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逝夜潭:張賢亮“改造共產黨”說
以“性饑渴”、“性壓抑”聞名的“傷痕作家”張賢亮,近日有《一切從人的解放開始——謹以此文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一文。
文中說到,張于1983年在中南海閻明復召開的新增文藝界政協委員的一個座談會上發言,說“"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改造共產黨!"。"改造共產黨,主要是改變共產黨的黨員結構,要把一個農民占大多數的黨改造為知識分子占大多數的黨。我們必須大力吸收知識分子入黨。只有知識分子在黨內占了多數,我們才有能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知識分子。
知識分子張賢亮,抓住機遇,毛遂自薦,說的不錯。就像說“性饑渴”和“性壓抑”,不會錯一樣。“食色性也”。
說“改造共產黨”,也不會錯。黨歷來就堅持不懈地在改造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一些人深惡痛絕的各種運動、整風,包括文革和否定文革,都是黨的自我改造的努力和表現。只是有的改造是對的,有的改造是錯的。就如同一個人的鍛煉健身的方式,吃藥怯病的方子,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一樣。
只是,如果不“性饑渴”和“性壓抑”,就“小姐”遍地,道德淪喪,好像有點錯。同樣,如果“改造共產黨”,是改變黨的性質、目標、任務,好像也錯。
知識分子,有工人知識分子、農民知識分子、地主知識分子、資本家知識分子,以及其他各種五花八門的知識分子等等。這里沒有提一些人忌諱的“階級”。即使不提“階級”,“知識”其本身也不構成“分子”。“知識”結合具體個人,才成為“知識分子”。
而一個人,即使不屬于某一階級,也必然屬于某一階層。“層”和“級”其實就是一種東西。就算階級和階級斗爭已經不存在了,并不等于說知識分子之間自古以來就有著的激烈的,你死我活的斗爭就不存在了。
在階級和階級斗爭沒有被現在的一些人消滅以前,階級和階級斗爭,自古以來就最大量地表現在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代表各自階級的知識分子之間的斗智斗勇和陰謀詭計中。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排頭砍去的水滸梁山賊也不例外。梁山賊頭宋江和軍師吳用就是知識分子。
二、黨。
黨是共同信仰和宗旨的組織。為了共同理想和追求,共同奮斗和犧牲。不論其稱為“黨”或者不稱為“黨”,都如此。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黨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雖然現在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是架床疊屋。這里不多說。要說,就又要說到“工人階級先鋒隊”及其中的“階級”。
黨歷來重視知識分子。黨最初就是幾個知識分子搞起來的。在黨發展壯大過程中,除了不斷地吸收知識分子中的革命力量,包括背叛了其階級的剝削階級中的革命分子;還始終重視工農分子知識化,重視培養無產階級自己的知識分子,包括知識分子工農化。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和成就,就包括了黨的知識分子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勝利和成就。
知識分子、工人分子、農民分子、以及其他各種分子入黨,首先就是擁護、承認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任務,為實現黨的宗旨、目標、任務努力工作、奮斗終身。任何以改變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任務為目的而入黨的人,無論是不是知識分子,都是黨的叛徒、奸細、家賊、蛀蟲,腐敗分子。
允許一邊慷慨激昂地宣誓忠于黨,一邊處心積慮地背叛黨,這樣的黨,是烏七八糟大雜燴;因為這樣而入黨的知識分子及其他人等,是狡險陰毒,背信棄義人格的大集合。
三、農民。
在中國,工人,特別是農民,在很長時間內都占人口的絕大多數,反映在黨員結構上也不會太少。何況,就像前面說的,知識分子中還有工人知識分子、農民知識分子。大中專畢業、高中畢業,養豬、種蘑菇、開機床,算工人,算農民,還是算知識分子呢?而最大量的軍隊戰士,來自至少高中畢業的工農子弟,這些人算什么?
在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中,都有純粹和幾乎純粹由知識分子構成的黨派,這些黨派的狀態不敵共產黨,原因多多,其黨員結構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這些黨邀請有識之士座談,誰敢講講,請這些黨派改變黨員結構,到工人、農民,或者士兵中發展黨員?找死都來不及。
廣大工人、農民,是共產黨的世襲領地,天然寶庫;是黨的風水林、自留地、后花園。不容任何人和任何勢力染指。全世界都垂涎覬覦,只有共產黨內的一些笨蛋和居心叵測人,視而不見、或假裝糊涂。
張賢亮不管是不懂,還是裝傻。其“改造共產黨”,“改造共產黨員結構”,其離間、分化、改變黨和工人農民的天然關系,都是必然的,不以張賢亮的個人想法和意志為轉移的。張賢亮所謂的“黨內健康力量”也如此。
四,張賢亮“改造共產黨”。
這里不說張賢亮“改造共產黨”的對與不對。張賢亮的對與不對,黨自家都不管,誰還管的著。
張賢亮“改造共產黨”,“改造共產黨的黨員結構”,改變黨和工人、農民的天然的血緣關系;改變黨的性質,宗旨、目標。這種“改造”,無異于“打倒”。這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又有什么對與不對呢?黨內、黨外,早都有人巴不得早點倒掉拉倒。
只是,黨的黨員結構;黨的性質、宗旨,目標、任務等,雖然都決定著黨的力量和方向,但是真正決定黨的前途和命運的,是黨的領導權。黨的領導權從成立以來都是掌握在知識分子手中的。或者是無產階級知識分子,或者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手中。當時的知識分子的張賢亮,就是被當時黨內掌權的一些知識分子送去勞改。張賢亮的改革開放,翻身解放,也如此。其時,黨員結構大致都是一樣的。
張賢亮如果不是改革開發,翻身解放,進入黨內,搞到領導權,就沒有其“改造共產黨”之說和其個人發財之有。入黨當官弄權、入黨斂財致富、入黨保有既得利益,是張賢亮“改造共產黨”的實質。
張賢亮控訴勞改苦,控訴“性饑渴”、“性壓抑”苦,訴到工人農民身上,訴到黨員結構上,找錯冤家,哭錯墳頭。
2008-2-23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