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他是怎么修正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的?
評任登第《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
作者:任登第 中央黨校教授 來源:作者惠寄
九年前,我曾寫過一篇題為《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文章,先后在《理論導刊》、《中國黨政干部論壇》發表。文章一出,引起了理論界的重視,曾被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研究》、《青海學刊》等所轉載。在這篇文章中,我明確講過,相對于馬克思的無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有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主義。在這些年所寫其他文章中,我都堅持這個看法。現在看來,這個認識遠遠不夠了。
隨著實踐的不斷發展,隨著黨中央新理論、新方略的相繼出臺,我對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了新的認識,分開來說,有這樣幾點: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社會主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人建設的社會主義;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為中國人謀幸福的社會主義;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設的社會主義。
把這幾條總括起來,可以下這樣一個定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的在中國土地上由中國人建設為中國人謀幸福的有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主義。
(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和資本主義世界接軌的社會主義,除了沒有社會主義什么都有的社會主義。)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的。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定因素,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一切都談不上。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講的中國共產黨是指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共產黨。蘇聯模式的共產黨領導建設的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不可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評:他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建設的”,他對由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只是過去肯定,現在否定。請看“需要說明的是,這里講的中國共產黨是指由“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共產黨”,明顯的指的不是原來的共產黨。毛澤東在位時和蘇聯修正主義的黨論戰了十年,難道中國共產黨是個蘇聯模式的修正主義的黨?簡直是太可笑了,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造謠的伎倆也太低劣了。說白了現在建設的是和世界接軌的新自由主義模式的社會主義,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只能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社會主義,這一條,看起來明白,做起來不明白,歸根結底,還是沒有說明白。
計劃經濟時期,“走俄國人的路”(毛澤東語),照搬蘇聯模式,結果吃了大苦頭,就是沒有弄清“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含義。
(評:計劃經濟使蘇聯建成了超級大國,修正主義把蘇聯共產黨搞跨了,一個聯盟的大國變成了四分五裂,現在搞市場價經濟,變成了貧困的三流國家。中國搞計劃經濟時,不管經濟、還是科技發展的速度遠遠快于資本主義國家。現在的改革讓外國資本家發了大財,中國資本家撈足了油水,精英們占盡了便宜,受苦受難的是工農百姓。 精英們當然是“弄清了“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含義” ,而老百姓“就是沒有弄清“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含義,結果吃了大苦頭。”
改革開放以后,“走自己的道路”(鄧小平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歷史性的偉大勝利。一些同志百思不解,不時地問:為什么不建設社會主義,而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也是因為沒有弄清“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含義。
“評:是啊,我們在不斷地問,“為什么不建設社會主義”,非要建設除了沒有社會主義以外,什么都有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中國土地上建設,包括很多內容,例如,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中國的歷史和現狀,中國的自然和人文環境等等,其中最重要地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實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馬克思提出的偉大歷史任務,但是,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一樣)建設社會主義,不能由馬克思說了算,而是要由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說了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進行什么樣的革命,建設什么樣的社會,都是由它說了算,否則,你就辦不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說:“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評:對馬克思主義過去的肯定,現在的“不能由馬克思說了算”,這就是修正主義者修正馬克思主義的手法。由誰說了算,他說“要由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說了算。…….都是由它說了算,否則,你就辦不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必須要有先進生產關系,這個先進的生產關系是什么呢?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大概不是社會主義吧?現在中國的先進生產力表現在除了給外國人當打工仔,當裝配廠以外,核心技術都在人家手里,難道這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現在能拿得出來的高水平技術的東西還不是計劃經濟時代搞出來的,不覺的臉紅嗎?要說“三個代表”美國的布什總統代表得最好。)
那么,中國的先進生產力是什么?它的發展要求是什么?翻開所有公開出版的關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專著、教材和文章,在講到“三個代表”科學內涵時,幾乎都是“王顧左右而言他”,說了很多題外話,就是不作正面回答。為什么?據說是:書本沒見過,上級沒講過,不好說。而如果不講清中國先進生產力是什么,它的發展要求是什么,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閹割了“三個代表”的靈魂。其實,只要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問題不難回答。(評:掛羊頭賣狗肉,當然不好意思說。)
中國共產黨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面對著復雜的生產力狀況,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手工小生產,這是封建主義生產力,是中國的落后生產力;另一種是機器大生產,也叫社會化大生產,這是資本主義生產力,是中國的先進生產力。不論過去和現在,中國只有這兩種生產力,尚不存在其他的生產力。解放前,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束縛,要求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資產階級革命。中國共產黨是要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的,但是,歷史留下來的先進生產力是資本主義生產力,不是社會主義生產力。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要求進行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面對著這種客觀環境,在中國資產階級無力無法領導民主革命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只好勇挑歷史重擔,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本該由資產階級完成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最重要的是因為我們黨順應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評:這又是修正主義的手法,對共產主義過去肯定,現在否定。他說在中國就沒有社會主義生產力,當然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怎么能和平地長出社會主義的生產力來呢?既然長不出來,那只能發展資本主義的生產力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個問題毛澤東已經講的很清楚了,在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的道路,鄧小平也說過,這是一條死路,難道黨校的老師連這一點道理都不懂!)
民主革命勝利前夕,我們曾經確定先建設包括發展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在內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等條件具備后再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完全符合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的。但是,革命一勝利,由于種種原因,中國走上了“俄國人的路”。在吃盡苦頭之后,中國又開始“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富了,國強了,國際地位提高了。為什么呢?這原因只有一條,就是是否照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辦。民主革命勝利后,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發展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包括資本主義在內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等等。建國之初,違反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實行蘇聯模式社會主義,搞得國窮民困,差點兒丟掉了政權。改革開放后,完全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辦,又繁榮富強起來。這一反一正的歷史經驗證明,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按照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辦理,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不但適用于中國,也適用于全世界。
(評:“實行蘇聯模式社會主義,搞得國窮民困,差點兒丟掉了政權”,毛澤東沒有照抄蘇聯的模式,如果照抄蘇聯的模式,也不可能和蘇聯鬧翻了,這是黨校的任登弟在捏造,“搞得國窮民困”,這又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差點兒丟掉了政權“,什么時侯中國差點兒丟掉了政權?造謠應該負法律責任。 計劃經濟的優越性,蘇聯和我國的實際已經證明了的,不是隨便一個“吃盡了苦頭”就可以抹殺得了的,真正吃盡苦頭的是現在的廣大工農群眾。)
現在的問題是,人們承認中國的先進生產力是社會化大生產,但是否認它的資本主義性質。其根據是所謂“生產力中性論”,說什么生產關系有姓“資”姓“社”的問題,生產力是中性的,不存在這個問題。因此,不承認社會化大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還有一種“趨同論”,說什么社會化大生產既是資本主義生產力,也是社會主義生產力。這兩種觀點完全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如果認為生產力是中性的,那么,生產關系的姓別是什么決定的呢?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生產方式,各由自己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配對。如果把社會化大生產說成是既是資本主義生產力,又是社會主義生產力,那不等于抹煞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區別嗎?
(評:任先生要中央承認現在搞的是資本主義,因為現在搞的是資本主義生產力,他必須有配對的生產關系,這就是資本主義。這點上他還算坦誠,他是主張公開搞資本主義的,而不是像有的人那樣偷偷摸摸。)
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按照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行事。既然中國的先進生產力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那么由它決定的生產關系就不會是單一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因此,我們現在在中國土地上建設的社會主義不是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而是同資本主義有密切聯系的帶有完成資產階級歷史任務性質的社會。資產階級的歷史任務有三:(一)消滅封建主義;(二)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并用它取代手工小生產;(三)孕育社會主義生產力,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到來準備物質條件。這三項任務的第一項,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完成了一大部分,即推翻了封建主義的政權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肅清政治思想領域內的封建殘余思想影響的任務遠沒有完成。至于第二、第三項任務,更沒有完成。我們現在進行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建設以及所進行的各種體制改革,正是為完成這些任務而努力。而如果不完成這些任務,就無法孕育出社會主義生產力,從而也就無法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常識。理論來源于實踐并為實踐服務。我國現在最大的實踐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是舉世公認的。把我們這個實踐上升為理論,就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資本主義生產力,完成資產階級的歷史任務,為實現共產主義創造條件。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的同志一聽這話,可能火冒三丈。但是,這是歷史,這是事實。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就是共產黨領導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嗎?那時候,我們大家心甘情愿拼命干,不是干得很好嗎?為什么現在一說由共產黨領導完成資產階級未競的歷史任務就想不通了呢?共產黨要始終聽從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指揮。這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是任何人都莫之敢逆的。
(評:在中國的土地上,搞社會主義,對于有利于社會主義的資本主義可以存在,但必須有利于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政策是“利用、限制、改造”,而不是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可以自由泛濫,否則就叫資本主義國家。不要羞羞答答說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這點上任先生不老實。社會主義不可能自發地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里產生,資本主義不可能和平過渡社會主義,也不可能孕育出社會主義,只能粉碎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才能實現。那么我們反問一下,在共產黨領導下,將來是否還要把自己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再打倒一次!)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中國人建設和為中國人謀幸福的社會主義,這里的重點在“中國人”,就是說在中國土地上實行的社會主義是由全體中國人建設的,為全體中國人謀福利的,不是只由一部分人建設的,只為一部分人謀福利的。這樣說,在以階級為本的計劃經濟時期是犯千條的。那個時候,以出身分貴賤,出身于地主富農以及資本家的子女,在升學、招工、提干、當兵等等方面都受到種種限制,所謂“成份高”即出身不好的人想為社會主義做貢獻都不行。特別是知識分子,不管是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或者是建國后培養的主要出身于工農家庭的新知識分子,都被污辱為“臭老九”,備受打擊和迫害,無法為建設社會主義貢獻全部的力量。那時候也講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際上,只是調動了一部分人的積極因素,另一部分人的積極因素被壓抑了。這怎么能建設好社會主義呢?現在好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摒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不再以階級劃線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個代表”指導下修改的新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實際上已經蘊涵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樹立和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十六屆五中全會賦予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以全黨指導思想的地位,強調要以這個新的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過程。這標志著我黨指導思想的重大轉變。
(評:這是對在那個時侯艱苦奮斗的全體中國人的極大污蔑,中國幾千來有那個時代,人民那樣的意氣風發、與天斗、與地斗,不顧個人利益地建設社會主義,也包括大多數的知識分子,那個時候的知識分子多數是人民需要我們到哪里我們就到哪里,不講個人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先進的科技不是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用最短的時間搞出來的?少數知識分子可能沒有積極性,因為他們的世界觀還是資產階級唯利是圖的世界觀,所以要他們改造思想,他們就覺得不舒服。現在知識分子不給他們個人利益,他們有積極性嗎?現在的工農在資本家的壓榨下,能有主人公的積極性嗎?現在的積極性是壓出來的。說,過去建設只為一部分人謀福利的,這個帽子戴在過去的頭上不合適,戴到現在的頭上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以人為本,從字面看是很明的,就是以“人”為本,在世界,以全人類為本,在中國,以全體中國人為本。但是,有的同志卻把這說成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體人民為本”。這首先在邏輯上講不通。人和人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人是上位概念,人民是下位概念,它們是從屬關系,不能并列和相互替代。其次,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歷來如此,如果把以人為本定義為以“全體人民為本”,那就從根本上貶低了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的意義了。
(評:他是在極力否定憲法上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體人民”,這里把人分成三類:一類是工農和勞動人民,這是共產黨的階級基礎,依靠對象,一類是愛國人士,這是共產黨的團結對象,一類是被專政的對象。他這樣在“人”和“人民”上做文章,目的是要砍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根國家的支撐柱。)
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對歷史觀的認識深化了,發展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本來是人創造的,在世界是由全人類創造的,在中國是由全中國人創造的。但是,長期以來卻存在著兩種歷史觀,一種認為歷史是由英雄創造的,一種認為歷史是由人民群眾創造的。這兩種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有片面性,都與事實不符。從歷史上看,凡是有人群的地方,為了本人群的生存和發展,都存在著領導和被領導的關系,存在著指揮者和勞作者兩種人。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上,這兩種關系和兩種人的叫法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他們對社會發展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任何強調一方的作用的觀點都是片面的。拿一個樂隊來說,有執棒者,有演奏者,誰重要呢?都重要,離開那一方,都奏不出美妙的樂曲。一個軍隊,有士兵,有元帥,誰重要呢?都重要,離開那一方都打不了勝仗。一個社會,有領導者(統治者)和被領導者(被統治者),共同組成社會,共同推動社會發展,離開此一方,彼一方就不存在,誰重要呢?站在領導者一方,說歷史是領導者創造的,領導者重要,站在被領導者一方,說歷史是被領導者創造的,被領導者重要。其實都重要。古人要我們“平其心論天下之事”。平心靜氣看社會,構成社會的兩部分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官有官的作用,民有民的作用,缺了那一方,都不成其為社會,都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正是因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這種深層次的認識,我們黨才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也正是因為在這個新的發展觀的啟迪下,我們才認識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由中國人建設并為中國人謀幸福的社會主義。只有調動全體中國人的積極性,才能把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好;只有為全體中國人謀幸福,才能把中國建設成人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諧社會。
(評:這是他在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他把領導和群眾,官和民,不分主次同登對待,其實在他的文章里,民是被領導、被統治,是處于次要的地位。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官也是從勞動群眾產生的,離開了勞動群眾就沒有人類的歷史,也就沒有官和領導。歷史的前進離開了勞動群眾的積極性就沒有可能前進。改革開放究竟給那些人帶來了巨大的利益?調動了那些人的積極性?毛澤東時代,人人有工作,人不分高低,只有分工不同,也沒有下崗一說,大家都自覺的勞動和工作。)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設的社會主義,這一條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重在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什么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呢?這看起來比較簡單,實際上包含著很復雜的內容。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里面有幾個方面的情況 :
相對于中國文化,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外來文化。毛澤東有一個名言,他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第677頁)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中指出:“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于他回答人類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他的學說的產生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最偉大代表的學說的直接繼續。”“馬克思的學說是人類在19世紀所創造的優秀成果——德國的哲學、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的社會主義的當然繼承者。”(《列寧選集》第二卷第278-279頁)在《卡爾 馬克思》一文中,列寧指出:“馬克思是十九世紀人類三個最先進國家中三種主要思潮的繼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馬克思的觀點是“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5頁)從列寧這些論述中可看出,在列寧看來:(一)馬克思主義是從西方文化傳承和發展起來的,屬于西方文化之列。(二)馬克思主義是西方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三)中國文化不包括在人類先進思想之列,不包括在馬克思主義之內。
長期以來,人們不承認馬克思主義是西方文化,不承認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是先進文化。這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歷史。
縱觀世界文明史,我們看到,人類社會大體上在兩種文化的指導下發展的。一種是西方文化,包括以科學民主為中心的資產階級文化和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無產階級文化。一種是以中國儒家思想為代表的東方文化。這兩種文化在各自影響的世界上形成兩種文明,即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這兩種文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發生過和發生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都是人類的先進文化。因此,把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排除在人類先進文化之外的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馬克思主義的常識告訴我們,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包括勞動者和勞工具即人和物兩個方面。西方文化側重于促進生產力的物的方面的進化,側重于物質文明建設,自然科學特別發達,可以說是以物(以階級)為本。東方文化側重于促進生產力的人的方面的進化,側重于精神文明建設,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特別發達。人類是由生物——動物進化來的,至今還重演著這個歷史過程:人在胚胎時期,處于生物階段,依靠感應維持生命;嬰兒時期,處于動物階段,依靠感知維持生命;隨著大腦的不斷發育,從會說話和走路開始,才進入人的階段,依靠思維維持生命。人類進化到現在,還處于幼年階段,其特征是在人的遺傳基因中仍然存在兩種因素:一種是人性(善),一種是獸性(惡)。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都是片面的。實際上,人從生下來以后就存在善惡兩種因素,關鍵于后天的教育。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中國文化的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從幼兒開始,就進行“修身”教育,要求人們“去私心,存仁性,孝父母,敬長上,不忘本,不忘恩,言忠信,行篤敬”,一句話,就是抑制獸性,弘揚人性。中國有史以來被譽為禮義之邦,正是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培養。馬克思把資本主義社會稱作人類社會的史前期,指出:“人類社會的史前期就以這種社會(按指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而告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83頁)就是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人類還不能完全消除本身的獸性因素。正因為此,西方的有識人士才大聲疾呼要向中國的孔子求救。實踐已經并將證明,只要中國人和全世界人都用中國的儒家文化武裝起來,人類才能完全消除本身存在的獸性,那時候,在人的身上只有人性,沒有獸性。也只有在那時候,人類才能進入自己的正史時期。因此可以說,中國文化是以人為本。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所以是先進文化,是因為這兩種文化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都發生過和發生著重要作用。但是,它們各有所短。從主要方面看,西方文化的短處主要是重利輕義,上下交征利。他們也抓精神文明建設,但重點在物質文明建設,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硬,抓精神文明建設一手軟。在西方文化指導下的西方國家,物質財富劇增,物質生活富裕,但是,精神財富極端貧瘠。弱肉強食,強凌弱,眾暴寡,剝削壓迫勞動人民,侵略掠奪弱小國家,等等獸性行為在西方世界依然如故。中國文化的短處,主要是重義輕利,把人性的發揚放在第一位,對物質文明的建設也抓,在歷史上也有過發明創造,出現過若干個盛世,但是,抓精神文明建設一手硬,抓物質文明建設的一手軟,使得近代以來,中國雖則仍然以禮義之邦譽滿全球,但是,在經濟上越來越落后于西方國家,備受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壓迫。
(評:照任先生的說法,只要用用善、悪思想來教育人民就行了,既然如此在中國還不如搞一門宗教,像阿拉伯國家那樣用宗教來統治人們的思想吧!馬克思主義是一門揭露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不是封建儒家學說,也不是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學說。黨校的教授在宣傳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他的馬克思主義就是修正主義。)
值得慶幸的是,自20世紀中下葉以來,在人類社會出現了中西方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借鑒的大好形勢。西方眾多有識之士不斷發出呼吁,要向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子吸取智慧,以解決西方國家的精神文明窮貧的問題。東方后進國家和地區,紛紛學習西方文化的長處,經濟建設突飛猛進。亞洲“四小龍”的出現,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歷史已經和必將證明,在不同歷史和環境中產生的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都是先進文化,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促進生產力的全面、高速發展,才能促進人的全面進化,把人類從獸性的束縛中真正解放出來。只有把中西醫結合起來,才能真正解決人類的病痛問題。只有把中西文化融為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建設成功,人類社會才能真正地進入共產主義大同世界。正是在這個中西文化日漸接近、日漸相融的大背景下,中國馬克思主義誕生了。
中國馬克思主義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其中,毛澤東思想重點解決中國的革命問題,中心是新民主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中也有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但是,他的這部分理論堅持以階級為本,屬于馬克思主義范疇,不包括在中國馬克思主義之列。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重點解決中國的建設問題,是地道的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
(評:這里他又用了修正主義的手法,他說到毛澤東思想也是肯定過去,否定現在,等于不要毛澤東思想,因為毛澤東思想“堅持以階級為本,屬于馬克思主義范疇,不包括在中國馬克思主義之列。”)
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習慣的說法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地說,就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鄧小平理論等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什么原理同中國的什么實踐相結合,又是怎樣相結合才產生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呢?誰也沒講過,誰也沒講清楚過。其實,只要看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和內容,就清楚了。
毛澤東思想是第一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代表作是新民主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的邏輯是:先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其道路是:先奪取城市,再奪取農村。毛澤東思想的邏輯是:先進行新民主義革命,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先建設新民主主義,再建設社會主義;其道路是:先奪取農村,再奪取城市。這就是說,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理論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在革命問題上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階級斗爭”,根據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相結合,即根據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所得出的科學結論。就是說,新民主主義理論首先來源于馬克思主義。但是,我們看到,毛澤東思想中的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中國文化。由毛澤東創立的作為我黨最早的思想路線實事求是,就是明證。據鄧小平指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學習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學習毛澤東的實事求是。據查,實事求是一詞來自兩千年前班固《漢書》第五十三卷。(中華書局標點本《漢書》2410頁)唐代顏師古對實事求是注解說:“務求事實,每求真是也。”實事求是是古漢語,馬列的著作中沒有,西方的其他著作中也沒有,是正宗的“中國制造”。毛澤東根據古人的注釋,對實事求是稍加改造,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觀察和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詳見《“實事求是”考源》,載《炎黃春秋》2006年第1期)人們常常把實事求是說成是來源于辯證唯物論,實際上,實事求是這個根本方法完全是中國文化的結晶。毛澤東對共產主義精神有過精辟的論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地熱忱,等等,也都來源于中國文化。共產主義源自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重利輕義,產生不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中國文化重義輕利,以仁為中心,要求人們管住自己,關愛他人,所謂“克己復禮”是也。毛澤東揭示的共產主義精神,正是對中國文化的優秀成果的升華。總之,在毛澤東的哲學、軍事、文藝等等思想中,富含中國文化精義。大凡讀過毛澤東著作的人對此都會深有體會。
(評:此人簡直是在胡說八道,說“毛澤東對共產主義精神有過精辟的論述: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對工作極端地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地熱忱,等等,也都來源于中國文化。共產主義源自西方文化。西方文化重利輕義,產生不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 這是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說的話,白求恩是西方人,受的西方人文化教育“重利輕義,”應該“產生不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可是白求恩卻產生了這種精神,為什么?因為白求恩是共產黨員,他受了共產主義的教育的結果。共產主義的思想只有通過共產主義思想的灌輸教育才能產生,因為它是為解放全人類的思想,其它封資修思想不可能教育出共產主義思想來的。毛澤東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但是他都用馬列主義作為指導來利用“古”和“洋”的,而不是不分封、資、修拿來隨便用的。)
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是改革開放,實行市場經濟。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是消滅商品貨幣關系,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單一的分配制度。實踐證明,這種思想在商品經濟不發達、生產力低下的東方國家行不通。鄧小平堅持了社會主義方向,打破計劃經濟,實行市場經濟,發展商品貨幣關系,推行多種所有制經濟和多種分配制度。這是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不同性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屬于資本主義經濟范疇。有的學者說市場經濟是中性的,這是不對的。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外在形式和運行機制,商品經濟是資本主義的宏觀生產關系,怎么會是中性的呢?中國共產黨是按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辦事的,鄧小平突破重重阻力引進市場經濟,功垂千秋。作為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市場經濟在發展生產力方面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這已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所證明。市場經濟有利于物質文明建設。這是它的長處。但是,由于通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原則,市場經濟易于產生資本剝削和分配不公。為了取其所長,制其所短,鄧小平提出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要求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正是中國文化的長項。
(評:在毛澤東時代也有商品交換,也有八級工資制,干部多達20幾級,不同之處,毛澤東是要逐步地消滅商品經濟,而不是大力地去發展商品經濟。任教授還較誠實,承認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資本主義的東西不產生剝削和壓迫,那才是天方夜譚了,在唯利是圖的社會里傻子才會接受你的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又是一個天方夜譚。)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把中國文化同馬克思主義并列稱作中國先進文化的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什么是中國的先進文化呢?江澤民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因為我們黨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所以全黨同志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一切優良的文化傳統,努力學習和吸收一切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從而不斷地創造和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江澤民:《論“三個代表”》第3頁,中央文獻出版社)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的先進文化由三部分組成:一為馬克思主義,一為中國文化,一為以科學與民主為中心的資本主義文化,就是把中西文化融為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三個代表”的三大原理,準確地反映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一是從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出發進行革命和建設;二是以中國文化為主體吸收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而創立的中國的先進文化作為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三是為中國最廣大的人民謀幸福。
(評:他講的比江書記直截了當,先進文化是三種東西的混合體。他把三個東西平列起來了,離開了馬列主義作為指導的文化,那只能是修正主義的貨色。現在先進的文化實際上是西方的文化, 學西方的書、看西方的大片,說西方的英語,留西方的黃發,吃西方的肯塔基、麥當勞,喝西方的洋酒,穿西方的洋衣,坐西方的洋車等等。)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及與此相關連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合作、自主創新等等思想,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這些新思想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但更多地是出于中國文化,是中西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
(評:離開了階級和階級分析,都是糊涂的理論。)
縱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過程及其內容,我們看到,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文化為主體、吸收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而形成的。有的學者把中國文化概括為“人理學”,把西方文化概括為“物理學”,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馬克思主義實質上是“人理學”和“物理學”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無比的優越性。同為革命,中國勝利了;同為建設,中國發展了;同為改革,中國成功了。為什么呢?不少人說不出所以然。其實,道理很簡單。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關鍵的一條,就是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這就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評:這些話都是不負責任,是經不起檢驗的胡說八道。)
中國文化是開放的文化,對外來文化歷來堅持兩條原則:一是歡迎,二是“擇其善者而從之”。中國的老祖宗孔子早有明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不正是遵循老祖宗遺訓來進行的嗎?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善者”,我們堅決“從之”;馬克思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在中國行不通,是“不善者”,我們堅決“改之”,把以蘇聯模式為樣板的社會主義改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評:他說,“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善者”,我們堅決“從之”;馬克思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在中國行不通,是“不善者”,我們堅決“改之””。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修正主義的手法。)
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上的根本區別在于對待商品貨幣關系的態度上,前者消滅之,后者發展之。共產黨的天職是消滅商品貨幣關系,而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發展商品貨幣關系。怎么辦呢?由中國的五谷和文化哺養的中國共產黨人只能取中西文化之長創立自己的理論用以指導革命和建設。歷史已經和必將證明,只有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評:“只有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關鍵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否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可笑的是有人沒有好好研讀過馬列主義,也沒有好好實踐過馬列主義,居然發展起馬列主義來了,豈不可笑。)
中國共產黨是由中國人建立的在中國實行共產主義的政黨,顧名思義應該有兩個老祖宗,一個是中國的老祖宗,一個是馬克思主義的老祖宗。對于中國共產黨人來說,這兩個老祖宗都要尊崇,都不能丟。對馬克思主義老祖宗馬克思和恩格斯,我們從來沒有丟,今后也不會丟。至于給中國創造優秀文化的中國老祖宗,自“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特別是十年“文革”動亂中開展“批林批孔”運動以后,已被很多人淡忘了,甚至丟掉了。這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評:對共產黨人來說,老祖宗只有一個,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不能有其它祖宗。至于其它思想,那就是毛澤東說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孔家店除了嚴守等級,不能逾越的教導外,還能對現在我國人民有什么積極教育意義,在歷史上它只是統治階級的幫兇而已。)
中國文化先于西方文化,優于西方文化。中國文化有被歷代封建王朝作為統治人民工具的情況,這是事實,但是,這是部分,不是全體。就總體來說,中國文化是中國的先進文化。正如許多學者指出的,中國文化在中國悠久歷史中對保持社會穩定和發展,維護多民族的國家的和諧與統一,發揮過巨大作用。一反“西學東進”的局面,現在已經出現了“東學西進”的形勢。這是值得全體中國人高興的。振興中華要做很多事,最重要的是振興中國文化。這是歷史交給我們的偉大任務。
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老祖宗的書上沒有寫過,上級領導沒有講過,無法唯書和唯上,只好根據“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理,聯系中國的實際,對九年前發表的一論《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文,作一些補充,不妥之處,亟望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評:通篇是修正主義。他是修正主義的老手,他對修正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手段有三:一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二是遠的肯定,近的否定;三是形式上肯定,實質上否定。作者說他是不唯書,不唯上的,但實際上他還是很唯上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