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些反動公知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喪心病狂地扼殺“前三十年”的偉大功績,否定毛澤東思想,攻擊社會主義公有制體制,炮制出了蠱惑人心“四大謊言”,妄圖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引入資本主義的道路。
謊言一:“前三十年”餓肚子,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59年至1961年,我國遇到了災荒,赫魯曉夫落井下石,趁機逼債,再加上“大躍進”在推行上出現的偏差,形成了所謂的天災人禍,出現了三年“大饑荒”。
這三年,確實出現了餓肚子現象,甚至有的地方餓死了人。
但是,“餓肚子”現象主要集中在這三年,并非三十年。實事求是地說,從1962年開始,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穩步提高,除少數貧困地區外,溫飽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1978年,副食品供應也基本達到了正常狀態。
可以說,關于“前三十年”餓肚子的說法,純屬以偏概全,混淆概念。對此,我特別提出兩個方面的反駁意見:
其一,“大饑荒”的三年中,出生人口急劇下降。數據表明:1961年新增人口1000萬左右。1962年,“大饑荒”結束,人口連年增加,1963年突破了3000萬人。
1958年,我國總人口為6.6億,到了1978年,人口總數近10個億。
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餓肚子”嚴重影響著人口出生。1962年人口大幅度提高,充分說明人們的肚子已經吃飽了,不然根本就生不出那么多的孩子。
其二,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而到了1978年,人均壽命是68歲,幾乎提高了一倍。如果“前三十年”人們連飯都吃不飽,這個數字是怎么實現的?
由此可見,“前三十年”餓肚子純屬無稽之談,編造這樣的謊話,典型的別有用心。
謊言二:“文化大革命”讓中國的經濟倒退幾十年。
新中國于1949年成立,“文革”是1966年開始的,如果時間倒推幾十年,應該是解放前吧。
解放前中國是個什么樣子?
不夸張地說,舊中國的人一代接一代,面朝黃土背朝天,始終在土里刨食,除了能造紙和盤子碗,工業基礎幾乎為零。
然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團結一心,戰天斗地,不但沒有回到解放前,而是把中國建設成了一個位居世界第六的工業強國。
盡管十年“文革”使中國經濟建設受到了干擾,但并沒有停止。有關資料顯示:1969年中國GDP的增長是16.9%,1970年增長是19.4%,是多年來的最高值。
十年間,“兩彈一星”研制成功、12.5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問世、“人工天河”紅旗渠建成、現代化的汽車制造廠落地。
三線建設從1965年開始,歷時三個“五年”計劃,建立起了攀枝花鋼鐵公司、六盤水工業基地、酒泉和西昌航天中心,以及鋼鐵、機器制造、能源、飛機、汽車、航天、電子工業基地和成昆、湘黔、川黔等重要鐵路干線,使國家的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得到了長足的進展。
1972年以后,投資幾十億美元和200億元人民幣,從國外引進了26個大型成套設備和技術,為以后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從1966年到1978年,中國原油產量以每年遞增18.6%的速度增長。1975年,中國工業綜合指數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在農業方面,除了糧食產量持續增長以外,農業生產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是建國以來成就最大的時期,農業機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果不是后來有人提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謬論,并叫停了當初的大批科研項目,大飛機、光刻機等也將全面落地。
面對這些耀眼的數字,我真不知道那些說十年“文革”讓中國經濟落后幾十年的人作何感想,臉是不是有些發燒呢?
謊言三:改革開放前中國經濟瀕臨崩潰。
據《中國統計年鑒》(國家統計局1994年出版)的數字顯示:
1978年,我國棉紗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原煤產量居世界第二位;鋼產產量居世界第四位;石油由公認的貧油大國躍居世界第八位;糧油和肉類產量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棉花居世界第三位。
另據《百度詞條》提供的數字:1976年,國庫存有戰備儲備糧5000億斤,可供全國人民吃三年。另外,還有儲備棉花500多萬噸、20多億美元、600噸黃金。
這些豐厚的儲備暫不說,1975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聲明,我國既沒外債,也沒內債。我想稍微懂點經營管理和財務知識的人,也不會說出“經濟瀕臨崩潰”的外行話。
另外,只要不是白癡,稍微動動腦筋就能算清賬,1978年對越反擊戰,那鋪天蓋地的炮彈都是真金白銀,如果沒點家底是沒有這么大底氣的。
人們常說,說一句謊話要用一百句謊話來圓,請問這些公知,你們的謊話圓得了嗎?
謊言四:中國人吃飽飯是因為分田單干。
他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土地都是私有,可老百姓并非豐衣足食,災荒年間餓死人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是有史可查的。那么,今天把土地分給農民,怎么就能實現“一包靈”了呢?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它的意思很明白,離開了肥料,光靠起早貪黑的干是干不出大產量的。
所以,1974年我國在河北、安徽、江蘇、湖南等地投建了13個大型化肥廠。1977年,這些化肥廠先后投產,充足的化肥開始走入了田間地頭,這無疑是糧食增產的重要因素。
另外,袁隆平在毛主席的鼓勵下,從1964年開始研究水稻雜交,并從毛主席的《矛盾論》和《實踐論》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1973年,他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秈型雜交水稻。當時,這種雜交水稻被譽為“東方魔稻”,對全球糧食增產產生了重大影響。1976年,秈型雜交水稻開始在我國大面積推廣。
其三,在毛主席年代,廣大勞動人民戰天斗地,無私奉獻,修建了86000多座水庫,以及與其配套的灌溉渠道,真正實現了旱澇保豐收。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分田單干并不是糧食大豐收的主要因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水稻品種的雜交、充足化肥的供應和水利設施的保障。
歷史是有記憶的,任何人都不能篡改和掩蓋,何況當今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所以,奉勸那些別有用心的公知們,趁早死了那份心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