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正義與當代知識分子
康新貴
一個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形成,部分取決于當代知識分子對公正、正義的追求和態(tài)度。
有一個流傳甚廣的經典故事,大意是有一個德國人說:當納粹殺共產黨人的時候,我不是共產黨人,所以沒有說話;當納粹殺猶太人的時候,我不是猶太人,所以沒有說話;當納粹殺什么什么人的時候,我因不是什么什么人,所以又沒有說話(記不清了,很抱歉);現(xiàn)在納粹要殺我,再也沒有人為我說話了。
在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后,十八世紀西方啟蒙思想家們,終于發(fā)出了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怒吼,給人類帶來了光明與希望,那些先哲們,盧梭、伏爾泰、狄德羅……因此也將永垂不朽。
當代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被右翼知識分子把持,左翼正處于參差不齊的崛起中。
當代中國社會目前已分化為四個階層: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其中勞動者階層又分化為三個子階層:發(fā)展型、溫飽型、貧困型。①當代知識分子,同樣因其對控制社會的稀缺資源的占有不同,分別屬于不同的階層。這種階層的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物質的、社會地位的不同,并不必然的決定知識分子主觀上的價值觀念的形成,對知識分子來說,對公正與正義的追求,是不應當分階層的。知識分子不應當因為自己在物質的、社會地位上屬于上層階層而在觀念上排斥其他階層,尤其是排斥勞動者階層。倘若如此,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了。
中華民族的先哲,“亞圣”孟子曾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經典主張。顯然,孟子不屬于他所說的“民”,但不妨礙他說出如此經久不衰的語錄。如此,中華民族才歷經磨難而倔強的屹立于東方。
當代的改革,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社會不公,倘若知識分子們視而不見或不以為然,甚至以為理應如此,那就很危險了。
當然,知識分子有自我選擇代表某個階層的權利,但代表某個階層,不等于可以不要社會公正,不等于可以剝奪弱勢群體的利益。
厲以寧有一個經典的說法:“為了達到改革的目標,必須犧牲一代人,這一代人就是3000萬老工人。8億多農民和下崗工人是中國巨大的財富,沒有他們的辛苦哪有少數(shù)人的享樂,他們的存在和維持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很有必要的。”。張維迎則主張“只要抓總量增加,不必管分配。”主張兩極分化的分配格局。顯然,他們是完全代表了權貴經濟和強勢集團,不再主張社會的公正與正義。當然,他們有自我選擇的權利。但是,當厲、張等人代表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念時,那就很不正常了,也很可怕。
公正與正義,是一個理性的文明社會所追求的最高價值目標,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和理想,我們中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當然不能例外。事實上,在孟子這樣的先哲們的努力下,公正與正義的價值觀念才得以逐步形成。
中國目前正在努力建設法治社會,而法所追求是最高價值目標是公正與正義。一部法律是否體現(xiàn)了公正與正義的原則,是區(qū)別“良法”與“惡法”的試金石。
改革中獲得利益最大的是極少一部分人,絕大部分人利益獲得較少甚至是絕對的利益受損體,或許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或許是權宜之計,但無論如何也不能認為理應如此而天經地義,并用強權予以維持。如此,失去公正、正義基礎的所謂效率要它何用!
如果說改革導致社會分層不可避免,那么如何緩和階層矛盾就成為政策、立法的重中之重。建設和諧的福利社會,是化解社會階層矛盾、維持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唯一正確、有效的道路。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就是一個現(xiàn)成的榜樣。
當然,中國經濟人均GDP的水平還不高,福利社會不可能一步到位。但這不妨礙將福利社會作為中國社會所追求的目標。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建設和諧的福利社會不僅不能為主流意識所接受,甚至遭到主流意識的強烈否定。這不禁讓人感到震驚和茫然!中國的主流意識、主流價值觀念怎么了?中國的知識分子怎么了?很是令人失望和沮喪。難怪中科院的何院士要說:誰叫你是中國人!中國的知識分子如此,中國的知識分子所追求的目標如此,中國的主流價值觀念如此。斯如是,夫復何言。
參考文獻:
1.康新貴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與勞動者階層分析》 網絡 (學說連線) 2005年12月15日發(fā)布
作者:康新貴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