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經濟不是短缺經濟,市場經濟更不是過剩經濟
在主流經濟學精英們的大力鼓噪下,謊言似乎也能變成真理。
關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大謊言是:計劃經濟是短缺經濟,市場經濟是過剩經濟。
為什么說這是一個謊言呢?
從表面看,市場經濟往往商品極大豐富,發生經濟危機時,什么都賣不出去,東西多得不得了。而計劃經濟呢,不論什么時候東西都供不應求,總是短缺。
基于這些表面現象,主流經濟學精英們就得出一個片面的、形而上學的、沒腦子的結論:計劃經濟是短缺經濟,市場經濟是過剩經濟。
哈哈哈
真不知主流經濟學們是不是聽過這樣一句說:透過現象看本質。
為什么市場經濟下東西過剩呢?
真得過剩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
大屏幕彩電這種東西,據說很貴,100寸的據說要幾十萬。但如果你想買的話,只要你有錢,這東西就有。看起來這東西過剩,最起碼這東西不短缺。
可是你如果將這種東西變成普通人民大眾可以買得起的東西,如發個電視票,每個只賣100元錢,你看一下這個東西是過剩還是短缺!
為什么計劃經濟顯得短缺,為什么市場經濟顯得過剩?
是因為在計劃經濟下的生產是為了人民大眾的生產,廣大人民都具有消費能力,在生產能力達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以前,必然要顯得短缺。
而在市場經濟下的生產是為了有錢人的生產,在市場經濟造成的兩極分化下,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能力被嚴重地抑制住了,生產能力越差,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被抑制的越厲害。
在市場經濟下,不是供應過剩,而是人民的需求相對不足。
不論在多么落后的市場經濟國家,對有錢人來講東西都不缺。
這并不是人民的生活有多么好、多么幸福,而是人民的需求被抑制住了。
計劃經濟下的短缺,正說明人民的需求被激發出來,人民的需求越強烈,短缺就越厲害。
短缺越厲害,說明人民的利益被考慮的越多。
市場經濟下的過剩,正說明人民的需求被抑制住了,東西越過剩,說明兩極分化越厲害,人民的利益被考慮的越少!
當過剩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
這說明社會的兩極分化已十分嚴重了!
有時候,真替主流經濟學們不堪!
白的描成黑的,美得說成丑的。
真無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