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位工人師傅聊天,談到毛澤東,這位師傅深為感慨:看看人家國民黨,從連戰到宋楚瑜,到吳伯雄,訪問大陸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就是去拜謁中山陵,咱這邊可好,就沒見過哪個國家領導人去拜祭過毛澤東!
祭拜前輩先人是中國的一項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良好風俗,意即對前人的尊重和承繼. 一位工人師傅,在當今精英們的眼里,當是一個草民了,卻從國民黨領導人的拜謁中山陵,看出了這樣深刻的道理.孫中山是三民主義的倡導者,是國民黨的國父,連戰等國民黨的后繼者,于50年后重訪大陸,首站祭拜中山先生,是向世人表明他們是孫中山先生思想的承繼者,今天的國民黨是承繼了孫中山先生遺志的國民黨.
這不由讓人想起毛澤東的遭遇,這位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這位讓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的偉大的英雄,我們卻看不到后來的繼任者們去虔誠地祭拜的身影,在毛澤東誕辰及逝世紀念日里,我們看不到官方的紀念活動!看不到任何后繼者的關于毛澤東的只言片語.其實毛澤東的紀念堂就在北京,就在天安門,就在后繼者的眼皮底下,難道拜祭一下毛澤東,真的很難嗎?
與官方的對毛澤東的冷處理相比,民間以各種形式對毛澤東的祭拜卻熱浪滾滾,于1977年建成的毛主席紀念堂,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敬仰者達萬人,看看那綿綿不絕的前來拜祭的人的長流,就知道什么是人心向背,什么是活在人民心中,什么是人民的領袖.在中國,在世界,還有多少有心去拜謁毛澤東卻沒有條件前去的呢?恐怕要用不計其數來形容才合適.我有一位表爺,今年70多歲了,身體很虛弱,可他天天念叨著要去北京看看"老人家"(毛主席),家里人一直都從老人的健康考慮勸止了老人的行動,卻怎么都無法改變老人的想法.毛主席紀念堂開放至今,共接待國內外瞻仰者近2億人,其中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外賓和僑胞500多萬人,155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政府首腦和522個國際組織的成員。
毛澤東的后繼者們拜祭毛澤東,從法理上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而令人稱奇的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老百姓看不明白,看不明白就會猜測:莫非他們以為自己不是毛澤東思想的合法承繼者?假如這樣,他們當然就不用去拜祭毛澤東了,這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2005年4月,連戰拜謁中山陵,題詞:"中山美陵";同年5月,宋楚瑜拜謁中山陵,題詞:"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2008年5月,吳伯雄拜謁中山陵,題詞:"天下為公,人民最大".
南京的孫中山是欣慰的,他的繼任者用無比的虔誠帶來了他們的敬意;北京的毛澤東是無奈的,他長眠的地方卻看不到繼任者的身影,雖然他并不孤獨,他有億萬人民相伴.
莫非,毛澤東的后繼者對于祭拜毛澤東還有什么顧慮嗎?兩相比較,我把敬意獻給海峽彼岸的連戰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