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運十”是從1979年開始的
悟 宇
洋奴才說“運-10飛機是在“文化大革命”政治形勢下開始研制的,在運-10的研制不可避免的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所謂的“王洪文工程”便由此而來。當時的飛行試驗研究所的所長熊焰回憶錄寫到,“上海當時有些人對飛機的研制橫加干預,要求飛機不用做太多的試驗,只要能上天飛到北京向中央報喜就行。甚至嫌型架的進度太慢,要求手工打造一個外殼,裝上發動機先飛一飛。遭到飛機研制人員抵制后,竟然給研制人員扣上政治帽子,說他們‘懷疑中國工人的能力’”。運-10實際上是在文革結束后才走上正常發展軌道。造民航客機不能用“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指導思想去確定發展方向。運-10的研制過程中,一直是政出多門,領導多頭,決策多變。各部門之間互相扯皮,嚴重影響了工程的正常進行。研制運-10由上海主管、三機部歸口管理;國務院方面,負責主管運-10項目的先是國家計委、國防工辦,后來又改稱國家機械委,再后來又是國防工辦、國防科工委管,不斷出現間隙和無人負責的現象。
到1980年運-10首飛,但是還有大量的試驗工作沒有進行。機身結構尚存在問題,儀表系統可靠性方面也不完善。當時較早研制的運-7飛機首飛已經十年還沒有定型,運-7于1970年首飛,1982年才正式定型。而運-10顯然比運-7面臨更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同一時期渦扇-8發動機的研制進展也不順利,漏油問題嚴重。運-10數年甚至十年內無法投入運營,連專家們也不能描述出其景。當時作為飛機的用戶民航局曾明確表態:從可靠性方面要求,不需要運-10這種干線飛機。”
1986年12月4日,國務院第125次常務會議,審議了并原則同意這個匯報,指出從戰略上考慮,現在著手研制國內干線飛機很有必要,并指定由國家科委、航空工業部會同有關方面專家做進一步論證。到會的國務院領導同志作了重要發言:“這是大的戰略問題,如果21世紀還是買外國的汽車、飛機,后果不堪設想,不是只從買幾架飛機著想”、“我們是飛機需要的大國,也應是制造的大國”,“一是立足國內,二是走合作的道路”,“最重要的是人才,隊伍散了太可惜”“核心技術人家是不會給我們的,必須以我為主,關鍵是我們要有自己的設計制造能力,形成自己的系列,吸收國外的技術才能前進”,“同意多花一點錢,該花就花一些”等。會上還有人突然說:“運十”就是王洪文搞的那個玩藝吧!
1986年后的幾年內,干線飛機研制一直在徘徊之中,連干線飛機的機型方案也定不下來。據說,光是可行性報告的審批,就用了一年時間。
干線飛機方案之所以拖延,可能關鍵在于有關部門對于是應該上干線飛機還是上支線飛機,是自行研制為主還是通過國際合作獲得技術,在這些基本的大政方針上,思想沒有統一。根據業內人士介紹,航空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在不同場合表示“我們國家搞支線飛機比搞干線飛機更迫切,更需要”,“自主研制干線飛機可能是下個世紀的事情”。80-90年代,美歐在干線飛機制造方面技術日新月異,我們自行研制干線飛機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先上干線還是先上支線?對國務院的決定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討論,以便盡快形成共識,形成決策。久拖不決,就給人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感。官場游戲可以這樣一直做下去,但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耽誤了。
看看那些反對獨立自主發展創新國家科學技術的都是那些右派是為了政治否定而否定中國科學技術獨立自主發展。研究發展科技總是因為他們要搞政治否定而被否定。明明是他們右派為了搞政治否定扯皮拖垮了“運十”的研制發展。十年動亂時代可以決定研制發展大飛機,被他們的改革扯皮拖垮下馬了。他們反過來運十研制成功變成了他們改革的功勞,右派洋奴才真是豬臉皮。
洋奴才說:“運-10不是由航空部門研制,而承擔研制的工廠當時只是一個空軍飛機修理工廠,由于上海沒有研制的經驗和足夠的人員,所以當時從航空部門抽調了好多人員充實運-10的研制隊伍。貪大求洋,未能量力而行。”
中國的“運十”飛起來沒?到1985年,“運十”共飛了130個起落,170個小時,最遠航程3600公里,最大時速930公里,最高飛行升限11000米,最長空中飛行時間4小時49分。從性能上看,“運十”客艙按經濟艙178座,混合級124座布置,最大起飛重量110噸,已經達到了“大飛機”的標準。當時的航空航天工業部評價其為“填補了我國民航工業在這方面的空白”。這是貪大求洋,未能量力而行嗎?進口大量的外國飛機就不是貪大求洋?投資100多億與麥道合作就不是貪大求洋?
早在30多年前,在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大力支持下,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民用噴氣式客機“運十”。
“運十”項目于1970年8月啟動(又稱“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揮協調,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省市的262個單位參與研制,1978年完成飛機設計,1980年9月26日首飛上天。此后,又進行了各種科研試飛。曾先后轉場北京、合肥、哈爾濱、烏魯木齊、昆明、成都等地,并先后7次飛抵起降難度最大的西藏拉薩貢嘎機場,飛西藏時“一周飛行5次,連續出勤無事故”。
1981年2月原主管航空工業的三機部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上報《關于運10飛機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安排的請示》,提出替代運10的方案,引進美制DC9-80飛機。以后又由上海飛機廠從1985年開始執行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組裝25架麥道82飛機的項目。麥道82是中國第一個整機合作項目,截至1994年先后共交付35架給航空公司使用,其中5架返銷美國環球航空。鑒于麥道82合作只是一個單純組裝外國飛機的項目,原航空部于1986年底提出一個通過國際合作來“開發”干線飛機的計劃,分別向波音、麥道和空客三大公司發出項目建議書,最后中方決定與麥道合作,這就是1995-2000年合作生產麥道90的項目。麥道90項目被稱道的是其國產化率達70%,并獲得美國FAA生產合格證(PC)的延伸。但這種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實際上弱不禁風:1996年底波音兼并麥道公司后,于1997年在全公司范圍內關閉麥道90生產線,麥道90生產線只生產了2架就草草收場,麥道90項目血本無歸。而且項目尚未完結,波音就通知中方銷毀所有的技術資料與圖紙。麥道82項目盈虧持平,麥道90血本無歸。
1992年國家承諾撥款100億元后,航空工業部門提出100座的AE100項目,計劃通過謀求與國際知名商用飛機公司合作,通過獲得外國技術支持來開發中國的飛機平臺。但在中方采取甘當“小學生”的態度后,選定的合作對象空客公司卻要價越來越高,甚至在商務談判中每談一次都要收取“技術轉讓費”,最后久拖不決而不了了之,100億元的撥款在花掉一小部分后被國家收回。
麥道公司的總工程師副總裁張xx說:“中國一個代表團在1979年年初到美國訪問,希望能探討大飛機合作項目。1979年3月,中國的一個30多人的代表團到美國進行了訪問,當年5月我也帶領了代表團到上海進行了訪問,雙方還是進行合作,但后來因中國國民經濟調整,一度中斷,一直到1985年我代表美國麥道公司和上航工業公司,中國航空器材公司3方共同在北京正式簽訂了合作生產MD-82及其補償貿易協議。這個項目開始正式啟動。
1984年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特別引人注目,不光因為特殊的背影,而且還因為該機優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關系迎來了破天荒的蜜月時期,雙方在軍事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國政府不僅邀請了格魯門公司改進殲-8殲擊機,而且還開始了美制裝備的采購。1984年7月,中國政府與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簽訂購買24架S-70民用黑鷹直升機的合同,每架售價700萬美元(較新型的UH-60L目前報價為860萬美元,MH-60G則為1020萬美元),雖然對于剛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來說,相當于人民幣近5000萬一架的黑鷹。
當時的中國非常有錢啊!購買24架S-70民用黑鷹直升機用了12億人民幣。運十的研制費用僅花了5.37億人民幣。1983年10月,由于繼續研制所需要的3000多萬元資金無法落實,運10項目實際上下馬。
我們從時間上進行分析,中國一個代表團在1979年年初到美國訪問,希望能探討大飛機合作項目。1979年3月,中國的一個30多人的代表團到美國進行了訪問,當年5月我也帶領了代表團到上海進行了訪問,雙方還是進行合作。1981年2月原主管航空工業的三機部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上報《關于運10飛機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安排的請示》,提出替代運10的方案,引進美制DC9-80飛機。1983年10月,由于繼續研制所需要的3000多萬元資金無法落實,運10項目實際上下馬。1984年從美國進口的S-70黑鷹24架,花費12億人民幣。上海飛機廠從1985年開始執行與美國麥道公司合作組裝25架麥道82飛機的項目。花五、六億美元引進這條組裝生產線。是組裝生產線,沒有一點核心技術,就是廉價勞動力。看看洋奴才只用3000萬人民幣就把“運十”逼下馬了,而且是用陰謀詭計搞下馬的,沒有正式文件,沒有正式決定,就等于沒有人負責。他們明知道下馬“運十”是卑鄙的無恥的,所以用陰謀詭計搞毀了“運十”。我們從時間上分析,他們搞毀“運十”是有計劃的,這個計劃是右派走資派從1979年開始的。當然也有很多主張獨立自主研制"運十'的力量在對抗他們。運十的總設計師馬鳳山被他們壓制打擊氣死了,1990年4月24日,馬鳳山病逝于上海,享年61歲。
絕不是國內市場不需要,絕不是因為窮沒有錢投資研制。從80年代初起,我國民航事業迅速發展,1980-1985年民航航空運輸 總周轉量,每年增長242%。運力增長中,干線飛機占80%以上。自一九八零年起的十八年中,我國航空運輸周轉總量和旅客運輸量兩項指標的年均增長率分別 是20.2%和16.4%,已累計花了150多億美元,買了500架飛機。
因為“運十'是王洪文工程,是四人幫的成績,所以必須要下馬。走資派的改革就是為了政治否定而要毀滅毛澤東時代的一切成績,編造毛澤東時代的罪惡。
麥道公司的總工程師張xx說:1975年,因為我當時是麥道公司的總工程師,老扳就要我探討與中國的合作,并成立了中國問題研究小組。他們開始研究如何毀滅中國的“運十”。他在在西方《財富》雜志上吹噓自己是怎么做成10億美元的生意的,說“因為上海搞過運十,我們才與上海合作,如果不扳倒運十,美國飛機就不好打進中國”。是右派走資派洋奴才跟美國人狼狽為奸搞毀了中國獨自自主研制發展大飛機。受了麥道MD82項目的巨額回扣,力主運十下馬叛逃美國的民航總局局長沈圖1985 年被檢舉事發被捕,但因其他更高層領導插手,后來竟然又被釋放,然后叛逃國外。把一個沈圖放跑了就能把所有罪惡都讓沈圖一個人帶走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