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辯論成吉思汗是否是中國人,滿清入關是否是外族入侵時,常有人義正詞嚴地說:“中國不是漢族一家的”。其實這一命題是偽命題。如果我們說:“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沒有人會反對。但如果說中國是漢族人的中國,那么所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就不答應了。
但是,我們應當明辨歷史事實。古代的中國人未必僅僅是今天的漢人,而今天的漢人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同胞卻是古代的中國人。以明朝為例,明朝制度下,是沒有明確的民族劃分的,政治權力、國家義務、所受教育完全相等,只有國民而沒有民族成分。比如漢、回不分,而在滿清統治后,由于其部族統治,必然出現與統治部族-滿洲族對立的原來的中國人人群,這些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民族屬性-漢族,滿清政權又故意加大了民族隔閡,分而治之,所以多出了回族等少數民族。
共產黨統治后,卻人為派出新的民族。 比如從漢族又分出壯、侗等少數民族。建國初期,漢族人口占97%,只有15個少數民族,現在劃分的56個民族在之前絕大多數都是漢族。粟裕大將死后,經親屬強烈要求,幾年后被追授為侗族。
大家想想,在這些少數民族沒劃分出去前,又是什么心理。 現在出現這種命題是人為政策的后果。
所以,當我們再遇到這樣的命題時,“中國不是漢族一家的”。我們就該理直氣壯的回答:“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在古代,中國是古代中國人的中國,在當代,中國仍然是中國人的中國。那些不把自己當中國人的,不論古代、現代,都沒有資格擁有中國人的一切。那些殺進來掠奪、奴役、屠殺中國的,不是中國人而是中國最兇惡的敵人。”
二、在明確了“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那么就應該明白,中國歷史是中國人的歷史。
中國史不是地理民族史,而是民族國家史。所謂地理民族史,是在這片地域內所有民族的歷史,比如北美大陸史,東亞大陸史。論述的都是這片地域內所有民族的歷史。而民族國家史,是一個民族的從古到今的歷史,民族活動的地域會變化,政權會更迭,但是不變的是其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國家的認同,古人的“以夏變夷”是符合民族國家理論的。這兩種歷史根本是兩回事。
而當代專家們卻否認中國是民族國家,把中國歷史變成了當代中國版圖內的所有民族的歷史。這實際上就是把地理民族史代替了民族國家史。于是乎,誰進入中國的版圖,誰就是中國人,就擁有了中國人的身份、權力,誰占據了中國,誰就是中國人。把侵略者當作英雄來膜拜,踐踏民族英雄,為漢奸平反昭雪。 荒唐之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