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毛主席的晚年,就片面地將其歸結為“失誤”“固執”“保守”,甚至試圖用這種觀點抹殺他的晚年貢獻。這不僅是對毛主席晚年思想的曲解,更是一種歷史的短視。毛主席的晚年實踐,不僅沒有偏離馬克思主義,反而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提出并嘗試解決了人類文明面臨的新問題——如何在勝利后繼續革命、如何防止資本主義復辟。這不是簡單的固步自封,而是推動馬克思列寧主義邁向了全新高度的理論飛躍。
毛主席之所以偉大,不只是因為他建立了新中國,而在于他深刻洞察到,革命勝利只是開始,防止勝利果實被重新奪走才是更為艱巨的挑戰。社會主義從無到有的建立是歷史的飛躍,而鞏固社會主義基礎、阻止資本主義的“死灰復燃”則是更長遠的斗爭。毛主席提出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絕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基于深刻的歷史經驗教訓。從巴黎公社到蘇聯的變天,歷史一再證明,脫離了群眾,脫離了階級斗爭,資本主義復辟就會成為必然。
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視角,簡單地評判毛主席的探索。試問,如果沒有毛主席晚年的理論實踐,今天的中國是否還能談論社會主義的本質?改革開放的方向是否還能被正確掌舵?在那個時代,毛主席的思考和嘗試是前無古人的,他不走這一步,世界上誰來為社會主義尋找“繼續革命”的道路?
從中國五千年文明的高度來看,毛主席是中華民族的第三次飛躍的領軍人。黃帝奠定了華夏的根基,大禹開啟了國家雛形,秦始皇完成了大一統,而毛主席則是開創了中華民族從封建制度到社會主義的飛躍。他所確立的全新制度:人民民主專政、社會主義公有制,徹底終結了兩千多年改朝換代的封建循環,開創了勞動人民真正做主的時代。這不是對既有制度的修修補補,而是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家命運的創新。
如果僅僅將毛主席放在中國歷史的框架內,未免太過局限。從世界文明的視角看,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領袖,更是人類歷史的偉大人物。馬克思主義在毛主席手中不僅僅是“接棒”,而是“升華”。列寧的理論解決了社會主義可以在一個國家首先勝利的問題,而毛主席的理論則為如何在資本主義包圍中避免復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思路。毛主席思想的這一點,絕不僅是理論上的創新,它更是對全球無產階級斗爭的啟迪。
正因為如此,毛主席晚年不僅僅屬于那個時代,也屬于今天。他的思考和實踐告訴我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沒有終點站,任何階段的勝利都可能被腐蝕、被顛覆。只有時刻保持清醒,堅持繼續革命,才能避免被歷史的車輪碾壓。今天,當資本的力量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當“發展優先”的口號掩蓋了社會不公時,我們是否應該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毛主席的晚年思想?那些被譏諷為“錯誤”的探索,其實早就為今天的種種問題敲響了警鐘。
紀念毛主席,不是為了緬懷過去,而是為了看清未來。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更是指引人類走向更高文明的燈塔。毛主席的偉大,不在于他無所不能,而在于他用一生證明了:真正的領袖,敢于直面問題,敢于開辟道路,而不是屈從于潮流或歷史的偏見。毛主席晚年的理論飛躍,不是落幕,而是一座豐碑,它將長久地激勵我們守護社會主義的理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