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實
翟文中有許多關于拙文《新法家之謬》出臺之前因后果的敘述與猜測,構成該文立論的基本依據,因此有必要先作澄清。
我確實是在不久前的一次聚談中才得知有“新法家”一說,在此之前,渾不知世間又出此一論。那天在場的王小東、楊鵬二位,已與此“新法家”多有接觸、辯論,所以當時我主要是傾聽、學習?!缎路抑嚒芬晃募词悄峭韮A聽的結果,文中一些觀點與王、楊二位相似,但基本區別還是有的。翟文稱為“重復”,可能是被批評者往往容易將來自類似方向的批評混為一談的通病,倒不能怪“新法家”眼力獨差。
但僅憑這種觀點的相似性,“新法家”即可斷言冼巖是“自由民主人士”楊鵬的“槍手”,并稱:當“新法家”明確拒絕楊鵬“融合別人的思想,換取別人的資源”后,楊就迫不及待地拋出了冼巖的文章?——難道“新法家”在由此及彼作推理時,就不需要任何佐證?只需“疑鄰人竊斧”,就可入人于罪?如果從這種思維方式出發來構思“連帶責任制度”、而且還是“全民監督”,普通人能有活路嗎?怪不得暴秦二世即亡。
翟文說:“在研討會上,出于美國的戰略目的,你們要寫一個關于朝鮮問題的文章,就推來推去,都怕發表在美國資助的媒體上而丟國內的飯碗”——王小東在國家利益問題上的反美立場,天下皆知;而冼巖更是被大多數親美派及自由民主人士視若寇仇?!靶路摇辈涣私膺@些不要緊,但起碼要尊重基本事實吧:當楊鵬從國家利益角度提出對待朝核問題的方案時,王小東表示贊同,但認為該方案不可能被采納,言之無益;而冼巖卻明明是表態反對的,認為弊多利少、得不償失。難道當時“新法家”睡著了嗎?至于所謂“美國資助的媒體”,即指多維新聞網,不但“自由民主人士”及其“公敵”冼巖的文章都曾登在上面,就連中國官方的文章也經常在上面,這就是“新法家”心目中的敵對勢力。
至于“中國潛伏著多少美國的政治殺手”、“罵中國一位現任國家領導人”之類對楊鵬含沙射影的人身攻擊,在國內語境下即是最惡毒的栽贓陷害,更何況在幾天前見面時還一口一個“楊老師”、貌似溫良恭謙讓?不就是寫了一篇批評文章吧,犯得著誅人九族?“新法家”倒真是繼承了其前輩“焚書”不夠、還得“坑儒”的優良傳統呵。相比之下,所謂冼巖做“槍手”、在“美國政府支持的中文網上”拿“不低的稿費”,倒真是比較仁慈的指控了——希望這不是“新法家”在以身作則,親力踐行“全民監督”的治世之道。
二,觀點
拙文《新法家之謬》雖然是全面批評“新法家”,但與“新法家”的文字至少有兩點不同:1,拙文只批觀點不攻擊人身;2,拙文所批,皆“新法家”所有,“新法家”可反駁我的觀點,但不能說我無中生有,更沒有移花接木、含沙射影。這就是思想爭論與政治斗爭的區別。
針對拙文“到哪里去尋法君”之問,“新法家”答曰“社會功勛制”——完全文不對題。拙文所謂“到哪里去尋法君”,是指怎么保證統治者能做到“六親不認、寵辱不驚,一切行為只遵循已頒之法,無人我、親疏之別”,這才是問題所在,而不是統治者如何甑選出來。統治者如何甑選不是問題,扔轂子也能扔出來。將社會功勛制“推廣到國家最高執政階層上”,何濟于事?如何能阻止功勛最高者在成為統治者后以權為私,又如何糾正其重大決策的失誤?千古功勛,少有能及毛澤東者?!靶路摇比绾巫柚瓜竺@樣的法君犯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實際上,在法家一切皆為法君而設的法、術、勢下,任何人只要當上法君,都能成為“功勛”最大者,只需把3年災害描述成“戰勝自然災害”就行了。
因此,解決問題似乎還只能回到“西方民主政治”的思路上來,“新法家”也承認要“汲取西方民主政治中一切優秀的部分”,只是強調要將“中國的民主政治建立在社會(國家)功勛制的基礎上”,說什么“擔任任何公職的先決條件是為社會立功勛,只有獲得社會功勛的人,才能成為自由選舉中的侯選人”——且不說在沒有“公職”之前人們如何“立功勛”,又如何界定功勛,即如拙文《新法家之謬》所言:“一旦引入民選程序,法制必然發生系列變化。到那時,法治即已非法家之治,而是憲政民主了”——縱然它下面拖了一條叫做“社會(國家)功勛制”的裹腳布。
拙文“傾天下之力為一人”,說的是制度設計,“新法家”之“駁”卻扯到韓非子的用心是“為了普通百姓”;拙文“重功利,輕仁義”說的是法家以功利獎懲(法生德)作為唯一手段,蔑視道德教化(德生德),“新法家”自以為的“駁”,卻還是在重復:“秦律中有專門法律規定,百步內看到別人受傷害不去救助要受到法律制裁”。
雖然明知說了也等于白說,最后還是也“告誡”“新法家”翟玉忠先生幾句:在“沒有任何資源的支持,整天陷在財政危機之中,甚至因交不起網絡公司的服務費而被關閉過”的艱苦條件下,還堅持自己的學術研究和政治理想,這是可貴的;長期在邊緣努力、不能聞達于主流所積累的憤慨,也可以理解。但在自我封閉中構造“強大”是容易的,如果不是安于尋章摘句,而是希冀思想文章有益于當世,那么首先應爭取明白這個世界、了解這個時代。比思想文字的自圓其說更重要的,是洞明世事,這是一切思想有效性的前提。千萬不要將現代當古代、視書本為現實,尤其不要以為爭論治國之道就是和政治對手進行你死我活的斗爭?!靶路摇比绻嬲⑵饋恚€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保持開放、務實的態度,才不會淪為故紙堆中的囈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