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莫言在參觀遼沈戰役紀念館的時候,他的題詞是:“炮火連天,只為改朝換代;尸魂遍野,俱是農家子弟。”
從題詞格式上說,對仗還算嚴謹,當今中國,能搞出一個嚴謹對子的文人墨客已經不是很多了。也許就憑著這一點,莫大作家想向世人標榜一下自己的文人身份。不然,自己沒有上完初中的舊事總是被人拿出來說事,也挺不好意思的。
從內容上講,這幅對子無論放在新中國以前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時期,都會引起普羅大眾的一致稱頌。但這幅對子寫的地點不對,時間也不對,針對的對象也有問題。
首先,新中國建立,和封建時代的改朝換代性質一樣嗎?先看上聯:炮火連天,只為改朝換代。“炮火連天”一詞沒有問題,能真實反映“遼沈戰役”戰爭的慘烈。但“只為”一詞表示目的,我要問莫大作家:革命烈士赴湯蹈火,前赴后繼,不怕犧牲,就是為了“改朝換代”嗎?
請問莫大作家,什么叫“改朝換代”?你或許讀過幾天初中歷史課,但你真的懂得中國歷史嗎?中國歷史從先秦時期,到1949年中華民國覆滅,經歷兩千多年的封建時代,而那些強權勢力為了獲得王權或者皇權,不惜犧牲平民和士兵的生命,為了自己的能獲得政權,坐上王位或者皇位,其結果一定是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這些都是事實,沒有人會否認的。
秦皇漢武,建立了千秋偉業,雖然也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但從動機上,都是為了自己一家的榮華富貴。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戎馬生涯,大殺四方,的確是為了自己屁股下面的皇位,為了一家的興旺發達。所以,封建時代的改朝換代,雖然皇帝從劉家換成了李家,又從李家換成了朱家,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些也都是事實,沒有人會否認的。
而偉人締造的新中國,不是為了少數人繼續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而是從根源上消滅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制度,建立人人平等,人人當家做主的理想社會。從實際結果上看,偉人和他的戰友們,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實現了這個亙古未有的社會景象。
莫大作家之所以把新中國和古代封建王朝混為一談,只是一個障眼法,模糊人民戰爭的性質,混淆人民政府和封建王朝的本質區別,旨在矮化偉人和他的戰友們的豐功偉績,否定共產黨在中國的歷史作用和地位,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下聯所透露出來的,似乎是對犧牲的農家子弟的同情,實際上是挑撥普通民眾和人民政府的關系。你們尸橫遍野,不還是農家子弟嗎?而打下的江山和農家子弟有關系嗎?
新中國建立伊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政府和人民世世代代不會忘記革命烈士的豐功偉績,告訴革命先烈們,他們的鮮血不會白流,他們革命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游行隊伍經過天安門城樓的時候,人們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萬歲”,偉人對著麥克風回應“人民萬歲”。
新中國建立,整個國家機器里,曾經彌漫了數千年的官老爺風氣一掃而光,干部群眾成了“同一戰壕里的戰友”,甚至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危險時刻,黨員干部總是沖在最前面。在共產主義精神的召喚下,人民團結協作,完成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干不成的工程,解決了中國歷史上的水患頑疾,人民安居樂業的目標終于實現了。
新中國建立,無數的農家子弟通過求學,或者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獲得了人生價值的提升,他們或者當上了將軍,或者當上了干部、教師、醫生和科研人員。這個歷史事實,莫大作家不該否認吧?因為莫大作家本人就是農家子弟,你不是也當兵了嗎?不是也成了作家了嗎?
莫大作家寫這副對聯,從心理學上說,一則賣弄自己的文字功夫,顯示一個諾獎得主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自覺地把自己內心深處的骯臟和無恥且無知展露得一絲不掛。
改革開放雖然走了一段彎路,但我們堅信,中國共產黨的自我革命意識一定會被喚醒,他們一定能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任。總書記說:“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堅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絕不會被一些文人墨客的胡言亂語蒙住視線!
中國當代社會,最大的問題不是教育群眾,而是精英人士的再教育。人民可能會有一時的迷失,但善良和明辨是非會讓他們比精英更加心明眼亮,更加明辨大是大非。
類莫大作家的那些所謂的文化精英,此時應該弄一盆冷水潑到自己腦袋上,好好讓自己清醒一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審視這個社會,以后再也不要用屁股發表言論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