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文已經陸續寫好并貼了那么幾篇。其中有一個問題困擾著老頑童,那就是所謂毛澤東不懂經濟的言論。毛澤東盲目指揮“趕英超美”,因此給中國的經濟帶來極大的傷害。這兩天翻翻書,想想問題倒也覺得時到今日,中國還真的沒出現懂經濟的領袖。換句話說,誰要能解釋什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老頑童也真服了他。
毛澤東的“趕英超美”好歹有個目標的話,那么,鄧小平的“摸石頭過河”何處是彼岸?看來,毛鄧都是在摸索。差別無非一個有目標,一個無彼岸。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自由社會主義?還是國家、民主、自由社會主義?
都在探索就別標榜誰比誰懂經濟。
曾經,小崗村的一面旗幟豎立了起來。全國掀起了分田到戶、分產到戶的高潮,推翻了人民公社,農民從此真正地當家做了主人。
小崗村的農民深有感觸地說,人民公社大鍋飯造成農民出工不出力,大家都偷懶,因此吃不上飯。如今,分田到戶、分產到戶的政策就是好啊,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大家不偷懶了,分田到戶的第一年就大豐收。大豐收了,家家有余糧,人人吃飽飯。
可是,幾年過去了,農民們抱的金娃娃如何了呢?
關鍵詞:懶。解放生產力。金娃娃。
老頑童不知道偷懶是所有制的原因還是人的本性。人只要不偷懶就能吃的飽、穿的暖,果真如此嗎?
小崗村的帶來的、仿效的成果如何呢?
農民們不偷懶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農村的生產力被解放了,為何三農問題越來越嚴重呢?
所謂分田到戶是個什么狀況呢?不能你一家分好田,別人分孬田吧?!于是,田地被分成好、中、差幾類。王二麻子種田就好像散步一樣從村東頭走到村西頭,人家這是愿意。分產到戶是個啥情況呢?說白了就是把過去集體的財產分到戶。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一句話,窮集體富農戶。
田被分割的一塊塊的,你怎么搞機械化?拖拉機變牛耕居然也是一種進步,農業機械化立馬成了泡影。機械化搞不成了,水利也荒廢了。灌溉成了農民農忙時最傷腦筋的事情,家家戶戶派人看著水,一不小心,水淌到別人的田里,功夫豈不白費了?!四川前年的那個干啊旱啊,水庫還在,可是愣沒有水。一打聽,水庫失修多年,天上下的雨水接不住。農民自個的地還忙不過來,誰還搞水利?!
農民一下子又回到了靠天收的境地。
一塊塊的田,勢必有一條條的田埂。這一條條的田埂豈不是浪費土地資源?老頑童就不明白了,沒有田埂的土地多好啊,別說拖拉機能跑的歡,就是飛機也飛的起來啊。
國家年年調整農副產品收購價格,那為啥三農問題就是解決不了呢?依老頑童的觀點,三農問題乃是人多地少問題而非集體所有制的問題。
即便你不偷懶,人均一畝三分地,你能種什么?除非你能種黃金。農民的基本福利全來自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比如孩子上學、家庭成員的醫療、吃飯、穿衣、住房等等都來自增加不了的土地。說的好聽,農民年年豐收,扣除口糧和福利以后,剩余價值還有多少?
有一次,老頑童問幾位農民兄弟:“都出來打工了,家里的田怎么辦”?
回答:“都包給別人種啦”。
問:“多少錢”?
答:“一百元”。
問:“每月一百,那也不錯啊”!
答:“想好事吧,您啦!每年一百”!
老頑童于是在想,一畝地每年一百就是它所能產生的價值?那么是不是承包者能賺到錢呢?老頑童繼續問。
答:“能賺錢,俺們還把田包給別人種”?
問:“不賺錢,承包人干嗎種地”?
答:“人家那是連片承包了的”。
原來如此,可見。
當年豎立小崗村的典型,不能不說是盲目的。一窩蜂地推翻人民公社的做法,更是不加選擇的將好的經驗、集體的優勢當作臟水潑去了。
其實,政社分家,以土地和資產為紐帶,采取統分結合的方式,既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又能發揮集體的優勢。實踐證明,很多并沒有徹底拋棄集體經濟并走上富裕道路的事例不恰恰證明小農經濟只能解決一時而不能解決一世嗎?!
最近一段時期,在胡總提出的科學發展的理論指導下,不少有識之士在研究三農問題時也在認真反思過去農村工作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提出了要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應該走農業規模化、農業產業化的道路。
前天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北京近郊農村,使村民變股民,采取流轉土地、資產入股、年底分紅的方式搞好搞活農村經濟,其實就是一種新型的農村合作制嘛。
其實在全國向小崗村看齊的時候,全國有近20%的農村走的是統分結合的路子,并沒有分光吃盡。更有少數仍然走集體的道路,比如南街村、華西村等等等等。而他們為何沒有小崗村的名頭響亮呢?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如果仍然把小崗村當作旗幟,恐怕中國的三農問題依舊。
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就必須打破小農經濟的格局。這樣才能減小農業成本、提升農副產品的競爭力。要搞好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就必須大張旗鼓地宣傳好的典型。別選擇單一的典型且一豎就豎三十年。宣傳合作制,并不是走回頭路,也不是什么左傾復辟右傾翻案。中國農民們摸了三十年的石頭過河,還要繼續摸下去嗎?
乘著國家財政有錢的時候,把反哺農業的政策落到實處,各地政府應該把水利工程的責任承擔起來,別再讓俺們農民伯伯靠天收啦。各地政府要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資源整合搞農業合作制,走產業化、規模化農業的道路,使農民擺脫小農經濟的作業模式。各地政府要把民工問題當作大事來抓,讓脫離土地的農民工兄弟脫掉農民的帽子安居樂業,讓解放出來的土地發揮效益。各地政府要建設好小城鎮,搞好小城鎮的第三產業,縮小城鄉差別......等等等等。
中國的農民集體奔小康了,中國之強大、之富裕才不是空的!
江湖人稱老頑童
2008-2-20于南京
2008-3-12修改于南京
后記:本文寫好以后不久看到《南方都市報》一篇有關南街村的文章,貌似“周老虎”的一篇文章。
文中信誓旦旦的說某主任死后,辦公室被搜出2000萬元現金,冒出幾個二奶懷抱著孩子要分財產,另加幾本房產證。
乖乖,2000萬元的現金得多大的保險柜啊?貪污2000萬,南街村的蓋子誰敢捂?
這個主任玩二奶,簡直是窮玩,就不知道自己在活著時候分點錢給二奶非得死了以后讓別人來分財產?
房產證上的房子是別墅還是公寓、多大面積、坐落何處?要說二奶涉及隱私需要保密的話,那么房產情況則可以調查調查清楚吧?
問題不是記者想編故事說故事,其實是記者的動機相當不純。兩會召開之前,給集體經濟潑點兒臟水、抹點兒黑,恐怕才是記者不辭辛苦的編造故事的原因吧!
其它問題不值得一駁,且當作笑話看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