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雪災把改革開放的成就打回原形
柳鯤鵬
2008-2-12
關鍵字:雪災 改革開放 反省
簡介:這改革開放的成就怎么跟豆腐渣工程一樣,一場雪災就打回了原形?當上天把這個反省改革開放30年政策的機會放在中國人民特別是政府和官員面前的時候,政府是否會珍惜這個機會?
在主流宣傳的論調中,改革開放的成就那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巨大到什么程序?舉世矚目,史無前例。在宣傳這個巨大成就的同時,卻絕口不提付出的更大的代價:環境污染遍及全國,生態破壞嚴重,教育科研體系無用,血汗工傷工廠,社會風氣敗壞,倫理道德崩潰,殖民地式經濟模式……連后代的發展條件也完全破壞了?,F在咱們不扯這個人家不愿意提的問題,就說說這個巨大無比的成就,一場雪災就打改革開放的成就打回原形。
這次的確是雪災,這一點必須承認,比如吾所在的南京雪就非常大。但吾一邊感慨的時候,在南京居住的人卻說以前也碰到過這種大雪。同樣的,說這次雪災是如何的“史無前例”、“舉世矚目”(這話怎么聽著這么熟悉),那也是在騙人的。看了黎陽的一些文章,我們就可以明白一些事實。
比如是大雪壓塌了高壓電塔的事情,2005年2月的暴風雪壓垮了湖南輸電網電塔41座。但是2年了有哪方面有過什么主動行動嗎?
比如說電塔如何對付雪災的事,這就有些搞笑了。全世界每年都碰到雪災,中國也經常碰到,為什么事前就沒有任何考慮?為什么在中國就會發生如此嚴重的后果?不能不說明這“成就”實在不光彩。
比如電線對付結冰,在毛主席時代就搞定了?,F在的寶雞供電局就可以安然無恙的對付電線結冰,為什么其他地方就不能推廣?這市場經濟怎么無能到連正常供電都做不到的地步?
比如說電網一停電,為什么鐵路就要中斷?這不是實在是太荒唐了嗎?這不是拿全國安全開玩笑嗎?都知道停電之后電話可以用,為什么停電之后作為國家動脈的鐵路也跟著完蛋?難道說做工作就做到能用就滿足了嗎?那還要那些當官的干什么?
比如說有些地方竟然因為雪災連電都沒有了,是因為發電的煤、油消耗光了。在當代社會沒電一切都停頓,但是為什么之前沒有采取任何準備措施?比如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準備足夠的容量儲備,當雪災有跡象的時候就應該及時準備。但這樣一切看起來是常識的事情,為什么古今中外官民比例最高的當代中國竟然沒有人考慮到?
比如說一場雪災就把整個中國搞得手忙腳亂。如果在這個時候發生外敵入侵,請問,中國如何同時應付?在抗美援朝的時候,美國那樣密集的轟炸都不能阻斷志援軍的后勤鐵路,難道說雪災比空軍轟炸都嚴重?
這改革開放的成就,怎么就跟瓷器一樣,一碰就完蛋?要知道,我們有以前毛主席時代沒有的歷史經驗,也有毛主席時代所沒有的信息技術的高科技,還有更加豐富的物質基礎,按理說完全可以輕松對付雪災,而不用國家領導人三番五次的要親臨現場??雌饋?,這成就象改革開放之后特有的豆腐渣工程,平??粗芎?,一旦要用就崩潰?這一場雪災下來,原形就畢露了!
搞了30年的改革,現在也建立起來了市場經濟——據說這是萬能的。按理說,現在碰到雪災正好是市場經濟顯示自己強大能力的時候,借此機會樹立歷史的豐碑,讓那些天天鼓吹毛澤東時代如何偉大的人徹底閉嘴。結果倒好,這個時候市場經濟屁用都沒有,什么也做不了,反而給某些人借口市場經濟趁機發國難財(聽說幾百元一包的方便面都出現了)。政府不得不又喊出“全國一盤棋”、“眾志成城”這樣的毛主席時代的口號,動用被主流們痛恨并污蔑是完全錯誤的計劃手段,來對付這場雪災。
當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吾并不是在這里故意諷刺,只是希望在這場雪災之后,能夠知道市場經濟的缺點和計劃經濟的優點,也能夠正確面對改革開放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繼續頑固不化,堅持錯誤一條路直到黑。正如計劃經濟也有自己的缺點一樣,市場經濟也有自己無法克服的缺點,不應該為了某種目的全盤否定某個經濟模式。
這樣一場雪災,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深入思考反省的機會。都知道,最好的做法就是吸取經驗教訓之后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決,避免此類問題的再次發生。在雪災面前顯露的問題,不應該在災難過去之后就試圖忘記,而照樣頑固不化的堅持錯誤的東西。當上天把這個反省改革開放30年政策的機會放在中國人民特別是政府和官員面前的時候,政府是否會珍惜這個機會?難道真的要一萬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