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送溫暖"的世象

唐世明 · 2009-02-02 · 來源:烏有之鄉
災后重建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送溫暖"的世象

唐世明  

一  

    我有個堂弟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痹癥,一只腳不方便。后來,他進了城,做裁縫謀生。十多年前,有一天我在他店子不遠處吃米粉,想到他生意差,可能沒吃早飯,就叫老板娘多下一碗,準備給他送去。老板娘牛高馬大,嗓門很粗,問我送給誰。我怕他不認識堂弟,為了避免送錯人,就抓住堂弟的特征,小聲說:“送給那個跛子裁縫。”那時,我還有個三哥也在那條街開裁縫鋪,他是我干爹的兒子,因為騎車不小心摔壞了一只腳,無法治愈,也成了殘疾。那個老板娘以為是送給我的三哥的,就端著粉條走去,進門就大嚷道:“有個人叫我下碗粉送給跛子裁縫,你又是跛子,又是裁縫,那就是你了,快吃吧!”三哥聽了很氣憤,說聲不要,把老板娘趕了出來。老板娘端著碗,隔老遠就大聲質問,聲震屋瓦:“吃粉的,你叫我端給跛子裁縫,我端到跛子裁縫屋里了,跛子裁縫又不要,你要我端到哪里去?!”我聽得頭皮發麻,趕緊跑出來指著堂弟的店子說:“我是喊你端到那里去!”老板娘恍然大悟似的說:“啊!那里還有個跛子裁縫,沒想到,哪個曉得街上有這么多跛子裁縫啊!哈哈!……”老板娘放肆地笑著,大發感慨,聲如洪鐘;我的三哥在往這里怒目而視,義憤填膺;堂弟低頭吞吃米粉,眼淚是否掉在碗里,我不敢細看;街上許多路人、商販在掩嘴而笑;我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  

      我的一碗米粉,就像一把尖刀,在兩個兄弟的心里狠狠地劃了一條深深的傷口。堂弟吃我送的這碗米粉,恐怕比吞吃鋼絲還難受。  

二  

后來我發現,吃鋼絲米粉的人,遠遠不止堂弟一個。  

    每逢過年過節,電視、報紙上總少不了關于“送溫暖”的新聞報道,各級領導親自出馬,登門訪貧問苦,送來一個紅包,困難戶雙手接起來,連聲道謝,有的感動得聲淚俱下;有些學校每個學期都要舉行一次貧困生救助基金發放儀式,受助的貧困生在眾目睽睽之下站成一排,排隊領取救助金,然后照像,整個過程都有電視攝像,瘦弱蒼白的貧困生和大腹便便的發放人自然是每臺攝像機捕捉的主要對象。年年如此,各地如此,司空見慣了。  

    我家在湘西貧困山區,很窮,缺衣少食,少不得要接受政府的關心和救濟,有時得“統銷糧”,有時得舊衣服,有時得一截發臭發綠的豬肉,有時得到一床暖暖和和的棉被。讀書時大學同學給我這個違犯校紀被扣伙食費的人捐過飯菜票,還捐過一次現金。1990年工作以后,因為窮困潦倒無米下鍋,校團委大張旗鼓地發動全校學生團員給我這個孔乙己老師捐來了幾十塊錢,為我解除了無糧之急。因為是個老受捐人,所以有些經驗,也比較多心。我想,如果這些照片在報紙刊登以后,這些攝像在電視臺播出以后,這些貧困者看了以后,會不會產生愧不如人的情緒?他們的朋友、親戚、熟人、同學、同鄉看到以后,會不會因此對他們加以嘲笑和歧視呢?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得到了送來的溫暖,他們會不會從此暖了身而傷了心呢?他們雙手所捧的,是不是涂鴉居士送來的那碗米粉呢?  

    對 “送溫暖”活動進行宣傳報道,有可能幫忙,也有可能幫倒忙,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以前我們只看到物質的可貴,金錢的難得,忽視了精神的東西。報刊電視勸人募捐,如果總是強調貧困家庭的困難、遭遇天災人禍者的悲慘、學生求學的迫切可憐,這跟乞丐訴苦討飯有何區別!為了得到一點點資助,窮人就必須失去尊嚴、擺出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來感動人嗎?大眼睛蘇明娟成為希望工程的形象照,這可以說是一個不尊重受贈人的惡例。出名以后長期的辛酸苦澀,個中滋味只有蘇明娟本人知道。  

    洪戰輝領取第一次困難補助之后,就再也不去領了。他說,在名單上簽字時,他有一種屈辱的感覺。許多人感嘆人心不古,有些學生受人資助很多年,最后一去杳無音信,再也不聯系,連一聲感謝都不說。其實,在抱怨別人忘恩負義的同時,送溫暖者也要想想自己在資助他人的時候是否做得得體恰當,有沒有傷害受助人的自尊心。  

拿著跳蚤播種,自以為播種的是龍種,期望收獲龍種鳳凰。這是鏡頭下送溫暖者的共同心愿。。  

    三  

     扶危濟困,賑災救荒,是朝廷或者政府的天職,是仁人志士當仁不讓的職責,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歷代歷朝都建有大糧庫,就是為災年救荒用的。梁惠王對孟子說:“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之時,天天忙于扶貧濟困,吊死問喪。  

  杜甫有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老天下雨,不在乎是否有人看見,有人聽到,也不在乎是否有人感激。天地厚德載物,乃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榜樣。黨和政府扶貧濟困,是黨和政府的職責,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出發點是為了幫助老百姓度過災荒,戰勝困難,絕非為了得到一聲聲感謝,絕非為了得到什么愛民如子的虛名。  

        行善不為名,不圖利,不僅不為個人之名,也不應為政府集體之名;不為利,不僅不為個人之利,也不應為執政黨一黨私利。羊毛出在羊身上,社會福利保障機制健全起來,高收入者依法納稅,低收入者依法分享社會福利。送溫暖的錢是稅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某某領導某級政府的關心賞賜,也不是什么人親自送來的溫暖。這是制度健全帶來的幸福,是政治文明行政文明帶來的成果。僅此而已。政府無需感謝,百姓也不必感謝。  

梁朝昭明太子蕭綱每年準備數千套棉衣,在大雪天派人悄悄送給城里挨凍受餓的人,還不許透露是誰送的;清代有一個徽州姓吳的富翁,“每歲盡,夜懷金走里巷,見貧家,默置其戶中,不使知也。”  

    陳云等老革命生前多年多次匿名捐款,至死不讓受捐人知道捐贈者為何人。青島“微塵”多次捐款,不留姓名,如今“微塵”已經成為這個城市一個美麗的故事。只在奉獻,全無所求,這是他們高尚人格的體現。  

        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現場募捐,捐款人將手掌大小的支票擴印成整塊門板那么大的一張,上面一長串阿拉伯數字和捐款單位大名印得又大又清晰,捐款者不怕腰酸背痛手抽筋,只要鏡頭一掃到,大支票立即在攝像機前高高舉起,深恐全國觀眾對之視而不見,生怕災區百姓對他不感恩戴德,其狀真是可笑可憐至極。  

    可笑則已,為何還要可憐他?因為需要別人的感謝支撐著做好事的人,他是很可憐的,他的境界不是很高的。有一位佛教信徒用袋子裝了八百兩銀子送給唐朝高僧南泉禪師,禪師接受后什么也沒說,就走開了,信徒不滿地說:“師父,我捐的可是八百兩銀子,數目可不小啊,你怎么連個謝字都不說呢??”禪師說:“你怎么這么羅嗦呢?你捐錢給佛祖,建造法堂,是在給你自己積累功德,為什么要我對你說謝謝呢?如果你把這當作一種買賣,那我就替佛祖向你說聲謝謝好了。你把謝謝帶回家去吧,從此你與佛祖銀貨兩訖了!”  

    公務員和共產黨員,好比佛教信徒,人民群眾如大佛,信徒給大佛貢獻,是理所應當的,心甘情愿的,不求感謝的。如果群眾收到救濟錢糧之后,“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領導的關懷”之類的話都登報了,領導深入鄉下送溫暖的鏡頭也上了電視,“銀貨兩訖”了,“大佛”在背后就要冷笑了。  

    募捐也好,送溫暖也好,都是一次機會,一次讓人變得高尚的機會,一次讓政府在人民群眾中增加威信的機會,一次鞏固政權基礎的機會。對個人來說,這還是一次了解大眾的機會,跟人交流的機會,回報社會的機會,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機會,肯定自己是好人的機會。募捐之前,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良心,通過募捐送溫暖,我的行動證明我良心未泯,我敢捐努力那么多天的來之不易的錢給遭受困難的人,誰敢小看我,誰敢說我沒有良心?捐贈也好,送溫暖也好,都不是一方得益,受益的是雙方。一得經濟資助,一得精神愉快,精神升華,提高自己的自信,升華自己的人生境界。  

    那么,誰該感謝誰呢?捐出的和受益的,都得到了所需要的,都滿足了,誰都該感謝,誰都不必感謝。  

    四     

    憑心而論,拿了領導送來的“溫暖”,說幾句感謝的話,是應該的,也是發自內心的。上了電視,給黨和政府的工作做做廣告,也是應該的。有人擔心,扶貧濟困的義舉如果不上電視廣播,不上報紙宣傳,默默無聞,如繡衣夜行,何以見得黨和政府對群眾的關心,對窮苦人們的愛護?黨和政府的威信,怎么能樹立起來呢?  

         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春秋時的政治家曹劌在兩千多年前就把“送溫暖”活動對國家的作用講得很清楚。曹劌問魯莊公:“你憑啥跟敵人作戰?”莊公回答:“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我經常給窮人們送溫暖。”曹劌對此嗤之以鼻,他說:“小恩小慧,不可能讓所有的老百姓得到好處,受惠的總是你身邊的人,憑這一點,老百姓是不會在戰場上為你賣命的。”莊公最后說:“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真相,也一定要按照真實情況進行判案。”曹劌聽了才點頭,說:“你這是忠于你的職守,老百姓必定很敬佩你,尊重你,國家可以憑你這點忠于職守的資本跟強敵作戰,老百姓會聽你的指揮,死而無怨。” 由此可見,“送溫暖”范圍有限,其影響遠遠不如“忠于職守”。  

項羽富有仁慈之心和“婦人之仁”,給士卒送溫暖是他的一大特長。士卒有傷有病,他親自來床前喂飯喂藥,以至會到情不自禁在床前傷心哭泣的地步。《水滸傳》里的宋江以口袋里的幾十兩銀子為資本,到處施小恩小惠,在江湖好漢中贏得“及時雨”之名,居然被推舉為梁山泊眾豪杰的領袖。最后,因為不學無術,戰略失誤,他誤盡了弟兄的前程,把也自己葬送了。送溫暖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好運。  

    孔子說:“君子惠而不費。”政府和領導的任務是做好自己工作,創造好的環境,為天下老百姓發家致富提供各種硬件措施和軟件政策,實現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天下太平,鳳凰來翔,政府不施而施,人民不受而受,這才是最大的恩惠。政府其他部門的工作做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社會上困難戶少了,民政工作沒事做了,“溫暖”無處可送了,政府的威信自然就上去了。  

“無為而無不為”,不施而無不施,政府的偉大正確不在于時時給百姓“送溫暖”,而在治下的人民豐衣足食,無需“送溫暖”。  

對軍事家來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對政治家來說,治國三千六百策,“送溫暖”乃是下下策。  

    五  

    理想中的中國應該沒有貧富之分,只有先富和后富之分。后富人群的生存生活需要得到政府和先富起來的人們的關心照顧,未致富人的人格尊嚴也要得到細心的尊重和認真的保護。不能要他們付出人格尊嚴的代價,才能得到少許的資金或者物質的幫助。“送溫暖”不僅要暖身,而且要暖心。暖不了心的溫暖,也是暖不了身的。溫暖得到了,面子丟盡了,使得匯來之錢,車來之食,都成了嗟來之食,那是很可怕的。  

     我有個夢想:隨著國家的日益富強,社會的文明進步,政治文明的發展,電視里送溫暖的鏡頭將會越來越少,報紙上接受錢物的照片也會越來越少,將來如果有必要播出或者刊登,編輯會對受助人面部進行技術處理,讓人認不出來。大家就像保護未成年人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未致富人。這樣,老百姓在接受黨和政府的溫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不幸者在握住幸運者伸出的援助之手的時候,不必彎腰屈膝。以溫和的態度以溫柔的方式送來的溫暖,才能讓人真真切切的感到了身心溫暖。  

2007、5、29初稿,2009、2、1改  

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ngshiming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再說掩耳盜鈴
  2. 湖北石鋒|讓“個人崇拜"論見鬼去吧!
  3. 評上海富二代用豪車揚我國威:豪車統治著富人和窮人
  4. 彭勝玉:公安部定性電詐存在嚴重問題,本質是恐怖組織有組織綁架販賣囚禁中國人口,強烈建議移交中國軍方解決
  5. 簡評蘇俄知識分子的厄運
  6. 東南亞的宿命
  7. “鮮衣怒馬少年郎,誰人不識理塘王”
  8. 人民公社的廢除和農村生育率下降
  9. 焦慮富人走了沒有必要,走了天也塌不下來
  10. 把統一和特朗普吞并野心并列,是蠢還是壞?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7. 到底誰“封建”?
  8.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9.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10.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2.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3.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4.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5.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我們還等什么?
  9.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福利色佬网站 | 欧美日韩中文精品在线 | 中国少妇性爱视频免费的 |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