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在五十年代,曾是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此人兩面三刀,煽風點火,制造事端,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并調離中南海。
主席去世后,李銳極度活躍,曾發表諸多不符合歷史事實、帶有嚴重偏見的觀點來詆毀、抹黑、污蔑毛澤東。先看看這廝的兩副臉:
早期作品:《人民民主力量為什么比帝國主義力量強大》,中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毛澤東同志領導的長沙泥木工人大罷工》,湖南通俗讀物出版社,1953年。《工業的動力一電-水力發電(中央科學講座講演速記稿)》,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1954年。《黃河的治理和開發》,科普協會,1956年。《海上擒匪記》,福建人民出版社,1956年。《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中國青年出版社,1957年。
晚年謊話連篇的作品:《起用一代新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懷念廿篇》,三聯書店,1987年。《毛澤東的早年與晚年》,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早年毛澤東:毛澤東的早期革命活動》,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年。《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秘書手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三十歲以前的毛澤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1997。《李銳往事雜憶》,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極力抹黑、污蔑偉人的作品:《“大躍進”親歷記》,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李銳反“左”文選》,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李銳論說文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李銳日記(出訪卷)》 ,作家出版社,1998年。《李銳詩文自選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9年。《毛澤東的晚年悲劇》,南方出版社,1999年。《毛澤東早年讀書生活》,萬卷出版公司,2005年。
1959年4月上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就是毛主席親自主持的。在這次持續數天的會議上,毛主席發表了多次講話,都是力糾“五風”的。
當時,毛主席還號召大家要學習海瑞精神,敢于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精神,敢于反對抵制“五風”,抵制高指標風。
李銳在80年代出版的《廬山會議實錄》中說:一九五八年大躍進時期刮的“五風”,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根子還在毛主席”。“關于萬斤畝,上海會議時,我問過主席為何輕信。他說,錢學森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太陽能利用了百分之點幾,就可能畝產萬斤,因此就相信了。”(李銳《廬山會議實錄》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頁)。
李銳長期歪曲毛澤東領導的一些重大歷史決策。例如在對“大躍進”的評價中,他完全忽視當時中國人民急于改變國家“一窮二白”面貌的熱切愿望以及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背景。
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群眾運動的方式,快速推動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雖然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浮夸風等問題,但這主要是執行層面出現的偏差。而李銳卻把這些問題全部歸咎于毛澤東的主觀臆斷,無視毛澤東在發現問題后積極領導糾正錯誤的諸多舉措。
在對待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探索方面,李銳也是惡意解讀。毛澤東時代對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等諸多問題進行探索,包括人民公社化運動。
這一運動本是為了提高農村生產力、整合農村資源以適應國家工業化戰略需求等諸多合理出發點,但李銳卻把它描繪成毛澤東不顧實際的空想。他忽略了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在經濟基礎薄弱、外部環境復雜的情況下,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艱難性。
毛澤東在領導國家建設過程中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像大力普及基礎教育、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赤腳醫生等舉措),這些都是為了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享受到基本的社會福利。
然而李銳卻在評價毛澤東時,對這些有利于人民大眾的成就避而不談,專門揪住一些工作中的失誤不放,并且無限放大這些失誤,企圖將毛澤東的功績一筆抹殺。
他在著作和言論中,還常常斷章取義地引用毛澤東的一些話語來歪曲毛澤東的本意。毛澤東的許多觀點和指示是基于當時復雜的歷史進程和戰略考量,需要放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去理解。
但李銳為了達到自己歪曲歷史的目的,將這些語句從完整的歷史背景和邏輯關系中剝離出來,誤導讀者,讓不了解真實歷史的人對毛澤東產生錯誤的認識。
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創建了新中國。在建設時期的探索雖然經歷了曲折,但這些曲折是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而且也為后來的改革開放等一系列政策調整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李銳這種對毛澤東的片面、歪曲的評價是不公正的,也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毛澤東的功績遠遠大于他在探索過程中的失誤,他對中國歷史的前進和中國人民的福祉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容置疑的。我們應當以客觀、公正、全面的態度看待毛澤東時代的歷史,堅決抵制像李銳這種別有用心的錯誤觀點。
令人費解的是,這樣一個品質敗壞者,心術不正者,竟然成了某些新貴人的座上賓,他對天吠日也有了保護傘,實在讓后世人痛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