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溫總,咱們不缺體育設施
作者:我心悠悠
今天看了溫總與網友的交流,悠悠很感動,溫總心懷天下,大小事宜無所不包,連青少年體育鍛煉的事業也在關心,真讓那幫地方縣太爺們汗顏。
看看對話:
[網友“四季常青”]我們在新聞里看到總理會打棒球、打太極,打乒乓球,投籃的姿勢也挺像那么回事兒的,而且是用左手上籃,您有時間鍛煉嗎?最喜歡什么運動? [ 2009-02-28 16:09:29 ]
[溫家寶]其實我想回答的超出你問的范圍了,因為我在中學受到良好的教育。南開中學是一個非常重視體育的學校,在我上學的時候,我記得一下課,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著籃球占場地,以至后來我被選入學校少年代表隊參加全市的籃球聯賽獲得了第六名。一所中學的棒球隊竟然培養出6個國家級的運動員。 [ 2009-02-28 16:10:05 ]
[溫家寶]我倒不是關心我的鍛煉問題,我關心的是現在青少年學生們的鍛煉問題。我有時候看到我們許多城市的體育場越來越少,學校校園建得滿滿的,操場也越來越少,孩子們的課業負擔越來越重了。其實,身體是非常重要的,要強國需強志,要強志需強身。我們這個民族,我們的后代只有堅強的體魄,才能夠迎接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我想回答你的問題就是學校一定要注意孩子們的體育鍛煉。
悠悠去年還要求本地市政府多蓋公共體育場,讓孩子們有足夠多的地方運動,觀點和溫總一樣的,認為城市的體育場越來越少,學校校園建得滿滿的,操場也越來越少。但今年悠悠調研了一下,改變了主意。悠悠發現問題根本不在體育設施、運動場地的缺乏上。
悠悠的調研結果是:30年后,我們修建的體育設施,數量、質量、甚至人均比例都超過了30年前了,問題在于使用權的區別。
悠悠發現:
除了極少數季度擁擠的公共開放體育設施外,很多公共體育設施也是要錢的,公共體育設施收費不高,一般工薪階層除了公共開放體育設施外,偶爾花點小錢還是能去的,咬咬牙還是給孩子辦張卡。
每個部委辦局都有自己的健身房,官員們可以自由健身,還有老板贈送的健身卡,可以到私營的健身中心去。
老板們可以到高檔的私營的健身中心去,還有專制健身教練一對一的服務,一般他們也不屑于到公共體育設施去的。
大量的農民工和他們的孩子們,基本沒有體育設施,也沒有時間,體力、精力。但在這個城市,這些人口實際占到了總人口的一半。
簡單總結,不是體育設施不夠,而是根據權力、金錢,占有體育資源的比例不一樣。
悠悠說個故事給大家聽聽:悠悠有一張健身卡。悠悠帶兒子到健身中心的時候,小悠悠總有使不完的體力。那天悠悠到門口的時候,一個和小悠悠一樣大的小孩拼命想往里面沖,他那個衣衫普通的母親拉也拉不住。悠悠認識她,夫妻雙方都是工人,夫妻雙方收入大致是悠悠的五分之一,孩子經常吃泡面,這樣的地方來不起啊。悠悠說,我帶他進去玩一會,母親就同意了。沒想到狗日的門衛還阻攔,說不是你的孩子不能帶進來。悠悠大怒,但還是嬉皮笑臉的說,你就不怕扼殺一個未來的奧運冠軍,好說歹說才放進去。可把小孩子高興壞了,玩了半個小時。悠悠把他送出去的時候,孩子那戀戀不舍的目光差點讓悠悠流淚。
80年代,悠悠和小伙伴象一群小瘋狗一樣,找遍城市所有的體育設施,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基本沒有人攔著,足球、籃球、羽毛球,想玩什么都有,當然先進的訓練設備那是沒有的。打死悠悠也想不到,20年后,悠悠兒子一輩會分成三六九等。按社科院的說法叫階層,悠悠喜歡叫階級,悠悠很怕,以后孩子們會不會斗爭啊?
據說30年前是一個封閉、僵化的年代,還有一個“老獨裁者”在統治。不過悠悠老爸告訴悠悠,那時候體育設施的享有權是平等的,而且在悠悠小時候的80年代,也還是平等的。看了這一點,悠悠有點向往那種“獨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