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官員們裝天真,扮殫精竭慮、抓耳撓腮狀,可就是不提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財富分配的嚴重失衡
官員們擺出一副抓耳撓腮、心急火燎的姿態——為經濟憂心啊為民生發愁,一會是家電下鄉,一會又要加大政府投資修建鐵路公路,一會兒又要給企業松綁,一會兒是暫緩實施《勞動合同法》,各種方法各種手段齊頭并進,目的就是要活躍經濟。外貿沒有了指望,就巴望著提振內需,于是就有了“信心比黃金都還重要”的科學論斷。無奈的是,老百姓再有信心,可兜里沒有錢還是只能在市場外面干望,這市場仍然是活躍不起來,內需仍然不振。在官員們“勤政愛民”“殫精竭力”的舞臺上,主流學者們也在布景前面“伴舞”,他們“深度剖析”經濟危機的根源,高屋建瓴的指出解決危機的方向。
不過無論是官員或者學者,他們似乎都不約而同的在回避一個事實,那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社會財富在“以資為本”的分配原則下,嚴重失衡的財富分配體系必然導致兩極分化,而兩極分化必然導致市場需求乏力,市場需求不足必然導致相對過剩,于是經濟危機也就必然發生。這其實馬克思早已經揭開的“秘密”。任何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都應該知道的常識,但有些“馬克思主義者”恐怕寧愿相信《國富論》也不愿意接受這個常識。
經濟問題說復雜很復雜,以至于關于經濟學的書汗牛充棟;說簡單也很簡單,無非是生產與分配的協調問題。“生產”是指利用社會資源制造社會財富,而“分配”是指如何處理制造出來的社會財富。這兩個環節如果失衡,不能很好的配合,那么社會的經濟活動就必然會出問題。
市場經濟是由分配環節主導的經濟體系,在“以資為本”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社會財富按照資本大小進行比例分配,或者更通俗點說就是按照【股權】進行財富分配,這種分配模式必然導致財富的兩極分化,這無法避免(無法避免的原因可以參考概率統計原理),除非有一個定期的“清零”動作,否則這種經濟模式必然崩潰。其實經濟危機就是一次體系內自己產生的“清零”動作,所以說“經濟危機”其實是市場經濟的“復位鍵”,一旦不靈了就得自動復位,只是這種復位會讓整個社會承擔痛苦。當然,經濟危機并不能真正的重置社會財富的分布狀況,但可以適度的調節,大批資本家的破產,貨幣信用的破產,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創造新的起點。
我們的官員經濟學家們其實并不笨,他們竭力回避的東西,正是他們不想放棄的東西。既得利益集團是不可能放棄他們已經到手的東西的,所以他們避免碰觸經濟危機真正的根源——分配問題。因此他們繞來繞去,就是不說市場經濟“以資為本”的分配體系是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根根原因,而兩極分化是內需乏力的真正原因。所以他們采取各種手段刺激內需,但就是沒有效果,嘴巴上也喊要縮小兩極分化,可就是拿貧富差距繼續拉大沒轍。不動“以資為本”的市場經濟,是別想真正解決問題的。也許有些人并不想真正解決問題,只要做出一副真正解決問題的樣子就夠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