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學者”居心何在?——評陳志武的幾個“學術”觀點
冀滄海
“耶魯學者”這個稱謂相當耀眼,近年來經常閃現在我國大部分媒體上。原來這個稱謂是特指美籍華人、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志武先生的。2008年以來,顯赫一時的新自由主義在這次金融海嘯中正被全世界拋棄,對比之下,一個小小門徒陳志武先生也決不能憑借耶魯的牌子就可以在中國炒熱新自由主義。陳先生認為,中國擺脫金融海嘯的影響,擴大內需的唯一出路是國有企業和農村土地完全實現私有化。本文正是根據他的這一主張向陳先生發問:這位“耶魯學者”居心何在?
陳先生造謠說,政府擁有中國70%—75%的生產性資產。他說:“當1978年開始改革時,中國幾乎所有的生產性資產都為國有。但自那時起,改革就一直未包括私有化。目前,政府擁有中國70%以上的生產性資產。” (陳志武:《中國富強呼喚私有化》價值中國網,來源英國《金融時報》2008-08-13)又說:“通過國有土地、國有資源、國有企業等,政府擁有的資產性財富相當于社會總財富的近四分之三。”(陳志武:《國富民窮,怎能轉型經濟?》《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政華 2008年11月19日)
陳先生胡說中國民間消費太少的根本原因是國有資產的壓制。他說:“資產國有從根本上抑制民間的消費增長。沒有消費需求,第三產業當然難以發展。”(陳志武:《 以私有化推動經濟轉型》《財經》雜志 總第215期 2008-07-08)他又說:“中國老百姓不是不想增加消費,而是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中國的財產性收入主要流入國家手中,而老百姓的收入來源完全以工資為主,沒有什么資產性收入,于是民間消費難以增長”。( 陳志武:《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網,2008年10月01日 07:34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楊正蓮專訪陳志武)他胡說:“政府在中國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不斷上升,而這是以犧牲公民個人利益為代價的。”(,和訊網,2008年08月28日,來源:FT中文網, 陳志武:《加速私有化 百姓的收入才會更多》)他又說:“中國民間消費太少,原因主要在兩方面,第一是老百姓錢太少,政府錢太多,國富民窮;第二,政府開支不受到老百姓的監督和制約。”(陳志武:《國富民窮,怎能轉型經濟?》,《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政華 2008年11月19日)
陳先生別有用心地指點出路,斷言完全民有化是經濟轉型,增加消費,應對金融危機的根本性出路。他說:“次貸危機的深化恰恰發生在中國過去30年的經濟增長模式走到盡頭的時候。亦即,中國過去那種靠投資拉動增長、靠出口為快速增長的工業產能提供出路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將剩下的國有資產進行民有化改革,讓‘全民所有制’下的所有者具體落實到老百姓個人,這樣,讓老百姓以顯性所有者身份直接分享國有企業的利潤,直接享受到國有資產升值的好處。 換言之,通過將國有資產的民有化改革,老百姓才有增加‘財產性收入’的產權基礎。一旦老百姓也有了通過‘財產性收入’分享經濟增長好處的這條渠道,民間消費增長就有了更強的基礎,中國經濟靠內需推動增長才有可能。……在眼前的經濟轉型壓力下,民有化是一條根本性出路。”(同前文,《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金融危機?》)他又說:“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做三件結構性改革,一是民主憲政制度改革,二是減稅、退稅,三是將剩下的國有資產做民有化改革。”。(來源同上文,陳志武:《國富民窮,怎能轉型經濟?》)這里要特別注意,陳志武先生明確提出,要搞“民主憲政制度改革”。
陳先生提出徹底實現私有化的具體途徑是“股改國資委,平分老百姓”。他說:“國資委轉變成國民權益基金會,將國資委掌握的國有企業和地方企業都轉化成國民權益基金會的股份,再將這些股份平攤到13億百姓的頭上,這樣就可以大大增加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刺激中國內需的增長。”(陳志武:《股改國資委 平分老百姓》,和訊網新聞頻道,2008年08月24日,來源:東方早報)當然,平分以后陳先生進一步主張“允許他們自由交易這些‘國民權益基金’股份。”(陳志武:《 如何從國有到民有?》(4),價值中國網 , 2008-09-22 )
對于“耶魯學者” 陳志武以上的論點和論據,筆者只能以卑劣、荒謬、居心叵測來概括。下文將對這一判斷作一簡要分析。
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里,國家受全民委托,代理全社會大部分生產資料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在陳先生看來,這就是“國富民窮”,只有資產階級掌握了大部分生產資料時,“民”才可以富起來,盡管這個“民”不包括無產階級和其它勞動大眾。他持有這種觀點并不使人意外,然而他卻故意發昏,竟然說:“改革就一直未包括私有化”,好像不知道中國的私有制經濟早已經占了2/3以上的事實,卻編造出“政府擁有中國70%以上的生產性資產”的謊言。他說“到2006年年底,國有土地的總價值差不多是50萬億元人民幣,11.9萬家國有企業資產總計約29萬億元人民幣,兩部分財富加起來,國有資產的價值約79萬億。再來看民間,到2005年年底,全國城鎮居民的總資產價值21萬億左右”。根據這些數據,他就說:“ 差不多有76%的資產性財富掌握在國家的手里”。( 陳志武:《百姓收入為何趕不上GDP增長》,中國經濟網,2008年08月13日 來源:《青年參考 》)其實,國有土地并非全是產生現金流和利潤的經營性資產,甚至不是商品(也無市場價格);此外,“國有企業資產總計約29萬億元人民幣”絕對不是凈資產,包括了負債經營形成的資產,所以“國有資產的價值約79萬億”的結論根本不科學。更甚者,陳先生在以上數字中完全沒有計算占最大比重的農村集體土地的所謂價值,只提到城市居民總資產,于是他馬上就編造出“76%的資產性財富掌握在國家的手里”的奇跡!可是奇跡并不止于此!他還算了一筆大賬,說:“假如國有土地和國有資產,每年按照和GDP一樣的速度升值,去年GDP的增長速度是11.4%,2006年年底價值為79萬億元人民幣的國有資產增值約9萬億元人民幣。去年國有企業的總利潤是1.6萬億元人民幣,國家收入總計約是10.6萬億,……而資產性收入加上財政稅收(5.1萬億元),大概是15.7萬億元人民幣”。(來源同上)“耶魯學者”陳志武憑空說中國政府的年收入高達15.7萬億元人民幣的目的是為了張揚他那“國富民窮”的謬論,激發人民大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
眾所周知,大規模私有化所造成的分配不公和兩極分化是我國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而陳先生在論及我國內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時絕口不談新生資產階級和外國資本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卻要在國有經濟中找根源。他說:“資產國有從根本上抑制民間的消費增長”, “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中國的財產性收入主要流入國家手中,……于是民間消費難以增長”。所以,國富是民窮的根本原因,據他說,國富“是以犧牲公民個人利益為代價的”。對于這個論據,陳先生并未做任何解答,人們有理由追問陳先生兩個問題:其一,私有制經濟在我國已占主體地位,中外資本家們對工人進行殘酷剝削,只支付極低的血汗工資,從而引起幾億人的消費不足。請問陳先生,這一結局是由國富引起的?其二,國富就是政府擁有相當龐大的收入,按照陳先生的邏輯,這個收入沒有直接或間接用于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所以才會有“國富民窮”的結局。請問陳先生,這個收入流向何方?莫非全部或大部分收入流入特殊利益集團的腰包?請出示證明。筆者認為只有社會主義經濟才能消滅剝削,提高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而那些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官僚買辦分子,貪污腐敗分子決非社會主義經濟本身或其中的一部分。他們是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的群體,是陳先生避而不談的新生資產階級的一部分。
究竟什么動因驅使陳先生鼓吹13億人去“股改國資委,平分老百姓”呢?請看以下一段對話:《南風窗》記者問:“目前中國如果進行大規模的民有化,其中的腐敗和權錢交易問題怎么解決?政治改革和私有化是否存在先后的問題“?陳志武答:“在一個缺乏對權力進行民主監督的社會里,才更需要民有化,讓缺乏制約的權力沒有腐敗的資產基礎。因為民有化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也可以在政治上起到制約權力的效果。國有制讓人民從屬于權力,這一點在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波普的《開發社會及其敵人》等書中均有詳盡論述。而民有制則有利于權力制約體系的建立,因為大部分人有了財產特別是資產性財富后,會增加中產階級的規模,人們實現自己財產價值的愿望會更強烈,權利意識會增強,會更理直氣壯地對權力進行監督和質疑。因此,在目前政治體制改革難有根本突破的前提下,進行民有化改革或許能從另一個角度提升中國的民主。”(陳志武:《 如何從國有到民有?》(4)轉引自價值中國網 財經 2008-09-22,另見其它著名網站,人民網2008-09-25,“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人民網大型專題報道”欄竟然也登載了這篇訪談文章,但刪掉了哈耶克,波普和他們的書名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陳志武利用新自由主義頭子哈耶克的觀點詆毀全民所有制經濟。哈耶克認為,全民所有制經濟是獨裁和奴役的物質基礎,而陳先生在這里說,國有制是“腐敗的資產基礎”,“ 國有制讓人民從屬于權力。”所以,他鼓吹把現有的全民所有制經濟完全“民有化”就是要摧毀現有的“權力”的基礎,使有“資產性財富”的人“理直氣壯地對權力進行監督和質疑”,從另一條途徑上實現政治體制改革的“根本突破”!簡單說,變天應當是陳先生鼓吹“股改國資委,平分老百姓”的根本動因。
陳志武歷來鼓吹土地私有化,其主要著眼點是“削弱官權”。他說:“阻礙農民致富、阻礙農民享受公民待遇的障礙之一是現存的權力結構,而土地公有不僅沒削弱官權,反而加強了,使官權掌握了更多的物質基礎。如果是這樣,減弱官權的答案之一,不就是把土地權還給農民自己嗎?”(陳志武:《農村土地私有化后結果不會比現在糟》, 鳳凰博報發表于 2008-07-06 )又說:“上面講的第一塊資源——公有土地——如果能通過土地私有,那么那些官權就少了牽著農民鼻子走的最重要物質基礎了。而土地又是農民的命根子,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就只能求著官權,就不會有‘還權于民’。有了‘還產于民’才會有‘還權于民’。”
(來源同上)陳先生這段話的意思是,土地私有化使政府當局在農村的“官權”失掉了“最重要物質基礎,”而土地私有化以后,土地必然向農業資本家和新地主集中,農村必然產生大量新雇農和新貧農。陳先生認為這個“結果不會比現在糟”!
從陳先生鼓吹的以上謬論來看,他的意圖是,中國現在的制度結構要進一步退回到解放前,以便毀掉我國政權的經濟基礎,與此同時,在完全私有制的基礎上,實行他們的“憲政民主”。這個意圖當然也是美帝國的意圖。陳先生以上觀點很難說是學術觀點,而是低劣的赤裸裸的政治觀點。其矛頭主要對準我國的政治制度和尚存的公有制經濟制度。陳志武先生已經入籍美國,腦子里灌滿了哈耶克之流的新自由主義思想。問題是他憑什么可以在中國自由兜售這些反社會主義的貨色?而我國不少重要媒體為什么還為他大開綠燈幫助他推銷?
(《環球視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