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論”就是“胡搞論”
從本人開始有政治觀點之后,讀報時就發展“關鍵”這個詞經常不打招呼的出現:每年都說今年是改革開放的關鍵一年,現在又到了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某個時期是中華民族的關鍵時期。可是到處都是“關鍵”,那關鍵還叫關鍵嗎?
從字面上看,對某個工程計劃而言,關鍵就是工程的卡脖子、難關的意思。前期準備是為了順利攻克難關,而關鍵過后就相對輕松多了。但如果對一個工程計劃而言,每一步都是關鍵,又說明了什么?只有一個可能:這個工程計劃本身沒有任何計劃表!走一步看一步,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這種工程計劃不失敗才怪!同樣,每年都關鍵的荒謬也表明:改革開放本身是沒有任何計劃表的!
有人說,我們不是有計劃嗎?比如每年經濟增長,五年計劃,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等等。可是這是計劃嗎?除了一個虛無靈活的數字,這個計劃還有什么其他內容嗎?有科技計劃嗎?有人民福利計劃嗎?有資源使用計劃嗎?有環境保護計劃嗎?有社會安定計劃嗎?有人民安居樂業計劃嗎?有國際市場計劃嗎?沒有!統統沒有!再問,有階段目標嗎?有衡量指標嗎?如果沒有實現,有補救計劃嗎?誰負責誰受罰?這些你聽說過嗎?在改革開放中問題不斷出現并惡化卻束手無策,這不就說明是沒有計劃嗎?這不是胡搞又是什么?
搞了30年的改革開放,連一個計劃表都沒有,也是符合某人“不爭論”、“摸著石頭過河”的說法。咱們這里不用討論這些說法是否正確,可是“摸”了30年這河也應該過了吧?搞了30年,不論對的、錯的都要總結一下,總要出一個可行的計劃表了吧?再胡搞下去,淹死的就不僅僅是老百姓了。比如啥時人民安居樂業,啥時解決環境污染,啥時擺脫打工經濟,啥時中國高科技產業化,啥時高科技產品能夠占領世界市場,啥時產品高附加值化,啥時解決臺灣問題,這些都要有一個計劃表了吧。重要的是,如果到時沒有達到目標,如何補救,處罰誰也要寫得清清楚楚,讓全國人民看得到并能夠監督。
以后就別提什么關鍵了,制定一個計劃表才是真正的關鍵。制定好了計劃表并公布,只要按照時間表執行就好,出了問題也有人負責,這改革開放的大業,還不是順利進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