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農行,要給咱中國人爭氣!
——把農行改建成我國自主產權、民族品牌的超級銀行
楊連旭
2008/11/5
為中國爭光、給中國人爭氣!
現在雖然幾乎不提了,可在1980年代之前卻是主流輿論高昂的主旋律,也是深入人心、激勵斗志的口號。記得那個年代電影,有部《火紅年代》說的就是我國干部職工和科技人員,面對敵對勢力的封鎖,發憤圖強成功煉出了“爭氣鋼”,有部《第二個春天》介紹的是我國科技人員、干部職工和海軍將士,打到洋奴哲學,成功建造出了“爭氣艇”。
正是在“為中國爭光、給中國人爭氣”精神的激勵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一日千里、日新月異,從汽車到導彈、從機床到飛機、從水稻到衛星、從小麥到原子彈,迅速崛起于世界先進水平,只用了20多年時間,據基辛格和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說,即成為了世界第六工業國、第十三科技國,并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世界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人均壽命幾近翻了一番?! ?/p>
可自從“同世界接軌”、“全球化”和“以市場換技術”成為主流輿論高昂的主旋律,變為社會的時髦后,盡管GDP迅速增長、舉世矚目,可國家實力卻也在迅速衰退,不僅主要工業技術嚴重依賴外國、科技能力排位持續下降、環境污染前所未有,就連人均壽命也增長緩慢了?! ?/p>
盡管我國的科學和工業技術迅速躋身了世界先進行列,可畢竟還沒達到前五名的程度,對此有人妄自菲薄,以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還情有可原的話,那么最令人費解的是,原本我國并不比世界先進水平落后的領域,在科學和工業技術之外我國已經很先進的行業,卻也有人大肆鼓吹“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放棄我們自己的民族品牌,賣主求榮?! ?/p>
就說銀行業吧。自新中國成立至1980年代中期,那是僅次于煙酒行業的利潤大戶,并以“鐵帳、鐵款、鐵算盤”這“三鐵”享譽于世的,可卻被一幫子敗家子給改革成了以腐敗叢生、大案要案層出不窮、以壞賬爛帳和虧損大戶聞名于世。萬般無奈,國家只好為其剝離和注資。
既然如此,那就汲取教訓、重整旗鼓、發奮圖強吧。殊不料,又換了批敗家子干脆還就把俺國辛辛苦苦、自力更生建造出的多數銀行,賤賣給洋人了?! ?/p>
這自然引得全國人民口誅筆伐、憤怒聲討??蛇@些無恥的賣國賊竟然還大言不慚地詭辯,說什么不是他們想賤賣,只是因為俺國的銀行不好,他們才不得不賤賣的,賤賣之后在洋人的指導下就扭虧為盈了。
由此,惹得俺老人家大怒,以《建行賣國就必須賤賣!》強調指出,他們不僅是“賤行”,而且還是賤人,是賤種,就必須賤賣!
迄今為止,農行并沒股份制,更沒賤賣給洋人,可自從國家剝離和注資之后,也照樣扭虧為盈了,且盈利能力和水平與那些賤賣給洋人的“賤行”相比,一點也不差!
其實,在農行扭虧為盈的事實面前,這些“賤行”的賤人們把俺國銀行扭虧為盈的功勞歸功于洋人的指導。這樣的無恥讕言,只能更加充分暴露出了這些龜孫子們的奴才像!
但是,僅僅是農行扭虧為盈,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有志氣,以事實證明,我們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辦好現代大銀行!
銀行從“簡單中介人”變成了“萬能壟斷者”?! ?/p>
這是列寧關于帝國主義階段,也就是所謂現代經濟中,銀行地位和作用的論述。正因如此,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列強,那是決不允許他國插手自家的大銀行的。然而,我國卻在“與世界接軌”、“全球化”和“以市場換技術”思潮的主導下,將絕大多數國家銀行拱手相讓,主動邀請了洋人作大股東,參與經營,成為了合資銀行。
在世界經濟大戰愈演愈烈的當今,如若我國竟然連一個完全自主產權的大銀行也沒有,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呢!不用說其它,至少我國經濟的所有秘密都可以通過中外合資的銀行為洋人所掌握,幾乎就毫無機密可言了。僅此一點,那么,我國在世界經濟大戰中又焉能不??!
我們很慶幸,在我國現有的幾家大銀行中,唯有農行還依然保留著完全自主產權,是我國唯一的民族大銀行!
既然如此,我們就有責任、有義務呼吁:黨和國家領袖們理應下定決心堅持農行的自主產權和民族品牌,建造我國自己的銀行航母、建造國家控制和穩定經濟的超級利器;農行必須發憤圖強,為中國人爭氣!高揚起民族金融的品牌,成為競爭中超過其它的那些賣給洋人的合資行和“洋行”的超級銀行?! ?/p>
黨國領袖們下定決心堅持農行的自主產權和民族品牌,建造我國自己的金融航母、建造國家控制和穩定經濟的超級利器:
第一、農行的股份制改革,必須堅持全部是我、以國為主的原則,不僅決不容外資染指,而且盡可能多的吸納國有資本為股東,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接納私有資本。道理很簡單:
一是、因為大銀行以“萬能壟斷者”的身份綁架了國民經濟,所以無論是公有制,還是私有制的大銀行,發生經營危機,政府還必須注資解救,基本上沒有破產的后顧之憂。時下的金融海嘯中,資本主義各國紛紛向銀行注資、或干脆所謂的“國有化”就是明證。
二是、銀行是信譽機構,我國銀行基本上是由政府出資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自然更是以國家信譽為主要資本經營的?! ?/p>
因此,所得利潤就沒有理由給洋人和私人資本分享?! ?/p>
第二、以傾斜政策為農行創造出公平競爭的基礎。由歷史上的專業分工決定,其它銀行從事的是工業、外貿、建筑等強勢領域和行業的金融業務,而農行曾長期從事農村農業這個弱勢領域和行業的金融業務。由此,其它銀行的經營多是以由傳統業務延續下來的強勢領域和行業的強勢客戶、大企業為主,而農行卻是以農村農業這個弱勢領域和行業延續下來和拾遺補缺來的弱勢客戶、中小企業為主。這顯然是不公平的競爭條件和環境!
孩子還是自己的親,上陣還是得父子兵,養老要靠養兒子。合資了的銀行,自然也要聽他人的調遣,不僅盈利必須分給他人,而且關鍵時刻也不可能全心全意聽從調遣、為國出力。可自主產權的銀行,不僅咱們自己當家作主說了算、一切行動聽指揮,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盈利全在我國。所以,堅持農行的自主產權和民族品牌,建造我國自己的金融航母、建造國家控制和穩定經濟的超級利器,就必須首先把農行養得身強力壯。這樣,也好使農行能平時為國盈利、為民賺錢,關鍵時刻為國出大力、為民解大憂!
更何況,即便僅是從保守經濟機密的角度而論,要害行業、骨干企業的金融業務也只能向我國自主產權的農行開放!不能容許合資銀行插手?! ?/p>
農行必須發憤圖強,為中國人爭氣!高揚起民族金融的品牌,在競爭中超過其它的那些合資行和“洋行”:
一是、農行必須珍惜自己的名譽,以贏得黨心民意?,F在農行最大的名譽是什么呢?就是農行是迄今為止,總行主要領導沒有因腐敗落馬僅有的兩家大銀行之一!由這樣的銀行主理俺國金融,黨國放心,人民放心。所以,農行理應發揚光大這個傳統優勢,并嚴厲查處打擊各種腐敗行為。
二是、迅速提升干部隊伍的素質。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現今農行的領導層尚未被有賣國賊之嫌的人所控制,這是一個優勢。但是,卻也不能因此就無視其干部素質下降的事實。農行盡管有國外背景的高知識人士不多,可國產的高知識人才比其它行只能多、決不會少的,不過是大量沉淀在基層呢。如今久在基層的那些1980年代的中專、大學生和1990年代擴招前的大學生,正是厚積薄發、年富力強之際,如若放手使用、迅速充實各級領導班子,必定使農行的面貌隨之煥然一新!
農行發憤圖強,為中國人爭氣,這其中當然還有許多技術性的工作要做的??勺罡镜木褪沁@兩條,這兩條是綱,其余都是目?! ?/p>
只要農行有為中國人爭光的志氣、領導層有廉潔自律的決心、干部隊伍德才兼備,那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政策傾斜下,農行在不久就必定能成為我國自主產權、民族品牌的超級銀行,成為我國在世界經濟大戰中所向無敵、永不沉沒的金融航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