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啊,對于斷章取義、割裂歷史、抹黑偉人、造謠生事、無中生有的事情,干的是真叫一個爐火純青。正事、好事、實事是一件也不干,干也干不出來。或許未來我中華民族應該再加一個第57個民族:“渣族”。
他們潑在毛主席身上的臟水,如今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很多謠言、抹黑早已經不攻自破,在事實面前只能閉嘴。但是這些人不知道是“資本爹”給的任務還是因為“沒有良心”只能慣性干壞事,他們總是去造謠生事。
最近我又聽到了一種聲音:說毛主席暫停高考,導致人才斷層,為我們國家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斷章取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大多數人的認知能力還是很淺的,居然還信,他們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而看不到事情的本質,然后被帶偏了節奏。
如果大家再聽到任何對毛主席不利的話,往毛主席身上潑臟水的,請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毛主席是不是偉大的戰略家?有誰還能比他老人家更智慧?如果你心中的答案是肯定,那就不用思考,肯定是故意抹黑。
既然提到了高考,那我們就說說毛主席為什么要暫停高考。
明朝洪武年間,洪武六年到十七年,差不多也是十年,明太祖把科舉停掉,主要原因就是:按照當時的科舉制度,選不出他想要的人才。選上來的人才都是什么人呢?元朝舊臣的官宦子弟,官二代們。
毛主席當時發現了一個問題:高中到大學沒有農村的孩子。經過深思熟慮慎重思考后,先是在六十年代開始使用簡體漢字,目的就是掃盲,掃盲的目的是為了以后能給農村的孩子們更多的出路選擇,也就是說毛主席要保持工農革命的基本盤,否則高考持續進行下去,能考入大學的就沒有工農子弟了,基本都是官二代,或者是家里有點權勢的,有點錢的。
而1966年,我國當時的農村人口占比90%多,另外1966年之前的大學生,畢業后都不愿意去基層,不愿意去農村下工廠接受再教育,毛主席為中華民族未來大計考慮,只能暫停高考。
1977年恢復高考,某些人當然歡喜雀躍,但你看看,現在農家子弟能上好大學的是不是在急劇減少,或者根本無法上岸了。有些學校,父母不是教授的,不是特殊階層的,根本進不去,而進去的就是妥妥的保送,這就是事實。山東的孩子考七百多才能進清華,而且整個山東省才有幾個名額,再去看看北京的某些學校,有多少清華的學生連高考都沒有參加過。
但是在暫停高考的那十年,國家各方面建設并沒有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停滯甚至崩潰,相反是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那十年并非所有的大學都停止了招生,清北復旦一直在招生,只是不是通過高考,而是通過保送選拔工農兵學員,保證毛主席提倡的“又紅又專”,這也是當時為什么政審那么嚴格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從60年代到70年代,國家設立的所有重點工業項目全部都完成了的源頭所在。
高考恢復后,從80年代到90年代,大家可以搜搜看,他們研究出什么了呢?除了研究出了如何侵吞倒賣國有資產,高科技一樣沒有,吃著公家的,住著公家的,干了一團毛線,一團寂寞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