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一直沸沸揚揚地大肆造謠毛主席的“61處行宮”,在信息傳播不發達的年代,信息傳播被少數人壟斷的年代,這個謠言確實能迷惑很多人。想問問這些造謠者們,都是哪“61處”呢?能不能列出來呢?
可以肯定地說,列不出來。無非都是惡毒無恥的謠言罷了。如果哪位大神真的能列出來,筆者將按照名單逐一考證。
相信牠們100%是拿不出來名單的。
筆者列出一些耳熟能詳的所謂“行宮”:
上海西郊賓館
武漢東湖賓館
江西八二八賓館
江西蘆林一號別墅、
湖南蓉園賓館一號樓、
韶山滴水洞
杭州劉莊賓館
杭州汪莊賓館
廣州南湖賓館
廣州松園館
北京密云水庫別墅
四川金牛賓館
濟南南郊賓館
(歡迎諸位提供“行宮名單”)
所謂的別墅,如果再究其前身,大多都是“招待所”。
毛主席剛進京住在香山的“雙清別墅”,該別墅筆者有幸參觀過,無非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幾間平房,與絕大多數人心里的豪華根本無法聯系起來。
在這些造謠者的眼里,但凡毛主席下榻過的地方就是“行宮”吧?
本次,筆者先說說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滴水洞”。
“滴水洞”真的是“行宮”嗎?
根據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胡耀邦傳》第一卷(1915-1976)描述:
【8月初,胡耀邦召開縣委書記會議,決定從下旬開始,對少數走了過場的地區進行復查。運動整體來說是平穩的,胡耀邦心里比較踏實。他想抓緊時間把運動總結一下,給省委寫一個報告。
天已經熱起來,他由于過分操勞,痔瘡發作。省委得知后,建議他到南岳衡山去休息一個時期,他謝絕了。后來又建議他到韶山滴水洞休息。他考慮到那里屬湘潭縣轄區,便同意了。
滴水洞在韶山背后一條山沖里。這里遍山竹林,滿目青翠,是休養的好地方。但胡耀邦也未得清閑,他親自動手,用了幾天時間,將“四清”工作的經驗寫成總結,報送省委。
此時好多地區旱情嚴重,一份份旱情報告送來,他再無心住在這清幽的環境里,8月12日,他離開了滴水洞,急急趕回地委。】
《胡耀邦傳》第一卷(1915-1976),第十章“下放湘潭”之五,““杭州會議”之后”第346頁
人民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胡耀邦傳》第一卷 (1915-1976)
胡耀邦同志在任職湘潭地委書記期間,1963年8月由于“痔瘡”發作,不得不休養,最后去了“滴水洞”休養。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滴水洞”根本不是什么“行宮”,只是一處普通“休養所”、“療養院”罷了。
從省委最初“建議他到南岳衡山去休息一個時期,他謝絕了”、“后來又建議他到韶山滴水洞休息。他考慮到那里屬湘潭縣轄區,便同意了。”這句話可以看出,衡山療養要比滴水洞級別高。
特向@“鶴齡”同志致謝。本文思路完全是按照“鶴齡”同志的思路下來的。筆者只是做了一些證據的補充。
另根據張樹德著《紅墻大事 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 上》:
【中共湖南省委報請中南局批準,修建滴水洞工程。在20世紀60年代初,滴水洞一度成為禁區。修建它的時候,被稱為“二〇三”工程,對外是絕對保密的。1962年底竣工。1964年初,滴水洞別墅開始接待中央領導人。但除個別領導同志在此小住外,一般的人不得進入。】
此處記載,“1962年底竣工。1964年初,滴水洞別墅開始接待中央領導人”。這說明,滴水洞并不是毛主席的專屬。這也與《胡耀邦傳》記載相符。
滴水洞于1962年底建成后,從1963年開始,毛主席共來湖南17次,只有1966年到過滴水洞一次。根據人民日報出版社《毛澤東離京巡視紀實(1949-1976)》記載,毛主席從1963年直到去世回湖南行程如下:
1、1963年1月15日至20日長沙
2、1963年5月25日長沙(主持起草“前十條”)
3、1963年10月20日至26日長沙(討論“后十條”)
4、1964年4月11日凌晨至19日長沙(巡視中南、華東,了解“雙十條”貫徹情況)
5、1964年9月7日至8日長沙(視察“四清”運動)
6、1965年4月29日23時至5月21日長沙(重上井岡山)
7、1966年1月5日長沙
8、1966年2月20日至26日晚長沙
9、1966年6月16日22時40分至17日16時30分長沙
6月17日下午至28日10時韶山滴水洞
6月28日長沙
10、1967年9月17日至19日長沙
11、1969年6月26日至28日長沙
12、1969年11月12日去長沙
13、1970年4月11日21時至13日11時長沙
14、1970年7月25日至26日長沙
15、1970年9月10日23時至13日長沙
16、1971年8月27日21時至31日13時長沙
17、1974年10月13日5時至1975年2月3日8時長沙(114天)
從1963年到毛主席逝世,他一共回湖南17次,只有1966年6月在滴水洞住了11天。而在1974年10月13日5時至1975年2月3日在長沙休養長達114天,都住在長沙九所六號樓,未曾到過滴水洞一次。
我們再看另一處“行宮”的“四川金牛賓館”。
根據四川在線,百度百科:
【中國西部第一“國賓館”金牛賓館始建于1957年,創建時定名省委金牛壩招待所。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慮,1958年10月,改名為成都市26號信箱,隨后又改成省委第五招待所。1975年6月,尼泊爾國王來川訪問,鑒于招待所的名稱不利于對外接待,遂改成“蓉城賓館”。……解放后鄧(小平)十次回川,先后9次下榻金牛賓館。毛(澤東)、周(恩來)、陳(毅)、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曾下榻金牛賓館。】
根據四川旅投官網介紹,金牛賓館為其旗下公司,隸屬于安逸酒店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金牛賓館始建于1957年,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要政務接待基地和會議服務中心,是接待來川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要的主要場所,系四川的“國賓館”。
賓館因政務而聞名,緣歷史而厚重,仰生態而秀美,具有深厚的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會議在金牛賓館召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下榻金牛賓館。鄧小平同志先后9次下榻金牛賓館,并在1978年下榻賓館期間為金牛賓館題寫館名。改革開放以來,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均多次來川并下榻金牛賓館。......賓館還接待過金日成、西哈努克、布什等外國元首,見證了成都會議、中蘇談判準備、中越關系改善和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等重要歷史事件。】
根據官網介紹“1958年中共中央成都會議在金牛賓館召開,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下榻金牛賓館。”可以看到,毛主席在1958年到成都參加成都會議,周恩來、劉少奇、陳云等都下榻當時還是“金牛壩招待所”的金牛賓館。
不過,此處記載有誤,朱德并沒有參加成都會議,而是留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
根據人民日報出版社《毛澤東離京巡視紀實(1949-1976)》記載,建國后,毛主席只來過一次成都,那就是1958年3月這次成都會議。此后,毛主席再未到過成都。
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記載,建國后,毛主席僅在1958年3月來過一次成都,下榻在金牛壩招待所,即后來的金牛賓館。
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
【同日(1958年3月4日——井岡山觀心注)乘專機從北京到達成都,住金牛壩招待所。】
【3月9日—26日在成都金牛壩招待所主持召開有中共中央領導人、中央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和大部分省、市、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參加的工作會議,通稱成都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劉少奇、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羅榮桓、李富春、李先念、陳伯達、薄一波、譚震林、胡喬木、廖魯言、王鶴壽、彭濤、滕代遠[42]、田家英、黃歐東、吳德、歐陽欽、張德生、張仲良、汪鋒[43]、王恩茂、林鐵、陶魯笳、烏蘭夫、劉仁、黃火青、李井泉、周林、謝富治、柯慶施、王任重、陶鑄。】
是不是住過一次就叫做“行宮”呢?
鄧小平住過9次。
毛主席參加成都會議,可不是度假游玩去了,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的《毛澤東與四川》記載了在成都會議期間擔任會議服務工作的工作人員蔣富全的講述:
【1958年春天,在成都會議期間,黨組織讓我擔任會議服務工作。我這個舊社會當牛做馬的窮孩子激動得一連幾個晚上沒有睡好覺。3月4日下午,兩輛黑色轎車駛入金牛壩招待所(1957年創建,時名為省委金牛壩招待所,1958年改名為成都市26號信箱,后改名為省革委第五招待所,1975年6月改名為蓉城賓館,1978年5月改名為省革委金牛賓館,1980年改名為省人民政府金牛賓館——方志四川編者注),停靠在平房門前。】
【毛主席看了看住房,對我們說:“我住的房子這么大呀,太浪費了。”我們給毛主席準備的新臥具,毛主席全都不用,板床上只留下一床棉絮。毛主席的隨行人員從一個粗布縫的馬搭子里,一頭取出用舊了的毛巾被,白色斜紋布毯,褪了色的枕頭枕巾;另一頭取出兩件土白布襯衣,粗白線織的襪子,一雙半新舊的黑布圓口鞋,一條洗臉毛巾和一把斷了幾個齒的梳子。我們悄悄地問毛主席的隨行人員,這就是毛主席走遍祖國大地的行裝嗎?他對我說:“是呀,毛主席除了兩件接見外賓時穿的衣服,就是這些。”毛主席穿的土白布襯衣,有兩件衣袖上都補了疤。在成都會議期間,我洗了三次,小杜也補了三次。我和小杜看著毛主席用斷了齒的梳子梳頭,就對毛主席說,你這把梳子都成這樣了,不如換一把吧。毛主席親切地說:“還可以用嘛,不要換。”】
【會議期間,毛主席日夜操勞,一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除了開會、批閱文件,就是看書學習。毛主席的書可多哪!辦公桌上、茶幾上,床頭柜上和地板上,都有條不紊地擺滿了各種書籍、報刊。我記得,有一天深夜,毛主席拿了文稿、報紙、書籍到會議室,他老人家對我說:“我就在這里學習,夜里沒有你們的事,不要管我,睡覺去吧”。我聽了毛主席的話,心里熱呼呼的。可是,我怎么舍得離開他老人家去睡呵!我輕輕地送了茶、梨子和擦手毛巾,悄悄地坐在門外邊。
雞叫了,太陽出來了,毛主席還在伏案工作,我心疼極了,幾次想進去請毛主席休息,又怕打擾他。時針指到上午11點,我和白江硬著頭皮進去請主席休息。毛主席看了看手表說:“才11點嘛。”“毛主席,這是您從昨晚11點工作到今天上午11點,整整工作了12個小時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