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讀得一篇文章,題目是《極左思想的人吹捧前三十年》
文章很粗糙,東拼西湊,東拉西扯,沒有一點邏輯性。
他說現在網上很多人用煽情的話贊美“前三十年”,那是極左思想在作祟,并聲稱要從全方位進行駁斥。
他拋出的第一個觀點是:那個時代風清氣正,沒有貪腐,不是人們不想貪,而是因為太窮了,根本就沒的可貪。
看他信誓旦旦的樣子,以為會說出石破天驚的觀點,沒想到他竟然說出幼稚到家的話,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按照他的說法,舊社會應該既沒有賊,也沒有匪,老百姓過得是夜不閉戶的日子。
笑話,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如果說窮就沒有貪腐,那劉青山和張子善是不是在那個貧窮年代犯的貪污罪?
如果說窮就沒有貪腐,解放前民不聊生,貧困潦倒,而敗逃臺灣的國民黨官員卻腰纏萬貫,他們的錢是哪來的?
如果說窮就沒有貪腐,乾隆年間總不比“前30年”富有吧,不是照樣出了個貪到富可敵國的和珅嗎?
按照作者“貧生廉,富生貪”的觀點,那當今世界“貪腐榜”應該與全球“最富有國家排行榜”成正比了。
按照最新世界富有國家的排行榜,新加坡名列前茅,但是腐敗并不嚴重,2023年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的清廉指數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一,在全球排名第五。
吉爾吉斯斯坦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經濟總量才有139億美元,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甚至有統計說才1300美元,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此貧窮的國家,腐敗卻名聲在外。
可見,腐敗與國家的貧富沒有任何關系,而是與反腐的力度成正比。反腐有兩把利劍,一把是法律制裁,一把是人民監督。
延安時期,黃炎培就向毛主席提出如何解決歷史周期律的問題,毛主席說要跳出這個圈子,就必須讓人民監督干部。
那個年代隨然窮,但貪腐之心是擋不住的。比如說在50年代,有些農村的干部就出現了多吃多占的現象。群眾發現后,立即進行了揭露。于是,毛主席開展了“四清”和“三反五反”運動,將貪腐的苗頭消滅在了萌芽狀態。
關于群眾監督,有位朋友講過一個故事,在那個年代,一個企業的副廠長在食堂排隊買飯,炊事員悄悄多在他的飯盒里舀了一勺菜,不料被工人發現了,隨后便貼了大字報。結果,副廠長受了處分,炊事員調離了工作崗位。這件事教育了全廠干部,從此以后再沒人敢搞特權了。
事情雖然很小,但它卻反映出群眾監督的有效性。
歷史實踐證明,清廉不是貧窮的產物,富足也并非貪腐的根由。權力失去了人民的監督,才是導致貪腐盛行的關鍵所在。
毛主席早就說過: 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 亡政息。
這些年,我國反腐力度不斷加大,十八大以來,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案件380.5萬件,查處了408.9萬人。這些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涉案人員走上貪腐之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權力失去了人民的監督。
再說這個提出謬論的作者,根本就找不到令人信服的論據,整篇云山霧罩,最后的總結是:雖然現在腐敗分子不少,但跟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相比微不足道。
由此看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討論形成貪腐的原因,而是在為當今的貪腐現象找遮羞布,用一俊遮百丑的方法為走資派搖旗吶喊,鋪路搭橋。
說到這里,我不免對這位作者產生了幾分憐憫,為了換口狗糧,竟然站在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對立面,用很不專業的文字來否定毛主席,否定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實在很不明智。
當前,經濟處于低迷期,“跪舔”行業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優勝劣汰會成為必然。所以,靠低劣的文章換狗糧的路子會越來越難走。如果沒點真才實學,像南郭先生那般濫竽充數,恐怕是會被主人驅趕出門的。
苦口良藥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真心對這位作者說,江湖險惡,還是多讀幾本書再出來混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