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愛情、婚姻與家庭;恩格斯、毛澤東如是說
[ 東極老翁 ] 于2008-03-26
在當今社會,所謂“真正的愛情”可以說很少。
如今的年青人找對象都很“實際 ”。有錢有勢家的子女找對象,大多不用發愁。有錢,買房不愁;有錢,買車不愁。而當今這兩樣東西,卻是一些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女孩子們擇偶所要求男方具備的基本條件。
當然,窮人家的女孩子則另當別論了。有勢家的子女也不用說,有勢就有錢,勢即權,這年月權錢交易早已不是個別現象。最可憐的當屬那些既沒錢又沒勢家的子女,找對象可就難了。女孩子還好說,若是個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更好說,漂亮的臉蛋也是資本,也可以找個有錢有勢的人家當兒媳婦。可是,苦就苦了窮人家的小伙子。當然,若那小伙子有些能耐和本事也另當別論。若儀表堂堂,再有些出息,也許會討得富人家千斤小姐的歡心,當個上門女婿。若貌不出眾,再沒啥本事,那可就慘了。弄不好就得“挖到筐里就是菜”,隨便找一個也就湊合了;哪里有什么“真正的愛情”?!
盡管如此,男女雙方還要考慮經濟方面的因素,畢竟要在一起生活,要考慮油鹽醬醋柴,將來還要添人進口。所以,窮人家子女的婚姻只能是“經濟第一”,“愛情第二”。
至于恩格斯所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對窮人講來也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了。至于恩格斯還描繪 “這一代男子一生中將永遠不會用金錢或其他社會權力手段去買得婦女的獻身;而婦女除了真正的愛情以外,也永遠不會再出于其他某種考慮而委身于男子,或者由于擔心經濟后果而拒絕委身于她所愛的男子”的情景,怕是要到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才能看到的事情了。
其實,只要是在階級社會,所謂“婚姻的充分自由”是不大可能實現的。計劃經濟年代也是如此,所謂“婚姻的充分自由”,也只是對那些大官們的子女而言,老百姓家的子女也只能是享受“有限的自由”罷了。當年的大官們盡管不占有生產資料,卻有管理生產資料的權力,那也是“資本”,所以毛澤東才說:當大官了,有好房子,有小汽車,比資本家還厲害。也才有了文化大革命,也才有了“繼續革命”的理論。當今社會,那就更不用說了,資本的威力在社會各個領域體現得淋漓盡致,更何況婚姻?!
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毛澤東才說:“至于家庭,我看東西方加在一起,真正幸福的不多,大多是湊湊合合地過。因為這些家庭,本來就是湊合起來的,真正獨立自主選擇和建立家庭的有多少?我看不多?!?/p>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boardId=2&treeView=1&view=2&id=85176973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