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閑聊時說到一個話題,“對政治感興趣的都是些什么人”。我說:都是些是非觀特強的人,因為政治的根本就是掰扯是非的,是非觀強的人往往容不得傷理的事,因此就容易被那些壞現象刺激,激發他的情緒。 朋友:是有激情的人。 我說:激情有不同方面的,有些人酒桌上有激情,有些人談時政來情緒,你要是讓喜歡酒場的人去談政治,讓喜歡談政治的人去應付酒場,有啥激情,那是找難受。 朋友:你說的好像有理又好像沒理。 我說:對政治感興趣的當不了官,當了官的對政治不感興趣。 朋友:所以咱倆才喜歡在一塊扯了。
因為當時是閑扯所以有些信口開河,事后自己再想,就覺得當時講的也許只對了一半。
政治是掰扯是非的的確不假 ,但是是非的絕多沖突來自利益,所以政治的最根本還是掰扯利益的,掌握了政治也就掌握了利益的主導權。由此前面那句話該這么說:對利益特別貪戀的人才最有可能當官;當了官的對利益會越發貪婪。這樣的推論我想也是比較合理。 其實以上的兩種認識是揭示了決定這個問題的兩大因素: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面性的,“利益”與“是非”就是政治這個事物中對立的兩面關系 。這也是我前面的觀點仍保留一半的原因。 事物是在變化中不斷前進的,所以事物除有正反兩面性外同時還有循環發展性,在循環運動中不斷陰陽反轉,不斷發展完善。再說的細一步就是,由由弱變強由強變衰的小規律不斷推動 發展完善的大規律。就像宇宙天體的運行一樣。由這種循環反轉的運行道理可以肯定,較真的人也就是說關注是非的人也能當官,也可以進入政治,只不過與前面那種人相比,這種人當官的世時與那種人的正成反面。比方說一個社會在動亂時期和和平時期所活動的政治人物是不是證實著了這種規律?我說的動亂時期和和平時期一般是指亂之末與治之后這個交接階段。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只用一個定義詞來表示政治,那就是“利益 ”。因為“是非”只是制約規范利益的,是利益的從屬,是導致利益自身矛盾發生轉化的外在因素。
由以上的理論為依照,我們便可以結合自己所奉行的政治制度,正確的分析 和評論現實政治,分析和評論現實政治人物的是非功過,做到評論的客觀公正。 由此方法明了了,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談論進一步的問題了。
下一篇我將寫《我們的政治》。忘我們的網友能看清看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