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漁提出北京大興案件目的何在?
[ 大于 ] 于2007-11-24
徐友漁的一篇《改革開放前沒有腐敗嗎?》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大家特別關注的并不是他的命題“改革開放前有沒有腐敗”?而是他披露出來的與腐敗并沒有直接聯系的兩個大案,尤其是北京大興案件,可以讓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感到毛骨悚然。特別是,他又含糊其詞,不交代案件的前因后果,更顯得不好思議。
有網友不相信會有這樣的事,我相信。我認為大興案的發生是可能的。因為在其它地方也發生過類似情況。當時我就聽說南方某地,革委會的保衛部門破獲了一個由地富子女組成的反共救國軍組織,一審訊審出他們有要殺貧下中農的計劃。一些貧下中農萬分氣憤。于是有人鼓動,說要先下手為強,暗暗在各生產大隊之間串聯,準備把當地的地富分子殺掉。幸好上級革委會得到消息,及時派部隊制止了這種濫殺行為,避兔了事態的擴大。
發生這樣事件的原因是相當復雜的。1966年8月,是運動的關鍵時期。當階級斗爭存在是客觀事實,當時還有一個提法叫“地富反壞右”是死老虎,“走資派是活老虎”,不要“轉移斗爭大方向”。但是有些當權派就是要故意轉移斗爭大方向,制造事端。也許,這就是大興案件的大背景。所以有網友提出應該查清案件真相,是有道理的。
發生這樣的事的原因雖然很復雜,但案件的性質比較簡單,連形左實右都不是,而是一起偶發的刑事案件。它不是當時政權所允許的或支持的,它的發生對當時的政權也是極為不利的。可以說,這樣偶發的刑事案件在任何政權下都是可能發生的,比如美國的校園槍擊案,日本的地鐵投放毒氣案、,俄羅斯的殺人狂案等等。這些事情的發生,同樣與政府的腐敗不腐敗沒有直接的聯系。
大凡舊事重提,必有目的。我們重提南京大屠殺,是要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徐友漁在討論“改革開放前有沒有腐敗”的文章中著意提出與腐敗并沒有直接聯系的北京大興案件目的何在呢?是為了證明當時階級斗爭的復雜和激烈,說明運動的必要性?還是為了清算什么人的罪行,否定什么什么的?徐友漁目的何在我們雖然不知道,但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們的“沛公”應該注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