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桶理論來判斷發展成就
柳鯤鵬
2007-6-12
關于改革開放的成就上,存在很大的爭論。成就小論者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從資源賤賣到環境污染破壞,從社會風氣敗壞到倫理道德崩潰,從科技退步到教育失敗,從人民權力的喪失到人民福利的剝奪,從關系后門到貪污腐敗的普及,從崇洋媚外到世界工廠,就連吃的東西又是造假又是有毒,除了GDP數字增長幾乎是一無是處。但成就大論者卻一口咬定人民吃上肉了,物質生活改善了,然后列出大批的數字來證明。雙方不能達成共識的原因,除了別有用心之外,就是因為雙方沒有共同的比較基礎和方法。只要找到一個雙方承認的方法,基于實事求是的態度,就可以達到共識,進而找到發展的道路。
在管理學上有一個木桶理論,就是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其他的木板再長也沒有意義。如果想用平均長度來蒙混過關,對不起,沒有人會被你蒙騙的。我想,如果把這個理論用在發展成就判斷上,是非常合理的,也可以取得共識。有人會說不公平,說“其他方面的努力就白廢了嗎?”那為啥不發展落后的?還不是因為某些方面容易發展,某些方面很難發展嗎!玩GDP數字增長容易,搞高科技難;要發展沿海容易,發展內地難。如同一個人的能力取決于做難事一樣,發展也要以難的事情為準。
要木桶理論來比較發展,也有幾種方式,其中一種是橫向比較。比如你江蘇找出發展最落后的地區,跟安徽最落后的地區來比較。如果這兩個地區差不多,你江蘇領導的發展并不比安徽好。什么?冤枉?行,你三年后準備發展成什么樣子?別用平均來唬我啊。
另外一種方式是縱向比較。你不是說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嗎?行,咱們列出一些項目,如科技成果、教育、醫療、養老、住房、吃飯、日常消費、幸福感、安定感、工作、權力、福利等等多個項目,暫時不考慮30年的發展期,比較哪些項目沒有進步?哪些項目反而落后了?有?那就是落后,至少是沒有發展。什么又說不公平?30年了你還不如以前,還知道什么叫丟臉嗎?你為什么不把這些問題解決,反而給他們成天抱怨的把柄?再加上30年的發展期,你還有什么好說的?
木桶理論據說是從西方引進的,所以各方面也應該沒有什么異議。如果政府覺得這樣一比得出反而落后的結論很丟臉,有兩個解決辦法:一個是置之不理一意孤行或者干脆禁止這種比較方法;另外一種辦法就是把這些短板發展好消滅某些的抱怨的口實。中央和各級政府準備選擇哪種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