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流淚說起
司馬南
讀到一篇秋石客先生記述毛主席流淚的文章,連看了三遍,又細讀了文后的留言,不勝唏噓,感慨萬端。
認識詩人賀敬之老伯多年(其夫人柯巖阿姨亦為著名作家),對其人品才華十分仰慕。賀敬之先生寥寥數語將我們帶入了對毛主席的深情回憶。我們仿佛得以穿過歷史的時光隧道親歷現場,看到了當時真切的情景。
那是一個特寫,定格給毛主席的特寫:中年詩人毛澤東坐在簡陋木板臨時搭起的觀眾坐席上,目不轉睛看著舞臺,他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隨著劇情的深入,在音樂的烘托下,觀眾的情緒一點點鋪墊著,積聚著,醞釀著,雨過天晴突然陽光灑滿人間,樂隊迸發出情緒飽滿的抒情樂章時,受盡磨難的喜兒終于走出山洞,就在那一剎那,大顆的淚滴滾落在人民領袖,同時亦為詩人的毛澤東的臉頰上,他身邊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們,連同當地看演出的老百姓禁不住一同落淚,又一同攥緊拳頭,口號聲響徹云霄……
賀敬之后來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這樣平靜地敘述道:“1945年4月,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白毛女》作為向黨的“七大”獻禮節目,進行了首場公演,中央領導和來自各根據地的“七大”代表,以及戰斗在前線的指揮員都觀看了演出。演出過程中,大家反應十分強烈。當時我負責拉幕布,親眼看見當演到喜兒被救出山洞時,毛主席流了淚,許多身經百戰的將軍和廣大觀眾也一起流淚了。還有一位坐在窗臺上的觀眾大聲叫好,一看,原來是陳賡將軍。 ”
毛主席為代表的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們,當年是何等的理想主義,何等的英雄豪邁,何等的意氣風發,領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又是何等的自然親切水乳交融。1996年,我曾到過延安,盡管延安市容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站在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住過的土窯洞前,望著這個黃土山坡凹陷處的西部城市,心里仍不免感嘆,依這樣如此簡陋的條件,如此閉塞的環境和當年那群衣衫襤褸的莊稼漢,竟能幾度化險為夷,敗強敵于談笑之間,結束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歷史,開辟一個具有偉大進取心的時代,不能不令人嘆服,不能不令人擊掌扼腕。故而愈發堅信“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結論,始信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言不繆也,始信眼淚與人民流淌在一起的領袖統帥的人民軍隊必無堅不摧也,始信父輩口口稱頌毛主席偉大人格的種種說法均或系事實并親身感受非打誑語也。
令人痛心的是,近年來,毛主席的形象被一些人肆意丑化,他們欺負毛主席不能起來為自己的名譽而辯,出于丑陋陰暗的的心理和卑鄙的政治目的,偽造什么李醫生日記,偽造關于毛主席的什么聞所未聞的真相,在海外出版了大量通篇造謠伎倆拙劣的書籍。在國內,某些勢力置《中共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結論于不顧,借助否定文革,借助改革開放,借助思想解放,借助六十年、三十年回顧,從各個方面對毛主席的思想包括人格進行全方位的圍剿。
筆者近兩個月來特別注意研究的兩家報紙,在這方面就沒少推波助瀾。他們將建國后執政黨由于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尚認識不足而走過的彎路,描繪成是毛主席個人心浮氣躁情緒用事的結果,他們甚至毫不掩飾對毛主席的仇恨,巧妙利用紙媒體與自己報紙的網絡論壇互動,提議將毛主席遺體扔到塔克拉瑪干沙漠里去,詭稱毛主席遺體留在紀念堂“有帝王之嫌”。
對一些人的倒行逆施,很多百姓早就看不慣了,民間的紛紛議論不絕于耳。尤其令人想不通的是,那些潑向主席的污水,竟然長時間沒有得到及時的有力的澄清。毛主席的錯誤當然可以批評,但栽贓給毛主席的誣陷不實之詞,憑什么要毛主席來承受?及時澄清謠言,既可捍衛主席尊嚴,又利于回擊造謠誣陷者挫敗敵對勢力,余不解出于何種考慮,遲遲不見反制的動靜?須知那些心懷叵測的人,他們謾罵詆毀毛澤東,并非僅僅出于個人仇恨,更著眼于徹底清算社會主義遺產和中國革命成果,這分明是在挖我們的根,掘我們的祖墳,為什么要對這樣的人心慈而手軟?退一萬步說,即使毛主席是一個普通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其包括名譽權在內的諸項權利受到保護,是否亦為法治國家應有之義?
近日,關于有人拿毛主席稿酬造謠的問題,已經查到了一個始作俑者和N個添油加醋者,吳連登等不少當年主席身邊的老同志紛紛站出來澄清事實,還毛主席以清白。這顯然是一個好的開始。
在毛主席稿酬的問題上,筆者一向尊重的徐友漁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不幸成為“造謠中繼線上”公然造謠的典型(為嚴謹起見,姑且先稱呼徐友漁先生為“造謠嫌疑人”)。我至今也很難理解,這位據說是早年研究分析哲學的專業型人才,為什么忽而對著作權,稿酬一類事情有了興趣?又為什么對“去毛化”有這樣的狠巴巴的勁頭與添油加醋的詭詐?
筆者基本同意這樣的表述:人的思想和表達是自由的,有興趣研究任何問題,都是研究者自身的權利.但問題是徐友漁先生如若拿不出證據,來證明“何人賦予徐先生在主席稿費問題上造謠的權力”,而徐先生自己亦不能像“擊鼓傳花”一樣把責任轉移到下家,那么,“徐友漁先生的表達自由”便涉嫌侵犯了“別人的權利邊界”,便應當接受法律的裁量。
這沒有什么好研究的,法律的嚴肅性即在于此。最后我還要強調一句:徐先生與朱學勤教授意氣相投關系密切并不是造謠之后享受免責的理由。
轉發:毛澤東的眼淚讓我心痛
毛澤東的眼淚
秋石客
公元2005年5月30日,我無意中看到了山東臺播放的專訪著名詩人賀敬之的節目,心情很不平靜。特別是當看到賀老講他親眼看見毛澤東在延安觀看《白毛女》劇情,淚水流過毛澤東的寬闊的面額時,我自己也被感動了,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以至于不能自制。看不下去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思考了一些問題。
對毛澤東的一生,有諸多的評價,站在不同的階級立場,發出毀譽之爭是正常的。作為一個詩人,毛澤東的確是感情外露的,流淚也屬平常。但考察一下他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流淚,對于我們正確尋找毛澤東靈魂深層的東西,是有必要的。
我了解毛澤東流淚的情況不多,僅從知道的一些做一下分析。比如賀敬之講的毛澤東在延安看《白毛女》劇時的落淚,深刻反映了毛澤東對社會不公平給人民造成的苦難所表示出的他對勞苦大眾的同情和對剝削階級的厭惡,以及他終生不渝的革命原動力起因。毛澤東參加革命,領導革命,絕不是入股分紅,而是真正的革命。何以見得?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試圖防止舊中國復活就是證明。文革是什么?對毛澤東來說是自毀家業的繼續革命,這是古今中外歷史上登上權力頂峰的英雄們僅見的唯一例子。他的人民性在文革中徹底完成。只有毛澤東才能稱得上自覺革命到底的偉大人物。毛澤東的這次流淚,可以想象得出,他是悲憤交加的。
毛澤東的另一次落淚,據說是在晚年因觀看人民解放軍進城受到萬千群眾自發的、英雄式歡迎,他落淚了。這種眼淚,反映出毛澤東對革命歷史的真切懷念。毛澤東和人民心連心,他希望我們這個黨,這個軍隊,能始終得到人民的擁護。在這種條件下的淚花,包含不包含對我黨我軍開始脫離人民,走到人民的反面,而引起的擔憂和不滿呢?我想是的。這次落淚,想必比第一次落淚,成份是更為復雜一些的。
第三次落淚是我聽一個紅衛兵領袖講的。當時他才二十幾歲,面對在新中國歷史條件下自己遭受迫害,向毛澤東訴說委屈的時候嚎啕大哭,毛澤東也落了淚。對于這次落淚,應該說滲透著毛澤東更為復雜的情感。一方面,他對紅衛兵一代人充滿了感情,對他們的處境感同身受;另一方面,作為一流政治家,面對國內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力量對比,面對紅衛兵的不成熟,他是恨鐵不成鋼,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他們的一些幼稚行動,以保證大局的穩定,是揮淚斬馬謖。我想,此時毛澤東的心一定在流血,他一定是凄涼的,無奈的和無助的。
最后,據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在晚年的最后歲月里,經常落淚。這種淚大多是在讀古人詩詞的慷慨悲歌之后。這里面反映出什么樣的內涵,是一般人很難全窺其貌的。據我看來,毛澤東的晚年是非常清醒的,他老人家看到了文化大革命失敗的可能性,看到了他想通過革命防止復辟的理想不可避免的失敗,而他只能做到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此時的落淚,是曲高和寡之淚,是大英雄之淚,是大悲劇之淚。他只能做到把火種留下,待后人去點亮。
令我感到無比欣慰的是,毛澤東用淚水和熱血澆灌的紅色革命之花結成的種子,過了幾十年后,終于在新的一代人當中生根、破土、成長。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革命的野草正在被微微的大地上的春風吹醒,是任何人、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一定會成長起來,使世界變成綠色的海洋。毛澤東有靈,總會有那么一天,他會再一次流出熱淚,而這次流淚的主要成分,將必然是快樂與欣慰的淚花。
二零零五年七月一日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