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大聯合,城鄉大聯合,帶形城市解決“三農”問題 ——呼應《烏有之鄉舉行城鎮化建設研討會》前言:本文只是提供了示意圖及其說明,沒有涉及“政治意義、經濟意義、體制設置”等等諸多課題的展開。目的是拋磚引玉地引發大家的討論。這是個目標,不是靠某種強力一蹴而就的,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活動規律自然形成的。不僅中國會走向這個目標,世界也必然會自然而然地走向這個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初的必要條件是“集體公有制”,本文的提出并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參照了南街村等集體單位寫成的。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是《平面核心管理體系》,到這個時候一切權利歸勞動人民,只有管理崗位職責,再也沒有個人掌握無產階級公權力的人。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以階級斗爭為綱,以工農勞動者為主體,團結所有擁護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人,堅持以毛澤東思想原則為指導,堅決堅持無產階級專政,走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總方針為“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有計劃,按需要,優質全面發展”
示意圖無法發出,請見:“http://13301101.blog.hexun.com/83076749_d.html”
一、設想動機:
要解決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逼迫農民進城,不是唯一的出路。說提高農民必須讓農民進城的說法,完全是找借口,為的是創造虛高的GDP,而不顧農民死活強行迫使農民進城。過好日子不是靠幾張紙幣;而要靠物質來支撐的,那么請問農民進城后靠什么就能過好日子?城里的水泥地、柏油路上能長出什么物資來?三農所以形成問題,并不是農民進不進城的問題,而主要是飛漲的物價。所以真心顧及農民,穩定物價是首要條件,而不是他們居住在哪里的問題。其次是改進農村的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 土地集約化是必要的,但不一定要建方城方鎮呀!上圖的設想動機就于此。本圖僅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路。
二、圖意說明:
1、上圖設想,首先尊重實施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在距離住房區一定范圍內不準建造工業用房、養殖,無論大小一概不準。
2、綠色為河兩岸綠環帶,寬:4~5米之間。以當地原生的優秀草種或花種植入,不要千里迢迢從別地引進。其上有規則地種上樹木,也以當地有價值的優秀苗木為主,果樹也行。決不允許當做荒地私自開墾種植。
3、藍色為河道、水渠。原有水道可以照舊,但寬小于30米的且無南北縱河交接的不算。新開水道不小于30米。東西向的橫水道南北間隔500米,可略有增減。
4、灰色為公路、通道。主干道總寛(含慢車道和北側的人行道)在48~32米之間。
5、紅色居民住房,其中包含:住房寬10米, 與人行道銜接。房南側人行道4米,放北側附屬設施按需要而定。
6、黃色為可耕田,其配套設施不在本圖范圍。
7、縱向水道的東西間隔不定,只要保證橫向水道通達便利就行。
8、縱向干道的人行道按城市標準確定。兩側建造商店、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要按照人口比例規劃建造。極端嚴格控制高檔娛樂性設施,但要保證大眾化的合理的文化活動場所 ,凡是行政、機關辦公用房,其規格質量絕對不許超越當地居民房,其房型按需要確定。
三、好處:
1、 徹底消滅城鄉差別,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是同等的居民,只是各自的工作不同。
2、有利于環保,空氣、陽光、風、雨、降溫等等這用不著我細說了吧?比方城里優還是劣?
3、污水、垃圾還是可以按原來城市的辦法處理。
4、有利于備戰、抗震。一顆炸彈到方城中一炸就一大塊,同等量的炸彈在帶形中比城中的損失減少3/4。地震了,在方城中一倒就是一大塊,而且逃生還無處逃。在帶形中至少逃生要容易得多,只要跑出家門就可避險了。
5、水道縱橫配套,合理規劃,有效提高水系效率,基本杜絕旱澇災害。
6、絕對不會出現交通擁堵。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