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技術的層次
柳鯤鵬
2007-7-10
關鍵字:技術 層次
簡介:掌握技術的層次,有KNOW NOTHING、KNOW IT、KNOW SOMETHING、KNOW HOW、KNOW WHY、KNOW THIS共7個層次。其中,到達KNOW HOW是非常困難的,而KNOW THIS是天生的。
人類對每項技術的認識,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其中不僅有曲折,也有謬誤。比如地心說在當時就是科學的,只是后來才知道是錯誤的。但不能說地心說就不是科學,毫無疑問地心說為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必要貢獻。
同樣對具體一項技術,固然可以說人類完全掌握了,但對具體個人來說掌握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甚至某些理解會完全不同。對一個人來說,掌握技術也是逐步的,掌握的廣度、深度也是不斷變化的。但是本人在這里強調,由于個人的能力、智力、悟性不同,掌握技術的廣度、深度都有一個極限,到達極限后幾乎不可能再前進了。以本人而言,對現代數學幾乎是束手無策(我相信絕大多數包括數學系的人也同樣沒有數學天賦)。
掌握技術的廣度,跟努力、記憶力和把握整體能力有關,這里不準備深入討論。但掌握技術的深度,卻跟悟性有關,層次差距也比較大。那么掌握技術的層次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
1. KNOW NOTHING。什么也不知道。
2. KNOW IT。知道有那個事物,也許只看過樣子,也許只是簡單使用一下。
3. KNOW SOMETHING。初步掌握一些內容、原理什么的。到了這個時候,不少人就開始自我膨脹,覺得自己無所不知了,誰也比不上了。
4. KNOW WHAT。對事物了解全面,原理也搞清楚了,甚至可以組裝了,有人就認為已經是全部了。實際上這僅僅是到達了出發點,以后的工作更加艱巨,甚至可以讓你望而卻步。如果要舉例,差不多等于引進了一條生產線,也能夠生產產品了;軟件么,就是你對軟件使用深入,功能差不多都知道了。就是說,你擁有了一個可以用的黑盒子。
5. KNOW HOW。KNOW HOW,就是知道怎樣把一個產品做好。比如花大價錢買了一條CPU生產線,如果僅僅滿足于生產當前種類產品,過不了幾年就被淘汰了。而如何能夠保證不落伍,不斷改進產品,這就要求你有KNOW HOW的本事。
要有KNOW HOW,可不是簡單的事,跟KNOW WHAT之間有一條巨大的鴻溝,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實驗,需要多次的技術改進,還一定會遭受多次的產品教訓——這種事一出,麻煩可不是一般的大,如各大廠商召回帶有缺陷的產品就是例子。這需要的資金、材料、人力是非常巨大的,遠不是一般的組織所能承受的。二戰之后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等為什么能迅速發展?因為二戰之前他們就是發達國家,完全掌握了所有技術的KNOW HOW,二戰之后各種工業可以由KNOW HOW直接起步,而如何促進技術的制度KNOW HOW也知道,這才是他們能夠成為技術強國的真正原因。而新中國呢?只能從KNOW NOTHING起步,為了掌握KNOW HOW,花費了巨大代價——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大國的好處,同樣的費用平均到個人頭上就少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領導下的新中國迅速成為世界第三科技強國,如果不是先富認定中國人不行而奉行“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中國現在的四化已經實現了,不用給別人打工當殖民地了。說到這里,作為一個技術愛好者,非常懷念那個熱火朝天搞科技的偉大時代。
要說明的是,KNOW HOW和KNOW WHAT之間的鴻溝,只有自己的實踐才能跨過,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別人教不會的。如原子彈、大飛機、核潛艇等等,你不去做,是永遠不知道會遇到什么問題要怎么解決的。
6. KNOW WHY。對KNOW HOW而言,很多事情是知道怎樣能做好,但為什么這樣做就好卻不明白。如果能夠知道這樣做就好的原因,就可以不走或者少走彎路,也可以明白當前做法的優缺點和改進的極限,還可以找到更好的辦法。需要明確指出,KNOW WHY對某些人來說容易掌握,對某些人來說是沒有辦法或者很難掌握的。
7. KNOW THIS。記得有人問莫扎特,你為什么十歲的時候就會寫交響樂?莫扎特回答說:我十歲的時候就是會寫啊。對莫扎特來說,沒有為什么,只有“這樣”。對某些人來說,他天生就有某種天賦,他就是知道應該這樣做,但為什么他自己也不明白。沒有辦法,這是天生的,你別傷心,羨慕一下子就好,你也沒有多少機會碰到這樣的人。
不過本人工作中發現也有一種把THIS當常識的情況。如本人以前檢查別人工作時發現其讀寫文件時是一個字節一個字節進行的,要求對方修改,理由就是這樣性能太差。但對方兩個號稱高手的人外加一個公司副總,拒不認為這樣做有性能問題。這在我看來完全是常識,本來就應該知道,卻成了一個不可理解的事。最好只好想辦法搞了測試才讓他們閉嘴。別奇怪,你也許就犯過這樣的錯誤。
這幾個層次說明白了。但隨后又來了一個問題:怎樣認清自己處在哪個層次?或者說怎樣知道自己的能力?據本人所知,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牛,比如本人就喜歡自稱大師。而謙虛好學的品行沒有多少人具備,不服的自己想想看了多少不是工作要求書,所以不斷進步的人也不多。大概唯一的辦法,就是工作中心里先把自己看得水平低一些——你有本事做到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