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和哪些中國人交朋友?
——兼評“要和美國做朋友”的“專家”建議
9月22日 ,《環球時報》就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新政進行了新聞綜述,綜述中奪人眼球的,是有關在奧巴馬的新政背景下如何發展中美關系的建議。當然,《環球時報》是用大牌“專家”的話來表達自己的傾向的,在這篇名為“奧巴馬新政遭空前圍攻”的新聞綜述中,該報引用了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牛新春的觀點,牛新春認為,“奧巴馬執政的這幾年將為中美關系發展帶來‘機遇期’,中國應該利用這個時期跟美國發展朋友而不是敵人的關系”,具體是什么機遇呢,牛新春研究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說:“幾十件核武器就能毀滅世界,美俄以前也知道,為什么還都發展了一萬多件?如果美國能帶頭削減到幾百件,將宣告人類將正式走出核軍備的怪圈。而且人們必然會感到這個世界‘安全多了’,美國如果能作出這樣的表率,對世界的影響將是非凡的。”也就是說,別看今天美國對世界影響已如此之大(美國今天對世界的影響到底怎樣大,有多大,好事者不妨用民主人權、金融危機、伊拉克阿富汗戰火等實例從政治、軍事、經濟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這其實都很平凡,而一旦美國“作出這樣的表率”,那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將立刻“非凡”起來。再說,仔細體會牛研究員的言外之意,美國“作出這樣的表率”,就“將宣告人類將正式走出核軍備的怪圈”,這是人類多少年的夢想啊,全世界全人類都要對美國感恩戴德了。這可是了不得了!今天的美國已經搞得全世界雞飛狗跳,已經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了,“對世界的影響”再“非凡”起來,那這個地球能否裝得下美國都很難說了。面對這樣一個高大威猛,無往而不利的美國,除了趕緊抓住機遇做朋友,難道還想螳臂當車、雞蛋碰石頭嗎?所以,這做朋友簡直就成了不二法門,或者說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看來是非做不可的。
說起做朋友,大家都不陌生,誰還沒有幾個朋友呢?但是,有些人可以成為朋友,有些則不能成為朋友,有些還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可能什么人都成為朋友。據此,我們就可以大略地考察一下,哪些中國人可以成為美國的朋友,哪些中國人不可以成為美國的朋友,中國能成為美國怎樣的朋友。
根據生活的經驗,所謂朋友,一般來說都有如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常來常往。用時下的話說經常聚聚,吃幾個小菜,喝幾口小酒,關系越來越熱絡。當然,這大體上是市井之徒所為。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能不能和美國做朋友,哪些中國人可以和美國人做朋友呢?應該說,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許多成功人士是可以和美國做朋友的,不但可以,確切地說是已經在做,他們或者受雇于美國的公司企業,或者經常去美國訪問,與美國的“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還經常共同舉辦或參加各種各樣的高層論壇,戰略專題論壇等,層次之高之雅,非市井之徒所能仰望。這些人通過與美國人做朋友,無話不談,所以很是知美懂美,甚至在進行語言或文字表達時,往往要用英語單詞來表示核心概念或重要的意思,以示準確無誤,以示具有現代先進的思想意識,以示與國際接軌。比如這位牛研究員就說,“奧巴馬的理念是‘如果你認為中國是敵人,那么他可能真的會變成敵人’”。連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理念都知曉,更惶論其它了。這些人有的已經是美國的朋友,有的正在成為或很渴望成為美國的朋友。但是,這部分人的數量實在是太少了,13億中國人的絕大多數是沒有辦法攀上這個高枝的,或者說句傷自尊的話,美國是不屑和我等這些沒有檔次的老百姓交朋友的。
第二,互通有無。朋友嘛,你有的我沾光,我有的你沾光,用時下的話叫優勢互補,合作雙贏。還別說,中國與美國之間還真是各具優勢:中國有吃苦耐勞的老百姓,可以制造很多生活用品,成為所謂“世界工廠”;美國有傲視天下的高精尖技術,比如航空和空間技術、海洋工程與船舶制造技術等。美國之“無”現在正是中國之“有”,于是,中國不斷增持美國國債,成為美國的第一大債主;中國之“無”一直是美國所“有”,美國給了中國一些嗎?恰恰相反!對于中國可能獲得的高技術,美國一概予以封鎖,不僅美國嚴格限制向中國輸出,而且還堅決限制盟國向中國輸出,這已經有無數的事例,有了幾十年的歷史。但是,要說中國的什么“無”美國都不給,那也是不對的,也是冤枉人的。對于美國認為中國的一些“無”,美國還是不遺余力地給的,比如給中國戴帽子,以前是戴“專制國家”的帽子,現在戴“中國威脅論”的帽子,再比如給中國提供“民主+私有化”的社會模式,希望把西方的價值觀念提供給中國的第三代第四代,以便能實現“和平演變”或者“顏色革命”,還費心費力地向中國提交了許多報告,如《中國人權報告》、《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美國《國家情報戰略》等。所有這些給予,美國也可謂是一片苦心,天地皆察,人神共鑒。
第三,互相幫助。有困難要互相幫助,朋友之間理應如此,用時下的話叫同舟共濟,共克時艱。面對不期而至的金融海嘯,中國政府確實表現出了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的氣派,就在前些天,中國人大委員長還親赴美國簽定了124億美元的采購大單,以實踐共克時艱的精神。但相應的,最近美國幫助了中國什么呢?或者我們把眼光放遠點,看看多年來美國對中國的“幫助”。應該承認,美國還是很“幫助”中國的,自從1949年以來,美國一直在幫助中國的臺灣地區,直到最近,還在幫助臺灣地區進行軍事策劃,生怕臺灣的軍人多年不打仗而把業務荒疏了;美國還幫助并資助中國的“民主”人士,“民主”人士們以美國為大本營開展活動;美國還或明或暗地鼓動并幫助一些中國人分裂西藏,新疆的努力,等等,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這也大概就是牛研究員所說的“對華‘兩面下注’的政策”吧?按照牛研究員的估計(或者已經得到了內部消息)“奧巴馬政府或許會改變對華‘兩面下注’的政策”了。但是切不可以為美國從此就不幫助中國了,要知道,一些中國人在與美國的交往中得到了多少幫助啊。為了能安心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些中國人把妻子兒女送到美國去,只身一人留在中國工作;美國的土地是多么珍貴,但是不也賣了一些給中國人嗎?一旦有個危難,一些中國人不是投奔美國尋求庇護嗎?沒有美國,我們許多“專家”“學者”哪里會有那樣等高貴的頭銜呢(留美博士或者博士后,或者訪問學者等)?美國的政治經濟教科書,美國的資歷與頭銜,幫助了一批又一批中國人揚名立萬,走上成功的道路,他們能不對美國懷著深深的感情,能不把美國人當作朋友不是嗎?
這樣看來,一些中國人(具體是些什么人上面已經說了)完全是可以和美國交做朋友的,也完全有條件去渴望發展這種朋友關系。但絕大多數中國人是沒有條件也沒有可能去和美國交朋友的,非但交不上朋友,如果要是對美國和中國的一幫臺獨分子、藏獨分子、疆獨分子、民主人士、法輪功人士等交朋友有所反對有所疑義的話,說不定還要成為美國的威脅,成為美國的敵人。長期以來,美國之所以念茲在茲地鼓噪“中國威脅”,原因就是這些人不夠合作,不夠朋友。美國知道,美國的朋友們是不會對美國有所威脅的,更不會成為美國的敵人。
做朋友好還是做敵人或者對手好?誰都知道,做朋友好。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是越多越好,敵人或者對手是越少越好。據“專家”“學者”說,奧巴馬的外交政策改變了,而且還“對中國是有利的”,所以他們呼吁“中美應該嘗試把對方當成朋友而不是敵人,而且‘這有可能做到’”,美國去不去嘗試咱就不知道了(也許只能是“專家”們才知道,但《環球時報》用了“奧巴馬新政遭空前圍攻”的標題,其用意大概也是想著重強調,奧巴馬與美國的頑固派死硬派鷹派還是不同的,大概屬于良善之輩),但如果中國嘗試去努力,像我等老百姓該怎樣做呢?說實話,自從金融危機和奧巴馬當政以來,和美國做朋友的呼聲就一直很高,高得連我等這樣小老百姓都心神不寧,想入非非了。這實在是很急切的事情,怕是過了這個村難得這個店。生活的常識又告訴我們,朋友畢竟還是少數,13億中國人中配得上和美國交朋友的可謂寥若晨星,可是機會來了,我們就得加倍努力。設想一下,如果多數中國人成為美國的朋友,美國還會拿中國過不去嗎?如果情形恰恰相反,那美國能對中國放心嗎?能不給美國心靈中留下深深的陰影嗎?中美兩國的關系還能成為朋友關系了嗎?這樣說來,是否嘗試(還是努力為好)去和美國作朋友,簡直就是愛國還是賣國的問題了,提到這樣的高度并不危言聳聽吧。
但是我等愚夫不開竅的地方還是很多,或者說總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還得向“專家”“學者”們請教。“專家”說“幾十件核武器就能毀滅世界”,“如果美國能帶頭削減到幾百件,將宣告人類將正式走出核軍備的怪圈”。人類是不是正式走出核軍備的怪圈暫且別管,既然幾十件核武器就能毀滅世界,那么現在即使美國帶頭削減到幾百件,又有什么意義呢?“幾十件”和“幾百件”,所差十倍以上,也就是說,美國即使把核武器削減到幾百件,也還是能把世界毀滅十次以上,人們憑什么就“必然會感到這個世界‘安全多了’”了呢?能把世界毀滅十次以上,那就能把中國毀滅幾十次以上了,如果美國對中國這個“朋友”翻臉不認人怎么辦呢?更何況美國還在抓緊打造NMD、TMD。“專家”說,“奧執政的這幾年也許會成為中美關系的機遇期”,但是奧巴馬也不能永遠執政,過了這幾年又怎么辦呢?難道就不怕美國對中國這個“朋友”薄幸無情,來個始亂而終棄嗎?牛新春研究員概括奧巴馬的新政說,“奧巴馬新自由主義的外交邏輯是‘我對你好,所以你會對我好’”。那么,自奧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政府對中國到底有了哪些“好”呢?或者我們老百姓還不知道,還要繼續等待?或者根本就不配知道?也許,這里面的學問實在是太高深了。看來,這“牛新春”議論“馬新政(即奧巴馬的新政)”,可真是發人深省、耐人尋味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