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了一個美女主播的視頻,題目叫做《惡意討薪如何處理》(發布于2025-2-22日。今日頭條)播放量達到19萬,點贊量達到1800次。
看完這個視頻,實在是令人感到悲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是作為商品來實現的。勞動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給企業,企業按照約定支付工資。這是一個完整的交易過程。
現在企業使用了勞動者的勞動力,卻不按照約定支付工資,而員工去討要工資,卻說是“惡意討薪”,這是哪門子的屁論?使用了勞動力卻不按照合同及時支付工資,沒有人講是惡意欠薪,反而是討薪的維權行為成為了“惡意討薪”,這又是哪門子的狗屁邏輯?
一個人到超市里去拿了自己需要的商品,出門時卻不付款,營業員來討要貨款時,就是“惡意討款”?這是什么樣的強盜邏輯?
資本家與強盜的區別在于,他是按照市場規則經營得利的,他必須也應該按照等價交換的原則賺取剩余價值,而不應該是用自己的優勢地位,通過破壞市場規則巧取豪奪!
現在的問題不在于經營者怎么做。而在于這個社會如何對待這種破壞規則、違法經營的行為?,F在的問題在于,破壞市場規則的違法行為卻沒有人去問責,反而是被迫維權的勞動者受到了責難和針對!
說好的建立市場經濟呢?為什么社會對破壞市場規則的行為熟視無睹,沒有人去問責,反而對維護自己權利的勞動者進行圍剿?
那些說好了要維護市場經濟的大V呢?為什么看到這種破壞市場經濟規則的現象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為什么涉及到資本利益時就趴下來,變得馴順可愛,而對勞動者維護自己利益要求的做法卻窮兇極惡,氣勢洶洶?
說好的要發展民營企業,改善營商環境的,為什么對于破壞市場規則、破壞公平競爭環境的做法,對于經營者習慣性的信用缺失卻不聞不問,不顧不管,放任自流?
要發展民營企業,就要維護市場信譽規則。如果對經營者習慣性的信用缺失和違法行為毫無作為,那就是對民營企業的發展不負責任。容忍經營者的失信和強盜行為,是對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最大破壞!
“惡意討薪”說法的出現,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說明了什么?
說起來,我們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的改革是走向社會主義性質的市場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的經營主體,都應該按照市場規則行動。市場規則通常包括公平競爭、契約精神、產權保護、法律框架等。“惡意討薪”說法的出現,反映出這些市場規則在某些方面的缺失或執行不力。例如,如果勞動合同不規范,或者勞動法執行不到位,導致勞動者權益受損,他們可能會采取過激手段。
勞動者需要討薪,是因為企業欠薪行為的頑固存在。為什么企業會發生欠薪行為?原因在于勞動力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缺乏有效的維權渠道,另一方面,法律和監管方面存在漏洞,比如處罰力度不夠,不怕被罰款,容易使資方產生侵害勞動者的慣性行為。因為投訴機制復雜,勞動者難以通過正規途徑解決問題,只能訴諸極端方法。此外,欠薪行為的頻發還與企業信用體系不完善有關,企業拖欠工資的成本低,從而助長了這種行為。
綜合以上幾點,可能需要改變市場規則的不健全,尤其是勞動法規的執行、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勞動者權益保護機制的完善等方面的不足。同時,要加強法律監管,提高違法成本,建立更高效的糾紛解決機制,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市場規則的角度分析"惡意討薪"現象,不難發展在市場經濟基本建設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1. 契約精神的異化
正常市場關系中,勞資雙方應基于勞動合同形成權利義務對等的契約關系。當企業頻繁違反契約(拖欠薪資)卻未承擔相應代價時,勞動者被迫突破契約邊界尋求救濟,實質是市場自發矯正機制失靈的表現。
2. 定價權失衡
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在資本主導的市場中往往處于價格接受方地位。惡意討薪本質上是弱勢方通過非常規手段奪回被壓低的勞動報酬定價權,暴露了初次分配階段的市場失靈。在經濟體制上缺乏勞動者利益要求的維護體制和機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 風險轉嫁機制失效
成熟的市場體系應有完整的風險分散機制。當前企業將經營風險(如資金鏈斷裂)轉嫁給勞動者個體,而社會保障和應急救助未能有效承接這部分風險,迫使勞動者采取極端手段進行自我保護。
4. 聲譽約束軟化
健康的市場依賴企業信譽維持交易秩序。若拖欠薪資的失信成本低于其短期利益,說明市場主體的信用評價體系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形成有效的聲譽懲罰機制。
5. 第三方調解機制缺位
規范的討薪流程本應包含協商、仲裁、訴訟等多層次救濟渠道。當正規司法程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時,"惡意討薪"就成為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折射出社會治理體系的結構性短板。缺乏自發的勞資關系自發調節體制是目前經濟體制的重大缺陷。
6. 權利救濟的邊際效益遞減
隨著法治進程推進,常規維權途徑的邊際效益降低,勞動者發現傳統手段難以及時有效保障權益,才會轉向更具沖擊力的方式。這提示需要創新制度供給,構建響應更快的新型爭議解決機制。
這一現象的出現也警示我們:單純依靠事后懲戒無法根治問題,必須從完善要素市場定價機制、重構企業信用體系、優化糾紛解決路徑三個維度入手,推動勞動力市場向更規范、更有韌性的方向演進。這既是市場經濟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
“惡意討薪”的說法所以能夠產生、并且成為資本維護者關注的重點,這一現象說明,在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幾十年后的今天,經濟學界對市場經濟的常識和規則缺乏了解,重視不夠,更缺少基礎工程的建設!
企業是市場經濟最重要的經營主體,而勞資合約是企業存在的最基本的法則。當企業連最基本的市場法則都可以隨意違背時,所謂的企業也不成為企業,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一個笑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