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魏源,現有的資料,似乎很詳細、很周全。但我想我們不能片面相信這些資料,因為這些資料,都是極少數魏源研究專家的學術成果。我們要充分挖掘魏源對社會思想的影響,把客觀的社會影響,作為判定魏源是不是一位具有歷史意義的思想家的標準,判定魏源值不值得被稱為“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先說結論,我懷疑,魏源這個人,很可能是西方殖民主義及買辦勢力刻意裝扮并硬塞到中國歷史中的一個思想家,其本人平庸無奇,并沒有什么影響力。
西方殖民主義者和買辦資本勢力,為什么要給中國塞進這么一個人物?當然是在于歪曲中國革命史、誤導中國人民的思想認識,企圖把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強國、第三世界的領導者、帝國主義的克星,變成永久的殖民地。
魏源的核心思想觀點,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觀點,可能是“落后就應該挨打”的后半句。這個觀點,把中國之所以落后、挨打,歸因于“技不如人”,實際原因大家都知道,中國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滿清封建地主階級在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的腐朽、反動和對帝國主義的投降、對民族主權利益的出賣,并非“技不如人”,尤其是不經濟、工業和科技不如人。實際上,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技”上,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槍”,仍然是不如人。
“師夷長技以制夷”,表面上是強調中國“技不如人”,誘導中國“以西為師”,背后還包含一種不易察覺的思想觀念:民族劣質!還包含著對中華民族及其文化傳統的鄙視,和對西方列強的膜拜,還有投降。喊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者,必暗示民族自卑感,在西方殖民主義者面前,認為西方是文明社會,中國是落后社會,感覺低人一等,并且,甘于低三下四,甘于充當西方殖民主義者的買辦幫兇。隨著中國人民按照“師夷長技以制夷”觀念進行“洋務運動”,經濟上,西方殖民主義者攫取了中國的筑路、采礦、工業、通信等權力,開辦了各類先進工業,成了西方殖民主義者的經濟殖民地,更加重要的后果,是中國在思想文化上,也變成了殖民地。
中國共產黨開始革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但是,這時的馬列主義還沒有中國化,所以,中國革命并沒有沿著毛主席開創的道路前進,相反,還反復受到來自共產國際及其代理人的干擾、破壞,承受了極大損失。只有等到我黨確立了毛主席在黨的領導地位之后,中國革命才走上正途。中國共產黨革命勝利的事實說明,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宜”,不但在武器裝備上、工業上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甚至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沒有獨立自主的思想文化,則中國不可能“制夷”,不可能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而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轉折”之后,引導中國主流思想文化的,是一種什么意識形態呢?是向西方看齊!是拋棄獨立自主的買辦思想文化。
于是,中國學界就非常突兀地出現了魏源這個標志性思想家。
二
魏源其人,究竟對社會思想的影響如何?我想,不妨看看他同時代及其后來人對他的印象。
經詢問豆包人工智能軟件,得知以下信息:
先看清朝的著名人物:
道光、咸豐、光緒、慈禧,均無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
林則徐,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曾國藩提到過魏源,但因為魏源這個人過于迷信風水,曾對魏頗有微詞,并不認為魏源有多了不起。
左宗棠據說提及過魏源,大約是最能證明魏源影響力的人物。但是,關于于左宗棠與魏源關系的信息,據說他曾經為魏源的《海國圖志》作序,并高度評價。但資料又說,左公為此書作序,是應魏家后人之邀請。
左宗棠與魏源也沒有直接交往。有信息說兩者是親家,但也有說這消息不真實。
李鴻章,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文章中提及魏源。
張之洞,提到過魏源及其《海國圖志》,但僅僅是在《勸學篇》提到魏源,在其他文章中未提到魏源。
康有為,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梁啟超提到過魏源,強調《海國圖志》對日本的影響,《三百年學術史》提到魏源,其他地方是否提到魏源,存疑。
王國維,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辜鴻銘,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民國:
民國大師章太炎,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孫中山,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蔣介石僅僅是1935年替魏源的書《圣武記》寫序時才與魏源發生點關系,但蔣介石的其他文章里未提及魏源。
黃興,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蔡元培,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北大校長嚴復,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北大校長蔣夢麟,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沒有明確記載提到過魏源。
魯迅先生,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章士釗,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
林語堂,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
陶行知,沒有明確資料顯示直接提到魏源。
張伯苓,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魏源。
胡適,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陳布雷,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
戴季陶,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
似乎可以認為,整個民國期間,魏源不為人知。
新中國:
毛主席,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董必武,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周恩來,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郭沫若,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劉少奇,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朱德,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林彪,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康生,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陳伯達,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十大將,沒有明確資料顯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文革期間的中國歷史課本,沒有提到過魏源。
沒有確切資料表明,新中國建國初期的歷史課本一定提到魏源。
似乎可以認為,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魏源對中國共產黨幾乎沒有什么影響。
魏源出現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是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
三
作為一個大思想家,一個最突出的標志,是這個思想家必須在當時及后來,有舉足輕重的社會影響力!如果當時和后來均寂寂無名,那么,無論后人發現他寫了多少書、提出多么重要的觀點,都不能說其是大思想家,更不能說他是具有時代意義的思想家。林則徐,虎門銷煙,打響了反殖民主義的第一槍,對后世影響極大,既有政治影響,也有思想影響。盡管其著作不多,但是,他仍然是個劃時代的標志性歷史人物。魏源有什么影響?憑什么與林則徐并列?
我也注意到,關于魏源,有關研究工作似乎忽略了他的社會影響這個關鍵因素。
如果魏源真的是與林則徐并列的大人物、大思想家,那么,當時和后來他在中國那么多重要人物的文字中,不可能這么罕見!這就可以說明,魏源,無論是當時,還是后來,都不是什么有影響的“思想家”。
“魏源”的發跡,其實是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事情。
同樣,根據豆包,中國大陸學者研究魏源,應該是上世紀70年代末。李瑚研究員1979年出版《魏源詩文系年》,2002年出版《魏源研究》。據查豆包,上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時,李瑚曾經研究過魏源,有著作,但是沒出版。李瑚的老師陳垣、張星糧(火字旁)、方豪、趙光賢,也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提到過魏源。看起來,即使研究魏源,也不是一門顯學,而且起步于上世紀70年代末,時間很晚。這對這么一位被指為具有時代影響、歷史意義的大思想家,有些“不尊重”,似乎支撐不起這么個大人物的歷史地位。
魏源。作為一個并沒有什么社會影響力的學者,為什么突然出現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中?是誰把這么個沒有什么社會影響的人物裝扮成有時代意義的“大思想家”、并塞進我們的教科書?意圖何在?
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魏源進入中國的歷史教科書,是為了給新中國安個“閉關鎖國”的莫須有罪名,是為了把當時的中國等同于滿清末年,以便于否定當時思想認識特別是毛澤東思想,為西方各種思想文化的傳入準備社會土壤。實際上,指責滿清末年“閉關鎖國”是西方殖民主義的謊言!滿清無論什么時候,都沒有“閉關鎖國”,相反,滿清是因為太開放了,所以才殖民地化,最終被推翻。同樣地,新中國也不存在什么“閉關鎖國”的問題,引入魏源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前提必然是否定當時中國的一切,從而為西方殖民主義侵略中國經濟提供理論依據。
所以,魏源,這么個在中國歷史上并沒有什么影響力的人物,便被包裝成“開放”的思想家,強行插入到中國人的頭腦里。
事實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并不是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指導下完成的,相反,我黨領導的革命,還是在克服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誤導,才完成的。我黨領導革命的時候,在“技”上,比如武器裝備、工業之類,完全不能與帝國主義、反動派相比;思想文化上,我們以馬列主義為指導,而且,即使有了馬列主義這個武器,在毛澤東思想指導、沒有獨立自主地領導之前,中國革命仍然充滿曲折。倒是國民黨反動派蔣介石,表現得有些信奉“師夷長技”,但卻片面強調武器裝備的重要性,喪失了“制夷”的初衷,產生了嚴重的官僚買辦思想,崇洋媚外、恐懼投降,墮落為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總代理。
說到底,“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一種機械唯物主義的思維,是一種買辦思維,相當腐朽,并不進步。
魏源“復出”之后,“師夷長技以制夷”得以流傳,中國思想界又發生了什么呢?中國產生了“河殤”派文!至今荼毒世人。文化界早就忘記了“制夷”,他們沒有做“夷”學生,而是借著“師夷”為名,充當了“夷”的打手幫兇,做著毀滅中國革命文化的勾當。
以上研究,過于依賴豆包這種人工智能工具,似乎還算不上是多么嚴謹。但我的確沒有充分的條件去逐一研究清末、民國、新中國三個時期所有著名人物的著作。希望有人把這個研究繼續下去,也希望有人批評。
似乎,應該把魏源從歷史書中移除。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