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個正經人 ] 于2008-02-15 10:28:06 上帖
先轉述一下《光明日報》2月13日的關于湖南郴洲抗災的一個報道:
“在這支電力搶險搶修隊伍中,有一支奇特的小分隊,他們是來自河北唐山市玉田縣東八里鋪村的13名農民。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湖南電網受到嚴重破壞的新聞后,心急如焚。大伙一合計,決定自費前往湖南支援郴州電網。于是,他們租了一臺車,于除夕出發,大年初一趕到長沙,然后又趕到郴州。領頭人宋永志說:‘大家看到毛主席的故鄉遭了災,非常難過,我們自發自費來這里,沒別的意思,只想盡一點微薄之力,表達對毛主席故鄉人民的感情!’”
這次大雪災,許多網友發表評論,有的認為應該用市場經濟來抗擊自然災害,有的認為還是用計劃和行政手段才能解決問題。我看了上面這條新聞,心里就納悶:那么,這算是一種什么樣的“經濟行為”?
當然,計劃經濟行為和市場經濟行為都是不能算了,這些農民既非服從命令,更不是想去湖南尋點什么商機,以后賺點錢。他們只是想去為毛主席的故鄉出點力。他們只是“心里非常難過”。
不過這樣一來我就更搞不懂了。農民,按照時下比較流行的說法,那在毛澤東時代是吃了大虧了。在“極左”路線下,他們“被逼著搞集體化”,“窮過渡”,吃不飽穿不暖,還“餓死幾千萬”,沒有公費醫療,上不起學,又不能外出打工,家里養一頭老母豬還被說成“資本主義尾巴”……,那可都是毛澤東的決策呀,如果按劉少奇鄧小平的做法,他們何至于如此呢?早就富起來了。他們有什么理由去為這樣一個人的“故鄉”去出點力呢?他們圖個啥呢?
而且這種事情是說說容易做做難。看看上面的報道內容:“租了一臺車,于除夕出發,大年初一趕到長沙,然后又趕到郴州。”那是一件容易的事嗎?這要花多少錢哪,多少精力哪?我自己想想,慚愧呀,就算是我父母家在郴洲,這次遇到了災。你要我大年三十出發、冰天雪地的租車過去,恐怕我也是不太情愿的。換成我在郴洲,我想我的父母也是不會這樣做的。頂多打個電話過來安慰。其它網友有幾個能做到的?我估計也差不多。可是河北唐山的農民,他們怎么就能這么做呢?
我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憾。人說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孝心,是天底下最大的力量。但是河北的農民,是什么東西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讓他們這么做呢?他們這么做,不是說為了活的人,而是為一個故去三十多年的人,這是怎樣的一種行為呢?
這時候我倒是想起一首歌來了:“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這首歌是1965年河北邢臺地震之后人民群眾自發唱出來的。現代的精英們一直在嘲笑它,說這不是真心話。這是在“極左”路線,“高壓”政策下“個人崇拜”的產物。但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后的三十多年,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今天,純樸的河北農民,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么叫做“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
這還是郴洲,如果是韶山遭了災,那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在十三位農民這樣的行為面前,一切對毛澤東時代的污蔑,都不攻自破。
對那些痛罵毛澤東的人,自以為沒有他們中國人便不能過上好日子的人,我倒不想說別的,就想讓你自己跟毛澤東比比,只希望你們死了三十年以后,你們的故鄉遭了災,也有中國的農民想著,大年三十有自費趕過來。中國人是知道感恩的,只是你要值得他們這樣做。
以宋永志同志為首的河北唐山十三位同志,我不如你們,我向你們學習!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