頁) 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 張海鵬 《 人民日報 》( 2009年1月12日 07 版) 在當代中國搞資本主義是歷史的倒退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趙 曜 《 人民日報 》( 2009年1月12日 07 版) 人民日報:中國決不能搞私有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衛興華 《 人民日報 》( 2009年1月19日 07 版)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4:07:25.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繼續抬高“三座大山”的回頭路! 改革開放的目標不應是讓權貴官僚集團冠冕堂皇、肆無忌憚地巧取豪奪而讓廣大人民群眾無法共享成果反而生活困難! 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不起病已經成了全國城鄉的普遍現象。 “新三座大山”中醫療這座“大山”的形成,肇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鋪天蓋地的“不找市長找市場”的“市場化”潮流。其基本特征就是放棄政府的社會責任,把事關億萬民眾生老病死的醫療問題交給“市場”來解決。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對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的評估排序中,中國位居188位,在191個成員國中排倒數第4位。以醫療衛生為例,據衛生部的官方數據,中國的衛生總費用1980年是143.2億元,到了2005年已急速上漲到6623.3億元,其中政府支出17.2%。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王紹光教授的研究,發達國家的政府負擔了衛生總費用的73%,一般的發展中國家政府負擔了57.2%。而我們只有區區的17.2%!而企業、社會單位負擔達到23%,個人負擔的醫療支出比例則從1978年的20%逐漸攀升到現在的60%左右。 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旗幟下,聰明的商人從政府“不給錢給政策”的默許中看到了巨大商機,醫療機構如雨后春筍,一個個破土而出了。從統計數據來看,截至2000年,我國的衛生事業在國家投入大幅下降的情況下仍然高速發展。據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衛平介紹,1980年衛生機構數量是18萬家,到2000年時已有32萬家。這就直接導致兩個結果。一方面是醫療機構的嚴重兩極分化。由于優勝劣汰規律的作用,加上政府投入的傾斜,使大醫院的技術水平、設備條件越來越高,而初級機構,尤其是農村鄉鎮醫院、城市社區醫院等逐步萎縮,很多甚至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所以在看病時,人們都往大醫院跑,農村人就往城市跑。最后的結果就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衛生部有關負責人透露,現在全國縣級以下公共衛生機構只有1/3能夠維持正常運轉,另外1/3正在瓦解的邊緣,還有1/3已經癱瘓了。另一方面是藥品濫用及藥品價格失控。目前中國的藥品銷售主要是通過醫生的處方,在醫院的藥房實現的。由于醫院普遍推行分配制度、技術承包責任制等改革措施,醫生個人的收入與醫療服務收入緊密掛鉤,形成醫生“開大處方、多做檢查”的激勵機制。最普遍的是“醫藥合謀”,靠向患者出售藥品特別是貴重藥品牟利。相對醫生來說,患者基本不具備選擇能力,常常不得不花冤枉錢。來自衛生部的數字顯示,近8年來,醫院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平均每年分別增長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長幅度。2003年與2000年相比,衛生部門管理的醫院院均診療人數下降4.7%,但醫院均收入卻增長了69.9%。2005年中國衛生界還創造了一項“中國之最”:一位老人在哈爾濱某醫院住院66天,住院費用139.7萬元。而病人家屬又在醫生建議下,自己花錢買了400多萬元的藥品作為搶救急用,合計耗資達550萬元,但這并沒能挽回老人的生命。 衛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約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去看,29.6%應住院不住院。據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農村37%應就診病人沒有就診,65%應住院病人沒有住院。據衛生部統計,2000年中國衛生費用中,農村衛生費用占22.5%,城鎮衛生費用占77.5%,這就是說,占全國人口三分之二的農村居民所花費的醫療費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而農村應住院而未住院者中,1993年有58.8%的人是出于經濟困難,1998年,這個比率增加到65.25%。1998年調查顯示,農村的因病致貧率達到21.61%,貧困地區甚至達到50%以上。據《成都晚報》報道,2005年4月19日晚,四川金堂縣農民付利松,因為得了絕癥無錢醫治,在家用炸藥將自己炸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這是很多沒有醫療保障的困難者的真實寫照。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4:34:05.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以市場換技術”的回頭路! 對“以市場換技術”有切膚之痛的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用一句“這種路子根本是自欺欺人”,揭示了我們相當多的官員在主流經濟學家的“忽悠”面前智商的低下。 據2005年11月27日《參考消息》引外電報道:劉燕華說“以為只要市場開放了,技術也就會隨之而來,通過招商引資來引進大批技術,但事實證明這種路子根本是自欺欺人。第一,市場是有限的,一旦讓出去了,奪回來十分艱辛;第二,讓了市場并不見得會得到技術;第三,讓了市場則廢掉了自己的技術;第四,讓了市場又缺乏核心技術,有可能發展成為依附型國家,最后受制于人。” 劉燕華還舉例指出,中國汽車目前表面上形成產銷兩旺的局面,但在表面上繁榮的背后,市場讓出去了,原有技術也丟了,新技術又不掌握,真正成了依附型汽車工業。中國的汽車生產技術和能力就是這樣被廢掉,直接導致了目前中國汽車市場90%被跨國公司占領的局面。 中國人要反對洋奴哲學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4:41:33.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讓“外資并購中國企業概”的回頭路! 發改委國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高梁于2007年6月整理了一份“外資并購中國企業概況”,長約六、七萬字,讀來太令國人心痛刀絞,高梁在文中寫道:“終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所有行業的主導企業,都將被外資控制,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已經沒有能力,對任何一個行業和市場擁有發言權。國家的經濟政策,將失去根基,包括反壟斷政策和價格調控,包括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鼓勵政策。這樣國家盡管可以拿到稅金,但宏觀調控權力,將被架空,甚至金融調控權,也被消融,大量利潤外流。總之,國家的經濟主權,將喪失殆盡”。 |
作者:穩定與和諧5 于 2009-02-18 15:01:50.0 發表 來自: | 發送短消息 |
決不能再走“賤賣銀行讓外資控股”的回頭路、禍國路! 對發展中國家頗具感情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茲先生提到美國迫使中國金融市場自由化的基本戰略:“美國要求中國實施金融市場自由化,不會促進全球經濟穩定。它只會促進美國金融利益集團的狹隘利益,美國財政部就是這個利益集團最堅定的代言人。華爾街金融巨頭們堅信:對他們從事的金融行業而言,中國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華爾街必須超越競爭對手、捷足先登、搶占制高點。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事情。” 斯蒂格利茲先生警告中國:“資本市場自由化,意味著旨在控制熱錢忽來忽去的一切措施都要被連根拔起。熱錢不過是賭匯率波動的短期借貸資金,這些投機資金決不會去建立工廠、創造就業。” 美國財長保爾森數2008年來訪,再次強烈敦促中國更多地開放金融領域,包括允許外資銀行和證券公司進一步介入中國的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但是,對中國金融機構在美國本土設立分支機構和收購金融機構股權的艱難處境則沒有作出承諾和解決的方案。 華爾街一位從事并購業務的美國律師坦言,中國企業取得美國銀行10%的股權是極其困難的,企圖取得20%以上的股權幾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取得實際控制權了。美國資本可以在中國控股深圳發展銀行,但中國企業在美國卻沒有相同的案例。中國迄今為止沒有出現哪個企業取得超過10%的美國銀行股權,哪怕是美國三流銀行10%的股權。 廣東發展銀行被美國花旗銀行以20億拿走不到一年,就以經營困難為由迫使廣東省政府注資購買其近600億壞賬,也就是讓廣東省政府代替償還銀行收不回來的600億欠款,如果廣東省政府拒絕償還,美國花旗銀行就會宣布廣發行破產,喪失存款的億萬百姓怎么辦呢?。這是廣東省無論如何不敢接受的可怕后果,只好乖乖得為廣發行的壞賬買單,由于廣東省政府財政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被迫只能賣掉手里國家電網的股份,用來填補廣發行的壞賬。 向外資賤賣銀行股份同樣沒有一個像樣的理由,中國銀監會和各大銀行都承認,銀行賤賣股份引進外資不是因為缺錢,把銀行交給外國人是為引進先進的管理技術,此說法還未等國人反駁,就被外國人狠煽了一個耳光。英國倫敦卡斯商學院搞了個世界最具才干的年輕CEO排行榜,來自中國公司的管理者占絕對優勢,不僅位列榜首的是中國人,前10名中的8席,前20名中的14席,前50名中23席都是中國人,并且多數(12名)年齡在40歲以下,最年輕的33歲。而日本CEO的平均年齡是62歲,美國是55歲。這個排行榜至少說明了中國不只是不缺錢,同樣不缺少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管理人才。 英國卡斯商學院全球少壯CEO排行榜 中國人占一半 某些人以“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幌子賤賣銀行,具有辛辣諷刺意味的是正在刮起的華爾街金融風暴將那些引進者的謊言徹底戳穿了,美國銀行勁吹倒閉風、將有更多美國銀行倒閉 將他們最后的遮羞布撕得粉碎,這些“戰略投資者”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還要求我們去救助呢,“戰略投資者”的“先進管理經驗”、 “風險控制系統”哪里去了?我不知道那些“引進者”何顏以對江東父老?他們還有什么可以用來狡辯、抵賴的?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