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與“龐氏騙局”
屈原問天
一直以來,與許多有識別之士一樣,本人擔心著中國經濟被誤導走向新殖民地經濟路線,最終會使中國落入美國經濟的嚴重“龐氏騙局”。
本人此前曾有多篇文章指出:美國這些年不斷用發行債劵,增加財政赤字的方法來支撐經濟。然后用對其他國家發行債劵得到的錢,來進口產品提供給國民消費,從而實現只向世界各國出口債務,世界人民卻向美國不停地供應著自己的產品,給其使用的奇怪現象。特別是這些年來的中國人民,省吃儉用,拿最低工資,過艱苦的生活,損害自己的資源,污染自己的環境,生產出最好質量的產品,拿去換回在國內沒用的美元。然后國家為保值,又用這些美元買了不斷被美國新發債務所稀釋的債劵,你要賣出則更貶值,因之永不能贖回。現在中國經過辛苦積累起來,號稱的1.9 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的大多數份額,實際都已在由西方各種基金培養出來的國內主流經濟學家的慫恿之下,在一些貪瀆與昏庸的官員主持下,變成了這種被套牢了的美元債務。現在,美國全民平均欠中國人的錢,已經達到每人6000 美元,即約4萬人民幣。但我們國內的中小企業、貧困人群,需要資金卻仍然求貸無門。
也許你看了我的這些說法,你會吃驚,你會將信將疑,或者完全不信!
但是,我今日讀了《參考消息》轉載的美國彭博新聞社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國冒著受到美財政部“麥道夫式”騙局的風險》,不但覺得進一步證明了筆者此前的憂慮,并且拿出這篇文章來,還能使一切對此情況有所懷疑的人,看得更為清楚一些!筆者看此文中,針對中國已陷入美國“龐氏騙局”債務危機的評論,最震撼人的一句話是:“當然,既然已經陷入這樣的安排,中國就難以脫身”!還有一句:“對于中國來說,最好的結局是美國消費者恢復購買中國的產品。不采取任何會使美國經濟形勢復雜化的行動,這符合中國的既得利益。拋售國庫券會引發美元擠兌,損害美國的經濟增長。”這表明,經過這些年來,中國的新殖民地經濟已被牢牢地綁定在美國的戰車上,處于兩難境地,不能夠脫身了。你不拋售美國債劵要受損,你拋售美國債劵也要受損!
在轉載這篇文章之前,讓我來介紹一點讀此文必須的背景小知識:
發表這篇文章的彭博新聞社,是一家集新聞、數據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全球性多媒體集團,在美國很有權威性。它是依托號稱全球目前最大的彭博財經資訊公司發展起來的,其22年的金融數據市場的銷售收入,就超越了具有150年歷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公司——路透集團。說這些,是想告訴大家,他們自己人說的,不會無端地去誣賴自己人。
關于“龐氏騙局”。這是一種最古老和最常見的投資詐騙,是金字塔騙局的變體,源自于一個名叫查爾斯·龐齊的意大利人。他是生活在19、20世紀的意大利裔投機商,1903年移民到美國,1919年他開始策劃出了一個巨大的金融詐騙陰謀:他利用一戰結束后國際經濟體系和貨幣金融體系的混亂,公開宣稱,購買歐洲的某種郵政票據,再轉手賣給美國,便可以獲取暴利。欺騙人們向一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許諾投資者將在三個月內得到40%的利潤回報。然后,狡猾的龐齊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由于前期投資的人回報豐厚,龐齊成功地在七個月內欺騙了4萬名波士頓市民。龐齊一時間成為風云人物,甚至被一些愚昧的美國人稱為與哥倫布、馬爾孔尼(無線電發明者)齊名的最偉大的三個意大利人之一。
這場陰謀持續了一年之久,才讓被利益沖昏頭腦的人們清醒過來,后人稱之為“龐氏騙局”。
龐齊本人于1949年在巴西窮困潦倒而死,但以其命名的“龐氏騙局”卻在國際金融界長盛不衰。
無獨有偶,在2008 年 12月11日 的美國,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被指控在30年中精心設計騙局,欺騙使投資者的損失達到了約500億美元,再次爆發了有史以來一宗最大的“龐氏騙局”金融案件。從中可以反襯出,前些年我們國內那些鼓吹美國的經濟法制是多么完善、多么公正的官學商主流精英,精神上是多么幼稚,嘴臉上是多么鸚鵡,面目上是多么可憎可笑!
現年70歲的麥道夫,浸淫資本管理多年。他1960年成立伯納德·L·麥道夫投資證券公司。他非常善于為自己營造神秘的氛圍,多年來,麥氏通過公司下屬的秘密資本管理分支機構,利用廣泛人脈,騙取投資。
在眾人眼中,麥道夫高尚、敬業,個人信譽一直很好,但他卻在30 年前就悉心設計了一個驚人的騙局。想成為麥道夫的客戶,有點類似于加入一個門檻很高的俱樂部,光有錢沒人介紹是不能進的,在很多人看來,把錢投給麥道夫已經成為一種身份的象征。就算加入后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投資策略到底是什么,麥道夫從不解釋,而如果你問得太多,他會把你踢出局。麥道夫的客戶包括富豪、對沖基金、大型機構投資者甚至歐洲的一些銀行。在很多投資老手們看來,向麥道夫的公司投資,他們擔心的不是損失金錢,而是損失賺錢的機會。
12月10日 之前,受金融危機影響,有歐洲的銀行客戶要求贖回70億美元現金,終于使麥道夫維持了30年的巨大騙局不能支撐,出現破局。 12月10日 70歲的麥道夫,不知出于何種考慮,向自己的兩個兒子坦白說:公司的投資業務是金字塔式騙局。麥道夫的兩個兒子,通過律師向聯邦當局做了報告。當調查人員11日抵達麥道夫寓所時,麥道夫已知來意,承認“以不存在的錢支付給投資者”,指自己已破產,已有坐牢準備。
一直以來,投資者都將麥道夫視為傳奇,甚至開玩笑地說,如果麥道夫是騙子,他將把全世界一半人拖下水。不幸的是,這一玩笑竟然成真!
現在,美國國家經濟也是一貫地、類似信譽很好,但現在也在巨大的金融危機中,信譽面臨破局。其財政部長保爾森,被彭博新聞社無奈拿來與“麥道夫”式人物相持并論,非常諷刺。我們的官學商主流精英們,會否感到吃驚,并不再為自己過去的厚顏無恥做辯護?還不得而知!至于,他們是否實際上明白就里,只是由于自己有某種需要,不得不如此去做,也未可知!
事情如此離奇有趣。是否“食肉者鄙”?我不知道。但我們一般小人物,還是好奇地想知道自己是否在繼續被騙。所以,將彭博新聞社的文章在這里再次轉載,讓大家思考。如下:
[彭博新聞社網站 1月9日 文章]題:中國冒著受到美財政部“麥道夫式”騙局的風險(作者彭博新聞專欄作家威廉•佩塞克)
在文學作品中,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傳說中一個與魔鬼做交易的術士。在美國再次擴大財政赤字時,作為美國債務最大的持有國,中國的處境正是如此。
亨利•保爾森不是魔鬼,但是在他任財政部長期間,美國已經變成了巨大的債務發行機器。國會預算局說,美國今年的赤字將增加一倍多,至少達到1.18萬億美元,是二戰以來的最高點。
這一數字不包括當選總統經濟刺激一攬子計劃的費用,該計劃至少會使今后兩年的預算總額增加7500億美元。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中國的錢。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之一的比爾•格羅斯認為,所有這些借款可能使市場具有“泡沫特點”。這些并沒有逃過中國官員的注意。
中國擁有美國國庫券6530億美元,有跡象表明,它正在失去對美國債劵的興趣。估計這個亞洲第二大經濟體會減少美元在其1.9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也許幅度還很大。
畢竟,美國的做法損害了它最佳顧客的利益。就像股東憎恨上市公司發行新股、稀釋他們的股票一樣。美國財政部的計劃不可能讓中國的債劵經理滿意。
人們還想知道,中國會否遭遇麥道夫式的交易?
美國5.3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劵看上去更象“龐式騙局”而不是市場。
信用評級機構沒有威脅降低美國的信用等級,原因在于信任。他們深信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和沒有外匯債務的國家總會償還債務的。總會有新錢流入,來挽救已在其中的投資者——這就是傳銷的動力。國庫券的持有者不會象麥道夫那樣失去一切。但是,如果外國人拋售國庫券,中國就會遭受損失。
問題在于中國將如何積極地保護自己,避免看似越來越愚蠢的賭博。例如,德意志銀行的經濟學家估計,今年中國將把美元的份額從2003年的70% 多減少到約45%.
當然,既然已經陷入這樣的安排,中國就難以脫身。其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向外國出售制成品。
康涅狄格州外匯分析公司的合伙人戴維•吉爾摩說:“世界陷入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因此,現在是中國拋棄現有的經濟模式、建立新模式的時候。”
依靠國內需求是一個長遠目標,需要巧妙的決策和對中短期問題的高度容忍。2009年是不是發生轉變的一年,現在還不清楚。
對于中國來說,最好的結局是美國消費者恢復購買中國的產品。不采取任何會使美國經濟形勢復雜化的行動,這符合中國的既得利益。拋售國庫券會引發美元擠兌,損害美國的經濟增長。
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想在最后的陣痛中把更多的錢投入“龐式騙局”。這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實例比比皆是。在本國經濟搖搖欲墜時,13億人肯定會在國內使用部分現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