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不能買美國國債
朱大碌
在經濟學意義上,“國”與“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國”是貨幣發行者,是造錢的機器。
家庭、個人、企業等賺錢、存錢、保值升值的做法,對“國”來說毫無意義(再怎么增值也不如開動印鈔機來得快)。
“國”從來都“不差錢”(造錢機器能缺錢嗎),因此貨幣意義上的保值增值對國家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購買美國國債是出于保值增值的目的,所以購買美國國債沒有必要。
比如中國發行1.5萬億人民幣特別國債去購買美元、美國國債,假設10年能增值20%(實際上考慮到匯率、物價等損失,只會賠不會賺),也就是3000億人民幣,但開動印鈔機增加3000億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這10年間1.5萬億人民幣的美元國債為美國人創造了多少產值?沒有人給我們算,但根據經濟學的乘數效應,我們大致估算出至少可以翻一到兩番,也就是為美國人增加數萬億的財富和就業。
那么這筆資金對中國的貢獻是多少呢?等于零!
如果中國買美國國債100年,那么這筆資金對中國的貢獻就100年等于零!既沒有就業也不創造財富。
而對于美國人來說,只要中國一直買美國國債,就等于把錢無償送給美國人用(后債還前債,和老鼠會一樣)。這對于中國老百姓有點太不公平了吧?
老百姓都知道買國債是支援國家建設,買美國國債就是支援美國建設,難道中國自己已經不需要建設了?
中國建設、中國老百姓可是嚴重差錢,中國的錢為什么不給自己用,要去支援富裕的美國呢?荒自家地種人家田?
有官員說中國的外匯不買美國國債買什么呢,這個問題實在太弱智,現在明擺著就有價格大跌、中國又特別需要的石油、礦產資源、各種金屬、化工原料等可買。此時不買,更待何時?這不就是增值嗎?
不儲備外國白條,并不影響國家實力,這個世界仍然是物質為王。
我們不是看到俄羅斯一斷氣,整個歐洲都傻了眼。
最有錢的美國不是照樣焦頭爛額?
中國不買美國國債,會出現什么后果?
中國拋美國國債,自然有美國接著(沒有過不去的坎)。
美元、美國國債會貶值,但不會崩盤(崩盤是不能承受之痛,美國還是有能力控制的)。
中國只要抓緊把手頭的外匯換成實物,也不會受多大損失,操作得好還可以增值。
如果買資源實物一時來不及把手上的外匯儲備花完,那就回購外國在中國企業、銀行的股份,減少出口制造逆差,銀行停止敞開收購美元,直至把國家的外匯儲備降到最低水平(大約十分之一,1-2千億就夠了。企業、個人如果存一點外匯,十分正常,國家不必干預)。
即使有點損失,長痛不如短痛,長期背著損失更大。
減少出口節約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可以用于國內建設。
比如中國至少需要建20萬公里的電氣化鐵路,40萬公里的電氣化公路,5億千瓦風力發電,
5千萬套廉租房,遍及城鄉的沼氣、秸稈制氣廠,年產600萬輛以上電動車,十年制高中義務教育,全民醫保,全民社保,綠色農業,重整山河,等等。
這些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大量的勞動力,誰說不搞出口、不給外國打工,中國人就要失業?
中國外貿超過GDP的60%,外資占外貿的60%,中國生產,外國消費,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象。中國的生產力如果不是為中國人民消費,而是為外國消費服務,我們發展這種生產力有什么用?
對那些以賤賣中國資源為生的出口企業,不但不能救,而且要果斷出招,促使其安樂死。
把這些企業的人力、物力解放出來,投入為中國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中。
人民幣升值,取消出口退稅,取消外資優惠,大幅提高勞動工資,建立全民社保等,都是壓制賣國經濟、促進愛國經濟的好招。
至于象中投、中金這樣以投機保值增值為目的的國有公司,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所有國營企事業單位都不應以賺錢為目的。賺錢的事應該讓老百姓去做,讓民營企業去做。
國家是造錢機器,不需要賺錢,只需要花錢,要學會花錢(不能亂花,搞公款吃喝什么的)。
如果中國象日本、美國那樣制造幾十萬億、幾百萬億人民幣、國債,花在自己老百姓身上,讓每一位中國勞動者,都能從事有意義的勞動(不要象美國那樣搞泡沫),為中國老百姓打造一流的環境,打造綠色可持續的共同富裕生活,那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