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概念是盆糨糊
總量代表人均,但都與“以人為本”沒關系
汪洋書記參加廣東省都一個什么會的小組討論,一些地方領導講GDP總量、財政收入總量等數據如數家珍,清晰明了,但被問到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時,卻往往閃爍其詞,或稱“還沒有算出來”。 汪洋由此發出感嘆:
“我希望有一天,當我問到人均概念時,你們能脫口而出!” 然后給廣東干部說:“各級領導干部腦子里樹立了人均概念,就會深化對發展模式的思考,并推動發展模式的轉變,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薄 ?/p>
于是,記者們就以“汪洋妙語論人均”來發表文章。強壇也有人捧場,以為汪洋有什么新發現?! ?/p>
貧道發現,現在的書記們確實已經沒有多大能力有什么“新發現”了。所謂“不怕改革犯錯誤,不允許不改革”,也是早很多年有些地方干部提出的口號?!安荒苤豢纯偭坎豢慈司?,幾乎是所有省委書記和省長在80年代末就注意的問題?! ?/p>
其實,總量除以人數就是人均,總人數增長一般都很慢,現在都在1%以下,因此,就發展來講,講總量的增長就是講人均的增長。講總量還是講人均,是根據說明什么問題來用的。如果講發展,講總量和講人均是一樣的。今年經濟增長9%,總量和人均差不多。但是與其他地方比較,講總量說服力不大,講人均才合適。也就是說發展講總量,與別人比較講人均。不知道會議上這些發言的干部究竟在說什么問題。如果是說本地區發展情況,講總量完全沒錯,講人均也可以。如果是互相比較,則只能講人均。也許汪洋書記瞎發感慨呢!
但是,汪洋說講人均后,就會“對發展模式有所思考,并推動發展模式轉變,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边€舉出例子:“韶關市去年GDP增長10.5%,人均GDP也增長了10.5%,之所以能實現“總量”與“人均”的協調增長,就是因為韶關在做大經濟總量的同時,高度重視人口的轉移和職業技術培訓。這就是發展模式和發展觀念的轉變?!眳s是不著邊際的話,從側面說明汪洋書記根本不懂人均有什么意思。
實際上,韶關如果總量增長10.5%,人均也增長10.5%,只表示一個意思:韶關人口增長忽略不計,別的什么都不說明。就算韶關多么“高度重視人口的轉移和職業技術培訓”,只要人口增長2%,人均數一定下降。如果韶關一點培訓也不做,人口機械減少(比如遷出)1%,韶關人均一定大于總量增長。汪洋書記顯然對數學和一般概念很生疏。
注意人均有什么意義呢?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比較,看看自己在全國處于什么位置。另一個最重要,就是根據規律,一般人均國民收入達到多少時,通常會發生什么事情。比如人均GDP3000美元時,往往出現社會動蕩。比如人均1000美元時會進入服務業高發展時期,等等??磥硗粞髸浉静皇沁@個意思。因為他舉的韶關例子是在追求總量和人均數字一致。
最重要的是,人均概念與科學發展觀,與以人為本根本沒關系,甚至是只注意人均數字時,會形成不科學的發展和不以人為本。人均數就是平均數,就是總量除以人數。在人均的掩蓋下,所有社會矛盾都消失了,所有經濟問題也消失了。如果總計10個人,人均收入2200美元就是22000美元,最富裕的那兩個個可能收入12500美元,接著兩個4800美元,中間兩個2500美元,再下兩個人均1200美元,最后兩個人均600美元。這就是2007年中國人均收入的情況。難道這很“科學”,很“人本”?
拉美經濟學家早就說過,阿根廷人均7000美元的意思,就是一部分人放在烤箱里,一部分人放在冰箱里。中國距阿根廷的基尼系數一點也不遠,正在逐步靠近?! ?/p>
因此,人均指標一點也不體現科學發展,一點也不體現以人為本。人均指標是盆糊涂醬。做經濟工作復雜著呢,不是能說幾個稀罕名詞(汪書記還是年輕,不知道這都是老掉牙的東西了。當然記者更年輕,說這些事的時候他們還沒斷奶)就能解決問題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