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落后就要挨打”?
近十年來,不知為什么,中國老有挨打的記錄,先是有1999年南聯盟使館被炸,接著有2001年的撞機事件,最近則有CNN等西方媒體編造假新聞支持藏獨抵制奧運事件,都曾引起了中華民眾的一片怒吼,但也接著便會有“各地群眾:建設好國家是表達愛國熱情的最好方式”使之化解。其理論根據是“落后就要挨打”。
但我感覺疑問的是,這一論述的潛臺詞是什么?究竟應當如何解讀?
從積極的方面解讀,釋之為“落后就會挨打”,是要把民眾的愛國熱情轉化為振興中華的實際行動,這是完全正確的,無可爭議。
但若從另一個方面去解讀,釋之為“落后就該挨打”,于是消極忍讓,甚至以此作為喪權辱國的理論依據,那就有點怪了!
落后就一定挨打嗎?挨了打也不能還手嗎?還手就一定會輸嗎?
歷史事實好象未必如此!
清朝政府的北洋水師當時是亞洲第一艦隊,然而一場甲午戰爭卻被落后的日本艦隊打的一敗涂地,清政府從此走向衰亡。
而毛澤東領導的軍隊,小米加步槍打垮了美國支持的蔣介石,接著又在朝鮮和越南打垮了絕對先進的美國軍隊!逼著尼克松跨過大西洋到中國來求和,從此打破了西方列強的封鎖和制裁,為中國開辟了一個難得的和平建設環境。
難道現代的中國倒退到比上世紀中頁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還落后?要靠屈辱來偷生?當然不會吧。
這說明了什么?
落后也許會挨打,但挨打并不意味著不可反抗,更不意味著失敗!
關鍵在于,領導者的意志力與政府同人民的親和力。懦弱就要挨打,失民就要失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