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軾先生正在制造一個“奇觀”
作者:許遠國
茅于軾先生快八十大壽了,這個時候,有不少人為他獻禮。比如,某知名博客,就發布了這個消息,并且在博客首頁給了宣傳,但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關注,倒是有門戶網站,在大肆宣揚茅于軾先生,他們開了個《今日話題》專門為茅于軾開辟了一個專欄,整整一個網站專欄,都在連篇累牘的歌頌中國當代最可愛的人:國有一老---茅于軾。打開網站,映入眼簾的是四個大幅的通覽公告:1、“國有一老----茅于軾”。2、“一個真正心系國家前途人民幸福的人”。3、“一個為窮人辦事的實踐者”。4、“在變動的社會里,不變是老人堅持的道德”。
但是,我覺得茅于軾的心中,至少有許多不安,不安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茅于軾文章《中國建設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是什么?》節選:“改革后的近三十年,中國已經有了幾千萬個有錢人,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稱為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總人數不算少,但是在十三億人口中大約只占5%。他們生活寬裕,意識形態接近西方,比較有獨立的想法,希望社會安定平穩,個人能夠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實行代議制政治,他們是形成主流思潮的中堅力量。但是在今天的政治中,他們的聲音還很難成為主流。如果拿人數來講,恐怕懷念毛澤東是當前的主流。那是一個非常有破壞力的思想,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對立面。” 他還說,“改革在中國造就了約占總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們是中國的中堅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所以,從這些話里可以看出,茅于軾先生雖然毫不掩飾地說,“我是(在1957年)準確地被打成了右派,一點也不冤枉。”“我也不認為我需要平反。”“因為我確實想走資本主義道路,也可以說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路”。但是,他面對著這95%的人的一個可怕的力量,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自我壯膽而已。因為他深知,“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則因為信仰毛澤東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壞性”。這是他心驚膽戰,惶恐不安的地方。因為在中國,還沒有發現有多少人對這個出現了95%的破壞性力量,這么的表示出一種不屑的人,卻看得一位八十歲的人,說出這番話,顯得很是力不從心的。如果細看一下,倒是有時候有些人,很隱蔽的,做出一副很可愛的樣子,總是以他多么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表演出多少秀來,不想讓人們判斷他比茅于軾還壞,這些人的膽氣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而茅于軾先生卻能夠如此的膽略,說出這番話,不知道是誰可笑還是要悲天憐人一下的。
一個敢把自己放到95%的對立面的人,有如此大的勇氣,本網民堅決地認為,這并不是茅于軾有多大的膽氣,而是背后有人為他壯這個膽。然而,我們發現,茅于軾沒有誰是他的得意門生,沒有以前很狂,現在卻默不作聲的的那樣的人說過,我的學生遍布全國,在各部門都有我的學生,像這樣的人,才是最奸詐的,才是覺得他最有底氣的。如果不知道這一點,這95%的人都是傻瓜,但我相信95%的人有的是聰明人的,因為聰明人在群眾里頭,茅于軾深知,“那些名正言順地稱為中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但是在十三億人口中大約只占5%。”要的是“如果實行代議制政治,他們是形成主流思潮的中堅力量”。很可惜“在今天的政治中,他們的聲音還很難成為主流”。而從歷史上看來,這百分之五的人,什么時候有過作為呢?這就暴露出了他們軟弱的一面,因為這個在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里頭,從來都是5%,不過行尸走肉,酒囊飯袋,他們沒有任何力量與勇氣來面對這95%的,在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最先滅亡的是這個5%,所以,他還是不經意地說出了他的擔心:即“擔心具有毛澤東的具有很大的“破壞性”的人”。
現在,茅于軾先生不顧廉頗老矣,在垂垂暮年,披著蒼涼的老發,做王郎的派頭,就使人很不明白,這里頭是不是茅于軾先生還沒有告訴人們的話?也就是說,在共產黨里頭,還有披著外衣的人,說著漂亮話的人,就是古人說的大奸似忠的人,正在幕后使著眼色,讓他說什么呢?這只是一個猜測,人們相信,他說什么話,盡管露骨的很,他不過是一個馬前卒,一個打手,一個傀儡,也說不定的,但說到底,他那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也就是他所說的現在的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路的那個5%,到底對這個95%有多少影響力?到底這個5%中,是那些人來著?總之,日子在一天天的過,有的是時間觀察識別。
茅于軾先生八十歲的時候,有人為他祝壽,一時間,估計熱鬧非凡,特別有那個5%的人為他造勢,估計聲勢不會很大,因為畢竟是5%,這個時候,是有人為他獻一份厚禮,就是把他吹成“國有一老----茅于軾”。“一個真正心系國家前途人民幸福的人”。“一個為窮人辦事的實踐者”。“在變動的社會里,不變是老人堅持的道德”。那畢竟是少數人,只占5%啊!那么,估計這95%的人,將會在這一年里頭,對他的討伐是少不了的,唾沫不會少,對他的寡廉鮮恥,會做出無情的揭露,這將會是一個景觀,而且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景觀,給他的人生出現刺眼的光照,一個人在活到這么大的歲數的時候,有如此的禮物來對待他,這真是當代文明中的一個奇觀。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