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則新聞: (重慶)江北區政府機關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有了重大突破。從9月3日起,江北區內非公有制企業領導層和社區居委會、村民委員會等群眾組織負責人,都有資格競選區、街鎮機關副職領導職位。從最初的海選到區委常委會定板,都是差額考察,投票表決,民主決定。江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王和平表示,此舉在全市乃至全國改革力度都算大的。
6大突破 私企老板可當局長 據王和平介紹,經過大半年的醞釀,日前江北區出臺了“選人用人新機制”的12個配套制度,3日起正式實施。該機制有6大新突破,即:因崗選人、開放選人、科學選人、民主選人、公正選人、正確用人。 王和平表示,6大舉措中開放選人是最大的突破。以前,江北區選拔干部,一要看是不是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二要看是不是黨員。如今,英雄不問出處,不管體制內體制外,都可以參加競選。前提是德才兼并,擁護共產黨,一心為人民服好務。這為沒有公職的私企老板、村委會委員、群眾組織負責人等入仕途,打通了道路。 王和平說:“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到區政府機關、街鎮當官,從走馬上任第一天起,就自動轉為公務員身份。” 民主選人 全程實行差額選拔 有了開放的選人辦法,還要有“民主選人”措施作保障。對區政府工作部門和街鎮等履行重要職能、社會關注高的一把手職位,全面實行“公推公選”。 “公推公選從干部海選開始,到區委全委會最后定板,全程實行差額選舉(候選人名額多于應選代表名額的選舉)。”王和平說,選拔中要切實做到“五差額”(詳見附表)。其中,第一次推薦提名環節,至少按1:10的比例進行差額推薦,組織考察環節按1:3的比例確定差額考察對象,決策任用環節按崗位與建議人選1:2的差額比例投票表決擬任(推薦)人選。 近期實踐 將拿一局長職位公選 王和平認為,隨著國家多元經濟政策的實施,集體經濟、私營經濟、股份制經濟中,藏龍臥虎了許多人才。他們能做大做強企業,就充分顯示是一個人才。如果德才兼備,又愿意從政,為國家、為人民辦事情,為何還要考慮他的“出身”呢? 王和平表示,新政還有待于實踐檢驗。近期,江北區擬拿出區政府一個局長職位和一個街道辦事處主任職位進行“公推公選”,以檢驗新政。同時,也將邀請晨報派記者全程跟蹤報道選拔情況,“希望本區的有識之士都來參加競爭,并檢驗區委的誠信。” 據介紹,江北區在干部選人用人制度上的突破,是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和市委關于選人用人公信度實施辦法等精神,深入實踐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的一次重要舉措。(華龍網—重慶晨報記者黃顯章) (來源:華龍網)看罷我很震驚!不知道江北區政府此舉意欲何為?這不應該成為政治改革的方向,難道我們改革的結果是把政權拱手相讓給了有錢的人?這分明是對黨的基層政權的主動放棄! 我們來看看云南省的孟連事件,如云南省委副書記李紀恒所說,孟連縣個別官員與企業打得火熱,有的在企業入股分紅。原孟連縣委書記胡文彬長期使用橡膠公司提供的豪華越野車。為給企業“保駕護航”,該縣甚至將一家橡膠企業老板的兒子安排到企業所在鄉鎮擔任主要領導。 孟連縣將膠農與橡膠企業之間的利益糾紛,錯誤定性為農村惡勢力引發的社會治安問題,因而采取強硬措施處理,終于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惡果。 孟連事件中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深入的思考,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地方政府在事件中沒有采取一個政府應該采取的中立態度,而是偏袒了企業,傷害了廣大膠農的利益,自古有云:“官逼民反!”而地方政府不能保持中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業的利益和他們息息相關了,而膠農的利益和他們相背了。維護了企業的利益就是維護了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已經把自己和企業捆綁在一條繩子上了。這樣的政府如何可能為老百姓說話呢?! 再來看重慶江北區的干部體制改革,表面上看是拓寬了用人渠道,增加了干部選拔的透明度,但是我們往深層次想想,如果我們基層的政權組織都這么做的話,掌握了我們基層政權的都是私企的有錢人或者他們的代言人,他們掌握政權以后會怎么做?老百姓的利益和他們的利益發生了沖突的時候,他們可能為老百姓著想嗎?在政策的制定和貫徹執行中,誰來保證國家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誰又來保證他們不會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是考慮國家和民眾的利益呢? 孟連事件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為什么,我們還視而不見! 重慶江北改革干部選撥制度:私企老板可當局長------又意欲何為? 建議重慶市府組織學習以下書籍:《蘇共亡黨十年祭》、《黨的領導人論群眾路線》和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司馬遷的《陳涉世家》、賈誼的《過秦論》。向云南省委學習,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