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很久了,我發現凡是改開之后那些名聲大噪,媒體力捧的明星,無論是官場上的、媒體上的,還是演藝圈的,包括導演演員,三觀都是一言難盡,公德私德都稀碎,大家是否和我是同樣的感覺呢?其實你只要回想一下,這幾十年不斷占據媒體頭條的那些明星、主持人、作家等等不翻車的有幾個?
由此,我得出一個大概率成真的結論,今天中國的媒體熱捧的文藝界人士,諸如導演作家演員之流,必然不是真正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必然不是立場真正站在人民一邊的,也必然不是真正尊重新中國歷史的,這很符合邏輯,因為改開之后的媒體立場就是這樣的,怎么可能指望媒體去熱捧和它們不一樣立場的大寫的人呢?!
尤其是演藝圈的導演群體,拍出來的歷史題材的電影就幾乎沒有不搞歷史虛無主義的,胡編亂造,顛倒黑白,扭曲歷史,夾帶私貨,最近熱播的電影志愿軍存亡之戰,我絲毫沒有一點觀影的興趣,看到剛開始出來網友口碑還不錯,心說如果有進步是令人高興的事情,直到今天看到有網友在為志愿軍在戰場上吹熄燈號的劇情所發生爭執,我才知道這部電影中竟然還有這樣一出爛梗劇情。
我沒有看電影,但是從網友爭執的過程中大概明白了有關于志愿軍在戰場上吹熄燈號的劇情,說咱們中國人民志愿軍的連隊在戰場上犧牲到最后就沒人了就讓司號員吹熄燈號報告。
我不知道是哪個天才的編劇想出了這樣的一個爛劇情,我也不知道電影這些審核、監制、導演等人,為什么就會容忍這樣的劇情存在,你就算不了解志愿軍抗美援朝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也不去想這樣的劇情符合不符合戰場的實際情況,但你起碼是一個中國人吧,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中國人的傳統禁忌習俗常識也應該具備吧,為什么會讓這樣的爛劇情出現在描寫志愿軍的電影中呢?!
在戰場上吹熄燈號,第一感覺就是表達了一種偃旗息鼓的意思,這對于戰場上其他還在戰斗的戰士的士氣將是怎樣的一種打擊?戰士們正在浴血奮戰,聽到了熄燈號,這能夠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按照志愿軍存亡之戰的劇情,熄燈號是吹給其他阻擊部隊聽的,就是通知其他志愿軍連隊,這邊連隊已經全部犧牲了)這是哪個“天才”編劇想出來腦殘的劇情?這種設定是想讓志愿軍自己營造“四面楚歌”的氛圍嗎?!
為了嚴謹,我搜索了手頭有關志愿軍的電子書,也在網絡上做了詳細的搜索,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中,根本就沒有出現志愿軍在戰場上吹熄燈號的事情,說明這個劇情完全就是編劇(或者是導演)被大錘砸了腦瓜子才想出來的,這樣的爛劇情,往小了說,是不顧歷史事實,也不講客觀實際,胡編亂造,往大了說,我覺得還是一種侮辱志愿軍烈士的隱晦表達,因為熄燈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打了敗仗后的偃旗息鼓,還有更惡毒的隱喻就是吹燈拔蠟。
一些被電影感動的人或者不加思考就認為我是在吹毛求疵,我只想說,這些年,很多人就是在用一些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問題的文藝作品,不斷的解構新中國的革命歷史和先烈的偉大犧牲,這樣的文藝作品多了去了,不用我一一列舉。
就不用說在戰場上最需要的是鼓舞指戰員士這一點來說,就說現實,難道每一個阻擊連隊要專門預留一個司號員去吹熄燈號嗎?難道就只有這樣的方式去通知其他連隊戰況?難道這樣做不會是向美國鬼子也暴露了戰場的情況?所以,在戰場上吹熄燈號的這種爛梗,即便是拋開嚴重影響我軍士氣,犯了軍事大忌不說,現實中也絕不會有這樣的操作,因為這意味著宣告我志愿軍敗了.......
,實際上,在真正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場上的表現與這種爛劇情所描寫的恰恰是相反的,那就是在戰斗到最后一個人的時候,吹響了沖鋒號,這意味著志愿軍向美國人昭告,我是英勇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即便是就剩下我一個人,我也敢向你們沖鋒,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沖鋒號,直到多年以后,仍然讓西方那些侵略者心有余悸,這才是歷史的真實!
所以,新中國那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不用那些對革命毫無認識毫無感情的導演和編劇去加什么戲,去搞什么噱頭,你只要真正的根據真實的歷史老老實實的寫出來,演出來,那就是最感人最傳世的作品。希望那些導演和編劇們再別褻瀆我們那些偉大的革命先烈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